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第13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7/1682


京营待遇太好,月饷已超过两块银圆,隔三差五就开荤,武器铠甲朝廷备,夏冬两季各两套衣物。
一日三餐,五日一操,饭量不限,地主都没有这样的好日子,
京营再扩军,朝廷就真困难了。
“参谋司统计下,若是京营参战,需要多少的物资供应,多少钱财,多少民夫等等一切所需,都要详细地记述下来。”
“最起码,坚持半年的量。”
“是!”
卫深略显激动地点头。
这是要打仗啊,而且还是大打特打。
不用想,这就是辽东。
对于京营,朱谊汐还是挺放心的。
除了参谋司在盯着外,军法官,断事官,也在替他巡视京营。
思之再思,朱谊汐觉得,无论是此时还是后世,决定胜利的最大因素,就是后勤了。
而粮食,就是后勤中最重要的一环。
不顾天气渐凉,寒风已起的晚秋,皇帝离开了舒适的玉泉山庄,在京畿附近巡查起来。
最先被皇帝临幸的,则是军粮厂。
早在湖广时期,对于军粮的制作,朱谊汐就有了开创性的炒面军粮。
即,一升军粮中,七成为米粉、麦粉,两成杂粮粉,剩余的则参杂着肉丁,鱼丁,盐,油,豆粑等东西,从而变成特制军粮。
不仅保质期长,而且掺水就能食用,味道还不错,更方便运输。
有人做过统计,一袋炒面,能顶三袋大米或者小麦。
有的时候,军情紧急的大战军粮中甚至还会增加些许糖来,给士兵补充体力。
就连战马,也可以用军粮来喂养。
至于平常,士兵们则以馒头米饭为食。
入了军粮厂,映入眼帘的,则是一口口巨大的铁锅,以及庞大的灶台。
一排排的灶台,铁锅,令人震撼。
“陛下,此等铁锅,深七尺,一次可炒百斤军粮,灶中所燃的,也多为蜂窝煤,速度极快……”
目视这直径达两米的大铁锅,朱谊汐止不住地惊叹。
这要是炒起来,可得站在灶台上,挥舞着铁锹来翻炒,考验体力和耐力。
“厂中此等灶台,约有五百余座,若是人换锅不换,一天可炒军粮达万石。”
“只要人手足够,粮食足够,还可以搭建灶台……”
军粮厂大使躬身汇报着,满脸的骄傲。
实际上,制约军粮生产的,主要是粮食研磨成粉状,其间耗费的物力太大。
“我要即今日起,大规模生产军粮,每日产万石。”
皇帝一路边走边逛,这军粮厂约莫两千余人,已经处于半开工状态,为宣大兵马生产军粮。
地方一如既往的脏乱,不过生产倒是井然有序。
“臣遵命!”
离开了军粮厂,朱谊汐感觉满意。
随后,他又跨步来到了附近的军马场。
其实这里的军马,多是挽马以及驴,骡子等运输工具,真正优质的军马场,只能在草原,河套等。
就算如此,军马场的数量日益增多,挽马、骡子等有助于快速行军的牲畜,总数量已经突破了三万头。
而皇帝到此,主要是为了看之前培养的骆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7/16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