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第3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3/1682


“是!”阎崇信忙反应过来,低头应下。
“你这次去往南京,任务完成的不错。”
朱谊汐抬起头,对着他亲切地笑道。
阎崇信没由来的一阵心慌。
“殿下福运昌隆,下吏尺寸之功。”
“你也用不着谦虚,此次召你来,对你有大用。”
朱谊汐笑了笑,让他坐下,随即道:“国朝开国,太祖鉴于前元重税压民,所以赋税乃千年以降最低,不过三十税一。”
“但,赋税虽轻,但转运上,却要求百姓运转县城,粮长运解京城,胥吏贪官层层扒手,破产者不可尽数。”
“我意,改变这一局面。”
所谓的粮长,就是凡纳粮一万石或数千石的地方划为一区,由官府指派大户充当粮长,世代相传,督征和解运该区的粮赋。
随着时间推移,税户逃脱,损耗,路上换卡剥削,粮长随即吃力不讨好。
有钱人不干,就把他转嫁给普通人,破家灭门折不可胜数。
官府将转运的损耗,全部甩给百姓,可谓是极大的陋习。
“今,再设转运司衙门,代征地方赋税,无须百姓负担转运之苦。”
“殿下英明!”阎崇信大为感慨道:“此一善政,不知能救活了多少百姓。”
“此乃小事尔,地方赋税,不会再也截留,而是以三七分之,这也是转运司的职责。”
说到这,也是明朝赋税体制的弊端。
地方赋税截留。
宋朝施行强干弱枝,所有赋税,全部运送到开封,然后按照各地的衙门开支,再返还。
所以导致地方孱弱无力,府库无粮,经常有盗贼攻破县衙的怪事。
明朝呢,则是地方先弄来年的预算,赋税截留下预算部分,其余的再交给朝廷。
所以,就需要跟户部对账,运粮和预算是否准确,这就是明初的“空印案”的由来。
比如,地方说今年受灾,或者修河道,赈济灾民,都需要朝廷审核批准。
属于先斩后奏,有时候灾难的情况下,的确能够起到效果。
于是,锦衣卫就诞生了,督促百官,监督地方,守卫皇权。
到了后期,监督松弛,赋税自然入不敷出,都被地方糊弄了。
朱谊汐冷声笑道:“地方截留,属实弊政,已经不合时宜,三七分成,整个湖广,必须施行。”
阎崇信一楞,这改革力度也太大了吧,直接背离了祖制。
“臣下知晓。”
“另外,转运司还代征收商税。”
“商税?”
“坐税,与关税,转运司衙门必须入手,不得让地方沾染。”
“另外,关于盐税,茶税,酒税,铁税,也须草拟税率,不要让那些商贾钻空子。”
朱谊汐冷静地说道:“时值乱世,必须要有稳定的税源,不然,我这十万大军,难道都靠缴获来活着吗?”
“你掌转运司,莫要令我失望。”
“下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阎崇信拱手,郑重其事地应下。
军法、赋税弄好后,朱谊汐伸了伸腰,随即问道:“诸将校的赏赐弄好了吗?”
“赵先生已经整理好了。”
兼任秘书的孙萱,迈着大长腿,胸脯鼓鼓地走了进来呀,面如桃花地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3/16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