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第10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32/1682


例如云南、贵州、陕西、辽东等地的开发,多亏了军户们的努力。
但是如果设在繁华地区,内陆,那就遗患无穷。
如此,既然自己准备亲手摧毁了军户制,那么就代表着太祖朱元章制定的地方军制毁灭。
“江苏、安徽二省无了军户,地方守卫也要早做安排。”
作为龙椅上,看着坐着半边屁股的内阁大臣们,朱谊汐征求他们的意见。
没了军户,地方的守卫可不得安排填补空缺。
“陛下,以老臣之见,湖广地区推行的守军制可行性极强。”
张慎言为人比较古板,相较来说就是循规蹈矩,保守派,有既定的章程能用,有最大限度的保持住。
皇帝微微颔首。
守军制又分称作守区制,当时在湖广时,将地方一分为八,四大战区,四大守区。
战区的自主性更强,属于军政一体,但地域却狭隘,例如当年的白旺把守的九江战区,就只有九江一座城以及黄梅、宿松两个县罢了。
而守区,顾名思义看守的意思,士兵军官一般是伤残战兵,主要作用就是维护地方治安。
而且,守兵在秋收后,起码要组织地方青壮进行操训半个月,从而藏兵于民。
不过优点虽多,但劣势也明白,即人数实在太少。
一个省只有万来人,每个省最少六七十个县,那么顶多每县两百来人。
“守兵耗费太大。”
谁知,阎崇信立马否决这个提议:“湖广的守兵,每人约莫八百钱,还要包揽衣食等,虽说只有京营的一半,但也着实太高。”
“而且如果推行至全国,必然要扩句,怕是朝廷难以负担。”
到了如今,京营饷钱已经涨到了一千五百钱,守兵为一半,即八百钱。
守兵虽然说不及战兵,但也是精英模式,有马,有火器,还要不时的操练,其中的耗费只比战兵稍逊些许。
这种情况下战时作替补可以用,但在太平时就属于大材小用了。
布守全国,起码要百万兵,也就是说要再养五十万京营,这谁受得了?
皇帝连忙摇頭:“守區制不可推行,不过可以在甘肃、陕西等边疆之地推行,内陆还是算了。”
思虑了一番,朱谊汐还是参考了下明清的体制。
明朝卫所和清朝的绿营,两者极其相似,都属于世袭当兵,只不过前者发土地,后者发钱,最后都崩溃了。
清承明制,这句话真不假。
毋庸置疑,世袭制是最简单,最便宜的募兵模式,但同时又最容易崩。
但,从唐、宋、元、明、清,这几朝兵制都是世袭的,这就很操蛋咯。
但没办法,兵户子弟肯定比普通百姓强些。
“府城五百、首府两千五,其设为巡防营,参考守军之制,饷錢也一般无二。”
“各县则为三百人,其名为巡捕营,钱饷爲守军一半,但包吃食器械,专司逮捕盗贼,装配刀枪即可,火器就算了吧!”
说白了,镇压乱民等,还是靠府城和省城来打吧,县衙还是专门负责缉拿盗贼山匪,三百人已经够了。
“另外,地方省城设一总兵,镇守其首府,地方的都司,则负责巡捕营,各安其职。”
“而巡捕营和巡防营的军官,一律由京营下派,兵部遴选。”
至于世袭制,肯定不会采取,那就只能是募兵制了:
“各省都司再添一募兵练兵处,招收三十以下的丁壮为兵,下放地方。”
“无论是巡防营还是巡捕营,以四十五岁为限,一旦到了岁数就除军,再招新人,以保证活水源源不断。”
“若是无家可归者,则可入伙房负责杂务,钱饷皆无,只有吃食。”
听着皇帝的滔滔不绝,阁臣们沉默了。
而写起居注的黄宗羲、郑森二人,则满脸的崇拜之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32/168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