大明世祖第9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3/1682


“云南一省,土司占了一半的土地,他们尤自不服王府统治,而汉人这边,沐家的威望依旧,也不知道在密谋什么。”
“我哪里敢出兵贵州?到时候怕是刚离开昆明,扭头昆明就没了。”
这倒是实话。
云南环境复杂多变,势力错综复杂,大明三百年,多少的读书人心向大明,暗自窥伺,就等着他出错。
“名不正则言不顺!”
杨长知忽然开口道:“如今殿下在云南,不过是一王爵,自然那些读书人看不起,觉得没前途。
而殿下贵为先帝养子,理所应当继承皇位,成为大西的皇帝。”
也对,只要称帝了,就可以分官授爵,招揽民心。
孙可望眼眸中露出一丝火热,旋即压抑道:“不行,大西有主,我的那些兄弟们可还在建昌,不能乱来。”
“殿下,殊不知乱世期英主,如今大西皇帝年幼,掌控建昌已是难得。何来统一天下?”
“只有殿下雄姿英发,气宇轩昂,可与明、清一挣天下,不只是我,就连许多兄弟们也是如此。”
“大家都不会相信,一个年幼的皇帝会带他们走向荣华富贵。”
杨长知拱手拜下:“为大西计,还请殿下即皇帝位,以正民心。”
7017k
===第十八章小富即安===
自崇祯十七年,朱谊汐在成都大破张献忠,收复四川后,对于苟延残喘的所谓的大西政权并不理会。
世人皆以为,张献忠等西贼,将会渐渐的消失。
谁知,在建昌安定后,孙可望突然拿下云南,立马震惊了天下。
不过张献忠戎马半生,早就疾病缠身,在建昌的草台班子唱了不到三年戏,于弘光二年就西去了。
他死后,艾维奇、刘文秀二人,则推举其长子,年仅六岁的张憬为大西皇帝,继续维持小朝廷的体面。
军户、汉民、少民,外加西军,这四股力量,组成了大西朝廷。
为了压服那些土族,即彝族,军队长期维持在两万左右,属于兵农结合。
而治下之民不过五十万左右,在依靠那些剥削来的贡品,勉强维持体面。
不过,张献忠的到来,给凉山,这片被遗忘之地,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奴隶性农庄)和手工业(建城、建房等)。
而更为重要的是,西军的封建制度(郡县制),更是打破了当地彝族(自称诺苏人)奴隶制度社会。
部落与土司开始解体,半奴隶半封建的制度开始成形,虽然是以西军剥削为主,但却是一场极为重要的社会变革。
甚至,在建昌城内外,由于张献忠喜欢读书人的缘故,兴建了大小十余座学堂。
在内陆横冲直闯,杀人无数的西军,开始无意识地引领本地文化的发展。
西军九成是单身狗,不得不与彝人联姻结合,在当地扎根发展,带来了汉人的语言、习俗等。
种种直接或间接的手段,使得大小凉山地区一改奴隶社会的消沉,大跨步的迈进封建社会,生机勃发。
本来以为,这样悠闲而又看不见希望的日子就这样持续下去,谁知,从昆明就传来了噩耗。
“迁移去昆明?这不正好落入了孙可望的手中,任他拿捏吗?”
艾维奇晃着脑袋,犹如波浪鼓一般,漆黑的皮肤上满是愤恨:“他那狼子野心,哪个不知,哪个不晓?”
“话虽如此,但昆明却比建昌好太多。”
刘文秀则陷入了犹豫,他开口道:“这建昌城不过内地一县,而昆明再怎么说,也是省城……”
“义父尸骨未寒,他孙可望就想当皇帝,简直是痴心妄想。”
艾维奇脾气暴躁,声音直震房梁。
内阁大臣们互相望了望,眼眸中满是晦涩不明。
在他们的心里,自然想去昆明,更好的升官发财。
而可惜的是,能够决定大西朝廷的,却只有艾维奇、刘文秀二人,军队就在二人的手中掌控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3/16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