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第12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56/1682


而实质上,新政铺开,作为常务副知县,县丞的权力也在变更,对于民政方面的发言权也在逐步扩大。
显然,他将会成为布政使那样专署民政。
知县的权责,也渐渐变为拿总,而非直接管理。
如此,在县一级,就形成了知县为首,县丞、通判、教谕、营正四人为辅的县衙中枢。
县、府、省,三级行政分权相差不离。
也似乎是意识到了这种权力的变迁,郑森对于知县这个岗位有了更深的感悟。
监督和拿总,成了他的工作,而像是之前所聘请的钱谷师爷,刑狱师爷,也渐渐没了用处。
也正是因为处于超然的地位,摆脱了繁琐的民政,让他更能有余力面对那些士绅们。
因为士绅们狭制知县的手段,只有两样,钱粮以及人脉。
钱粮如今由县丞负责,他只负责监督。
而人脉,他就更不怕,同科且不说,就是手中的密匣,就足以应付一切。
“县尊,这是内阁发下的圣旨……”
这时,驿丞气喘吁吁而来,亲手交上了朝廷的政令。
驿站,乃是大明建立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联络“通讯”系统,而这个系统则是由三部分组成:驿传(信使)、急递(快递)和递运(大货运输)。
围绕北京这个地方,这个庞大的网络系统下共有1936个驿站,驿道总长143700里,总雇员超过了十万。
其相当于大明的脉络,将北京的政令传达至全国,虽说崇祯皇帝自废自残了一把,但绍武皇帝再次拿起。
“圣旨?”郑森一楞,旋即一观,这才恍然:“终于来了。”
驿丞满心好奇,但却不敢多问。
摆在最上面的,则是关于执法部门的。
只见其写道,要求各县、府,增设巡警司,专司执法一事。
其主官为正八品,受到通判、知县的双重统辖,负责一县的治安事宜。
人数五十至五百不等,由各县酌情招纳。
说白了,这是吃县衙饭的,多大能耐招多少人,视财政情况而定。
这是执法权的独立,也是对于巡防营的补充。
巡防营毕竟是军队,一些治安问题还得专人专治。
至于后面的一篇,郑森阅览了数遍,思量多时,才有了决定。
旋即,郑森就召集县丞、通判,六房书吏,商议起巡警司之事。
十来个人挤得满满当当,对于郑森这个年轻得不像话的县尊,倒是多为尊敬。
“黄册之事,务必精确,对于各村寨决不能疏忽漏掉……”
“各地坡塘,沟渠,要多加修缮……”
聊了一些杂事,郑森才翻出朝廷的谕旨。
“这巡警司,按照朝廷的章程,县城须有,各里、乡镇也设所,管辖本县治安之事,你们觉得应该增添多少人?”
“县尊,本县乡镇不多,只有寥寥数个,里却有五十余个,如此假使县城百人,各里两人,共计两百余人足矣。”
县丞一番思量,说出了一个数字,然后看着郑知县,等着他决定。
“县城万余人,百人不够,而各里设一人为好,如此稍减些人,县仓也能轻松些……”
户房书吏如今贵为正九品,且废除了贱籍,可以说地位骤升,在衙门说话的声音也是颇大。
郑森默然以对。
实际上,一个县城,光是白役就有三五百人,才堪堪治理,百余人只能算是将就。
他何尝不想招满,但财政供养的人太多,将入不敷出。
叹了口气,郑森又拿出了最后的公文,让众人过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56/16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