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第7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6/1682


“无论是染料还是花纹,都各有特色。”
“而我亲家,则经营着绸缎铺,七成的绸缎,都在我家订,所以日子才活得不错。”
“普通人若没有门路,光是有钱可不行。”
朱谊汐恍然。
说白了,就是市场虽大,但门路却窄,限制的厉害,没有掌握渠道,妄自的想要赚钱,只能血本无归。
想清楚后,他又将目光望向了这群女工。
十三四岁的少女比比皆是,剩余的两三成,则是妇人。
“为何多为少女?”
“为了攒嫁妆!”
商人理所当然道:“南京城大,居之不易,就算是成婚,也要求女家多陪嫁。”
“所以,许多女子就来我这忙活两三年,攒些贴己钱,筹得嫁妆,日后的日子自然过得痛快。”
没想到,这时候南方已经发展到了拼嫁妆。
这该死的社会,内卷无处不在。
恐怕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女人走出家门,进入纺织场坐工。
如这般的织女,也算是技术工,比单纯的种田赚钱多了。
“月钱能有几何?”
“两千钱!”
===第一百零七章朝鲜使臣===
这个大明是不平等,朱谊汐早有预料。
但是骤然闻听这个数字,他着实吓了一跳。
两千钱,按照官方汇率,也不过二两银子。
但江南地区铜贵银贱,四五百文就换得一两,真实购买力就是四两白银。
“哈哈哈,公子莫要惊诧,若不是这等月钱,这些女子们怎么会抛头露面呢?”
商人笑了笑,眼前这人的确算是土包子,而且还是外地的土包子。
说着,他不由得介绍起来:“在南京城,普通的工人,每日也能得三五十文左右,两千钱对于织工来说,算不得太高。”
“您怕是不清楚,南方以田改桑,粮价高企。”
“涨见识了。”
朱谊汐拱拱手,又畅谈了一会,这才离去。
商品经济的发达,导致市面上物资极为丰富,同时也改变了生产方式。
大工场与家庭小作坊并存,甚至相互扶持,渐渐碾压死了官办制造局。
要知道,从明初开始,官方的制造局一直盛行于世,直到中后期凋零,就算是宫廷,也多采买至民间。
但这种资本发展,一开始就汲取了官方的营养,从骨子里来说,却不是正常的。
他们能起来,依赖于地方士绅的扶持,同样,又对其他人具有排他性。
更关键是,这种繁荣的市场,多依赖于海上贸易。
而拥有海船的,又是士绅。
一旦到了清朝,实施海禁,必然就会摧毁这种大集体式的生产,小作坊占据主流。
大明的资本,从一开始就具有跛脚性,绝难长久。
思虑万千,朱谊汐一时间百感交集。
不过,最后他还是琢磨出一点——明军的饷钱,有些低了。
在这个乱世之中,军队才是安身立命之本,每月八百钱,此时已然不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6/16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