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师第6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5/1019


也可能叫宰相,不管什么吧,俞以丰会成为辽州政权的第一臣。
这不比他回南京舒服的多。
为了家族的未来,俞以丰做出了最正确、最恰当的选择。
不过陈云甫还是问了俞以丰一句:“不再考虑考虑了?”
回到南京之后,按照这些年俞以丰的功劳,加军政院行走是板上钉钉的事,说不准将来,也能混一个九州王。
俞以丰明白陈云甫的意思,笑着摇头:“太师,下官确实对这片土地已经有了感情。”
留在辽东,既有对未来利益的考量,也确有一份感情在。
利益,并不是一切,俞以丰也不是一个野心太大的人。
陈云甫含笑点头:“好,既然你已经决定了,那本辅也不多劝,只是委屈你了。”
“下官能有今天,都是太师的恩赐,哪里还能言委屈。”
陈云甫笑笑不复多劝,当晚留在广宁,和二人吃了一顿不算丰盛,但气氛非常热闹的晚宴。
转天一早启程,先后视察了宁远和锦西,最后在望海台眺望辽东湾。
“咱们可以从这乘船东渡,直接抵达连云岛,在盖州坞口下渡。”
俞以丰说道:“这几年,辽东的海运越来越便捷,省却了很多的脚力时间,很多河北的商人,都从平津来辽东经商,往来很频繁。”
陈云甫欣然同意,就是杨士奇有些担心。
“海上风波恶浪,没有陆地安全吧。”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人要是到了大海之上,那可就是把命交给了老天爷,虽说辽东湾多年没出过什么大的风暴,可这事谁能说的准。
“那么多靠海吃海的渔民都从不出事,怕什么。”
陈云甫知道杨士奇这是关心自己的安全,不过还是坚持己见,在望海台登上了东渡的海船。
“这是福船吧。”
“是。”
俞以丰应声道:“福州船厂的图纸,现在辽东有三个主要的造船厂都在生产,两年大概可以下二十多艘,全船可容纳水军两千四百人,配备脚弩、船炮还有投石机等多种远程海战利器。”
“这是咱们国家的瑰宝啊。”
陈云甫站在船头,爱惜的抚摸着船身,啧啧称叹:“《旧唐书》中,阿拉伯人第一次乘船自天竺登陆广州,将可以远航的海船图纸带来咱们国家,从此有了广州通海夷道,有了泉州、广州市舶司,随后就有了福州船厂。
从那之后,咱们先人的足迹踏上了阿拉伯和东非,也让咱们的先人知道了这天地苍穹到底有多大,先人的辉煌传承到咱们这,咱们可不能给先人丢脸啊,一定要把造船业和航海业发扬光大,要努力造出比阿拉伯更大、航行更远的海船。”
阿拉伯这个地名俞以丰倒是不陌生,知道是天方,倒是这东非?
“昆仑奴生存的土地。”
陈云甫遥望万里无垠的海面,视线的尽头苍穹和海面连成了一条线,让人分不清楚。
“那片土地上,盛产黄金和各种矿产,和天竺国一样,有着丰富的物饶和廉价的人力。”
诉说着,陈云甫拍了拍俞以丰的肩头,笑道。
“但是那里落后且愚昧,都是一些未开化的蛮夷,需要咱们去传播文明。”
俞以丰便跟着笑了出来。
“是啊,我们是天朝上国,有义务去给他们带去文明。”
那一天会来的。
===第三百五十六章
京中有乱党===
杨士奇的担心不会发生,船队一路风平浪静抵达盖州港下渡。
自盖州卫沿清河东行,便是岫岩城。
而到了岫岩,离着丹东卫也就是鸭绿江便不远了。
不过陈云甫这一次不会去丹东卫,因为那里太靠前,离着朝鲜太近。
陈云甫又不是军事指挥官,没必要实地深入一线观察战局动态,观察了也没用,他又不懂打仗,总不可能隔着遥遥万里瞎指挥常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5/10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