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太师第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1019


“大总管担心皇爷睹及这些人又会想到先皇后而感伤,也怕害了这些人的性命,索性就都给您送过来伺候着,您就留着吧。”
陈云甫连声感谢,而其后的老吴更是眼都看的直了。
心中一个劲的想,这陈云甫哪里是什么王公子弟,怕不是出宫的皇子吧。
赐宫女伺候,这是多大的圣眷?
小太监任务完成,转身回了宫,陈云甫才一收脸上激动,眼神在这些宫女身上掠过。
那宝祥考虑的倒是周到的很。
只怕,还有第三点那小太监未曾说起。
便是这十几个宫女之中,也有‘锦衣卫’吧。
不过陈云甫依旧很开心,他也确实值得开心。
这些宫女是什么?
是圣眷的具象化!
这是一笔多么丰厚的政治资本。
陈云甫不仅要留下来,还得大张旗鼓的招摇过市,要让这里仁街住下的王公权贵们全都知道才行。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面对宝祥送来的这份大礼,陈云甫可不能眼睁睁的给浪费掉。
===第十五章
来自大明燕王的风投===
新家的收拾工作因为有了老吴的帮忙继而变得容易许多。
老吴是土生土长的金陵本地人,对金陵可谓是极其熟悉,也很快帮陈云甫从集市上雇佣了十几名短工。
雇佣、短工。
这是两个很关键的词,记下来,不考。
明朝是有奴籍的,这一条政策有受诟病的地方,因为宋朝没有奴籍。
当然宋朝关于官、贵、显、富等家族私蓄奴仆的行为视而不见,但立了块牌坊,也就是主客户制度。
等到了元朝时,蒙古人蓄奴的习俗导致奴籍重新出现,而明承元制,亦保留了这一备受诟病和后现代文明所不许的政策。
既然明朝有奴籍,为什么老吴这里是雇佣短工而不是直接买奴。
原因就出在了洪武五年朱元璋的一道诏书上。
“势弱力孤和贫不能存者不可投庶民之家为奴。”、“诏书到日,即放为良,违者依律认罪,没其家人口,分给功臣为奴驱使。”
这两句话串到一起的意思简明重点,就是说非官身之家不可养奴。
阶级性就在这里凸显出来了。
陈云甫不是官,他当然没有资格在家中养奴,所以只能雇佣一群人以短工的名义入宅。
连家丁都不可以称。
因为家丁这个词一样带有明显的主仆意味,是有传统大家长制度下压迫与被压迫阶级性质的。
而短工就不会出现这种感觉。
陈云甫只是东家,与受雇佣者之间是平等地位。
好比所谓的个体工商户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后者领工资上班,干的不开心转头就可以辞职。
不存在哪一方强迫领导另一方的羁留关系。
而对于诏书前自愿卖身于富产阶级的妻女奴婢,朱元璋的指示是‘官为赎买’,意思就是由官府出面将其买下,改放为良。
不过考虑到明前期空印案及郭桓案的巨大影响和对地方地主、豪强、富产阶级的毁灭冲击,官府自行花钱赎买的可能性估计够呛。
扯远了,说回正题。
老吴给陈云甫雇了十几名短工后即告辞离开,现在这处曾经的闫府已经变成了陈宅,重新迎来了第二位东家,他这个应天府户曹守宅人的职责即宣告结束,该回衙门复命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10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