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第13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67/1682


“永乐年间,户部尚书夏原吉曾建议印制永乐朝的新式宝钞以取代洪武宝钞,提供十足的白银准备金让百姓兑换,但却不了了之。”
“所以,因为宝钞兑换不了金银,所以江河日下,百姓也不乐意用了。”
这话,简单明了的说明了缘由。
北宋的纸币交子,一开始发行就设有铜钱准备金,供百姓随时兑换纸币。南宋的纸币会子,政府提供铜钱,甚至金银,给百姓兑换。
金朝和元朝发行纸币交钞时,政府都在各地方(各路)设置交钞平准库,储备金银,给百姓兑换。
朱谊汐这才恍然。
原来是朱元璋玩砸了。
宋元时期的纸钞,锚点是铜钱和金银,甚至于二战期间,大部分国家的货币其实只是兑换卷,锚点是黄金。
而到了明朝初年,朱元璋非要玩一把信用货币,考验一下人民对朝廷的态度。
这还用说,封建时期的王朝哪还有信誉可言?
朝令夕改可不是玩笑话。
朱元璋是个犟脾气,你不用,他非得逼你用。
宁死不改。
等到了永乐年间,朱棣是靠造反获得的皇位,自然是拥护朱元璋的政策,到了后期更是成了祖制,无人敢动。
你说好好的萧规曹随不行吗?非得标新立异,玩空手套白狼。
“你的意思,是效仿前朝,各省设置金银库,允许百姓兑换宝钞?”
皇帝来了兴致。
“陛下圣明。”吕大器兴奋道:“如今更适宜发行新的宝钞。”
“粮票试用两年,民间已经接受纸钞,如今再若发行,允许兑换金银,百姓们必然乐意接受。”
“朝廷哪有那么多的白银?”
这时,阎崇信则起身,不乐意的说道:“我朝自古以来就不盛产金银,民间所获得的金银多来自于海外,把柄握在他人之手,这是祸端。”
“如今无论是民间还是朝廷,金银极多,哪里称得上祸端把柄?”吕大器反驳道。
这话倒是不假。
从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始,海外的金银源源不断的涌入中国,尤其是大航海时代开启,加上隆庆开关,白银大量的涌入,以至于江南地区白银贬值了。
“陛下,粮票之所以畅行京畿,就是因为百姓随时可以去兑换粮食,如果宝钞也能随时兑换,那必然也能流通。”
这个时候,内阁几人都意识到,张慎言这厮,果然奸诈,最后的目的竟然是发行纸钞。
而且皇帝还心动了。
“惜哉,朝廷手中并无金银矿山,不然何来缺钱之忧?”
朱谊汐感叹道。
要是手里握着矿山,那岂不是想印多少是多少?
“陛下,国内金银欠缺,但是朝鲜日本却未必缺乏,老臣听闻日本多银山,所以海商才乐意去往……”
“你的意思?”
皇帝看向了赵舒,兴致颇高。
难道这位首辅想要打仗?
“可与日本国王商议,每年用一定的东西换取金银,如此朝廷不就每年都会有金银了?”
赵舒开口道:“这可远比开山划算。”
“没错。”阎崇信附和道:“我大明天朝无所不有,无所不包,日本国小民乏,想必是有求于我,用一些东西换取金银,想必其不会拒绝。”
“可以去试试。”
朱谊汐想了想,他本来想用战争来解决。
但却意识到,日本的银山在其战国时期就开采的差不多了,自己就算是夺过来,也不过是吃点残羹剩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67/16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