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第12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6/1682


无奈,老父亲只能屈服。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接触,谁知顺利的很,交了钱就能用,甚至还送了图纸。
唐家父子大喜,唐父迫不及待地赶回家去。
中兴机,也从北京,开始流入南方。
从羊毛到棉花,再到生麻,纺织业因为中兴机之事,掀起了巨大波澜,几乎是一场变革,财富的变革。
“陛下,这几个月,中兴机卖去了上百套,今日还有个江苏的财主来买……”
作为皇帝在商业的发言人,张祺这位国丈可是意气风发,商场上无往不利,赚下了好大的钱财。
而这中兴机确实个下金蛋的母鸡,几乎每天都有人来买,虽说一家只有百块,但架不住量大啊!
张祺忍不住道:“每家百块太少,何不如按机来?每台机子哪怕算一块,也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哼,眼皮子太浅!”
朱谊汐斜撇了其一眼,不屑道。
商人就是商人,心里只算计的钱,哪里知晓他变革纺织业的决心?
“按机子算,人家偷摸摸的多用一些,那还能找出不成?总不能锦衣卫每天吃了没事干,去人那巡查吧?”
听到这,张祺笑容止住,露出尴尬之色。
偌大个北京城能管住算不错了,确实防不住。
皇帝不理会他,闭着眼睛,心中开始思量起来。
听着锦衣卫的消息,天津已经有人设织场,走海运从南方运棉,然后就地纺织成棉布。
成本降低,利润却大增。
想来,用不了多久,这样的纺织场将会遍布天津,棉花越运越多,海运自然昌盛,民间造船业也必然大起。
不过对于农业的影响却不容小觑。
辛苦种的棉花有了销路,不用再像往日那般织布才赚钱,这就会让南方各省更爱种棉花。
可惜,也只能是江苏、安徽等沿江沿海地带才适合,太远了成本就高了。
不过南方纺织业也可就地消化,出口北方怕是更难,扩大化的织场反而没了原材料。
“糟了,一个不好就是经济危机,倒下一大片织场。”
朱谊汐暗叫不好,好不容易恢复点的北方,怕是遭受重创。
幸好我有先见之明。
“台湾府的棉花地开垦的如何?”
“已经开垦了五千亩左右,想来到了明年能到两万亩,只要人能跟上就成。”
张祺忙道。
“台湾府移民挺多的?”
朱谊汐好奇了,要知道在如今,瘴气,疟疾,水土不服,能杀死七成的移民,土地的诱惑虽大,但真正敢豁出去的倒是挺少。
“澳门被收回来后,好多的西夷去了台湾落脚,那三个人里就有一个夷人……”
“夷人多了,船也多了,然后移民也多了……”
虽然弄不懂台湾府到底为何如此,但张祺却明白,这一切中夷人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台湾府尽量充实起来,偌大的地方,可得尽快开发才是。”
朱谊汐露出一丝笑容。
台湾如今就像是一个窗口,西方的一切最先在这里展现,中西混居下,必然能够产生不一样的生化反应。
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而改之。
例如造船技术,海航术,天文等。
所以台湾府没有严格的户籍制度,只要登记黄册后,就能自由出入台湾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6/16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