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第10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6/1682


所以阎崇信的意思很明确,就是把六房主事的书吏让读书人充任。安抚他们受伤的心。
这也算是贯彻科举的目的——让精英入朝廷。
“不妥吧!”
这时,赵舒摇摇头。
他是陪着孙传庭從地方走出来的,對於地方上的事务了解颇深,此时蹙眉道:
“那些知县、知府,虽然熟读经书,但却应付不来那些胥吏,不得不聘请师爷。”
“而一旦以读书人充任六房书吏,不只是断绝了普通胥吏的晋升途径,更是把他们架起来烤。”
“到时候也只能是任由胥吏摆布,治标不治本。”
皇帝听着,也深以为然。
架空上官是胥吏们刻在基因的东西,轻易改变不得。
那些坐堂官们好歹还有观政一年半载,也避免不来架空,而那些底层读书人直接上任,恐怕真的就成了活靶子。
想到这里,朱谊汐不由得想起了后世的公考,眯着眼睛道:
“如此局面,还是得重新构架一番。”
说着,皇帝朗声道:“读书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才能当上官,成爲人上人,为何那些胥吏能免俗?”
说罢,在几人惊诧的目光中,皇帝直言道:“科举谓之为官考,而对于吏考,我可以唤名为省考。”
“省考?”赵舒几人眉头一皱,听到考试这个词,他们心头一颤。
“没错。”皇帝精神振奋道:“以往那些胥吏,都是由地方官私署提拔,难免不了勾结用事。”
“今之,我意让通过省考,筛选算省之吏员,从而避免徇私之举。”
说到这里,皇帝滔滔不绝地述说起来。
首先,统计一省书吏的缺额,然后面对全省招录。
其次,在考试上,由地方上的四驾马车,即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学政,一起监考,出题。
而出题的范围,不在于四书五经,而地方实务,如算数、风土人情等。
报名门槛极低,只要识字三千,笔迹工整,身世清白即可。
将这些人聚集起来,通过考试,选出书吏,再陆陆续续分配去往各衙门。
毕竟无论是三使司衙门,还是府衙、县衙,对于书吏都很渴求。
===第六十三章明吏===
某种意义来说,省考,就是在府、县一级的人事权的掠夺。
中央收地方之权,省再收县下之权,一层层的压下,这就是官僚。
省考的好处颇多,对朝廷来说利大于弊,内阁大臣们纷纷表示同意,只是对于省考的内容具有争议。
不过这点小事,随口就能解决。
皇帝张口就来:“以算数、明经为题,不以晦涩难懂,而以简洁明了为要。”
“出题百道,两者各五十,以一时辰为限,每题计一分,从分高者至下而取之。”
说白了,书吏一职要求不高,明经考记性,算数考计算能力,都是实用性强的能力。
不消几年,等这群书吏们就会在各衙门生根。
同样,省考的出现,也就意味着胥吏世袭的终结,意义重大。
不过,这只是朝廷规定各县衙书吏数目,即经制之吏,每县不过二三十人。
还有大量的白役,即临时工被差遣,朝廷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下。
因为实在是没有那么多的钱粮来养人。
省考一事展开,在南京掀起了巨大的波澜,直接将江苏清田之事压下。
而获知省考之事后,吏部尚书王应熊、户部尚书高宏图联袂而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6/16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