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第10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71/1682


“东翁,凡事有利有弊,莫要入了魔怔。”钱粮师爷察觉到这位巡抚对于朝廷政策竟然有些不满,忙不迭地劝阻道,
“你说了没错,我魔怔了。”堵胤锡忙甩头,让自己冷静下来。
随即,他看着二人,道:“既然巡抚衙门有了六处,那些知府有了晋升之阶,如此,徐州就无存必要了。”
“先生,为我草拟一封奏疏,我要上奏朝廷,改州为府。”
明朝的州,分为直隶州和散州(县级)。
像是徐州,就是省辖州,地位比府高一阶,乃是知府的晋阶。
如今巡抚六处出来,直隶州自然就没了存在必要。
当然,这对于那些直隶州的官员来说并不公平,这等同于絳阶,但是没有办法,大势在这。
“东翁英明。”两个师爷,瞬间敬佩不已。
堵胤锡揣摩人心,可谓是到达了顶峰,一句话,顺势而为,就为自己捞取了不少的政治资本。
废州改府,谁都知道这事势在必行的事,但却没有几个人敢提出来,因为这是得罪人的事。
但堵胤锡却敢提,不怕得罪人。
如此一来,对于内阁大臣们,甚至皇帝来说,堵胤锡肯定在他们心中留下敢于任事的标签。
而天下群臣上万计,能够在内阁、皇帝心中留下印象,就弥足珍贵了。
果然,堵胤锡一封奏疏,立马在朝野掀起了波澜。
许多人咬牙切齿,但更多人却是拍手赞叹,对于其大胆可谓是印象深刻。
===第六十六章钞关===
春风送暖,大地回春,运河也开始大规模的运行。
钞关,是明代榷关中最主要的一种。
明高凌汉《钞关政录序》一文开篇即云:“钞关何为而设?征商税也!”
北新关在杭州,坐落在余杭塘河、小河、大运河三者交汇之地,享尽了地利,作为运河七大钞关之一,又是北上第一关,这里汇集了大量的漕船。
天还未亮,漕船们按照惯例,早早地集结在关前,将装载大量的南方货物,如丝绸、茶叶等南货,大规模北上。
不过,运河虽然安全,但却与便捷沾不到边,从北京至扬州,至少要走上月余,日行不超过百里。
历史上,漕帮建立时在雍正年间,这是因为漕运由官运转为民运,就像是外包一样,不过漕运的的主力,却是渐渐被民运替代。
为了方便快捷,许多贡品也被地方官外包给民船,以求尽快地北送。
而运河七关中,北新关最为不同,因为其是三重水汇地,大量的私径极多。
据《北新关志》卷之三《禁令》所记述统计之,私径达三十多条,这还不包括难以计算的无名林间小道和山路。
金钱的利润让人发狂,民营的漕船,则早早寻觅着路径,想要偷过关卡。
“嘿,年哥,咱们快点,石亭子口还没到吗?”
大量的走私漕船,仿佛带着导航一般,顺利地转过钞关,来到了自己熟悉的径口。
井然有序地前来,互相打着招呼,礼貌而又安静。
张七年划着船,耳旁传来好友的喊声,他不以为意,道:“这条路走得太熟了,不急不急。”
结果,许多的漕船从身侧超过,引得好友心烦气躁。
“不急,做生意就要心平气和……”
一路唠叨着,但张七年的手划得更快了,不久,他就发现了不正常。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竟然看不到超过的漕船,等到了一处地界时,他忽然就愣住了:
只见,在原来的豁口处,竟然凭空出现一座小桥,数个挎刀的税兵,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河面。
而在跟前,数十艘漕船被拦截着。
“凭什么不让我们过?”
“这里又没有钞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71/16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