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想世界第7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0/777


闻萧韶的修为当在我之上,或能一次以惊门收入数千人,甚至都无需你动用海上邮轮……”
华真行惊讶道:“我虽修为尚浅,但也知此举需耗费大神通法力,不知闻萧韶道友能否相助,需用什么代价请她出手?”
丁奇:“这本就是我求你的事情,不需你去开口,我自去找成天乐和闻萧韶商量。就算欠人情,也是方外联盟欠万变宗人情。”
华真行起身道:“成宗主和闻道友就在这里啊,就不必丁老师一个人上门了,我们这就去找吧,高村长也一起!”
高见瓴:“若此事能成,我便将风津村这座方外秘境送与万变宗为别苑!”
……
成天乐没有加入“华真行、白少流、丹紫成”这三人行动小组,但他也和闻萧韶一起跑来凑热闹了,没有带护照也没有办入境手续,也算是偷渡吧。
如今这两人还没走,正在附近一带游山玩水呢,考山川地理,观众生族类,顺便看看此地妖修出没情况。
正值盛夏,是这一带最好的时节,每天日照时间很长,似乎太阳刚刚落山便紧接着又升起了,四野草木葱茏,山间泉流清洌。
养元联合农场虽名为农场,但实际用于农牧业已开发的面积只有三分之一左右,其余大部分地方还覆盖着原生植被,就是保持着原始状态的山林野地。
这里在一个多世纪以前还是贵族领地,本就是游猎场所,兼之地广人稀,并没有足够的人手去搞大面积的开发。
就这十万亩的农牧业用地,还是近几十年来随着大规模机械的运用,才逐渐开发出来的。如今随着维京国环保方面法律越来越严格,哪怕在私人土地内,很多开发也受到了限制。
但总共二十八万亩的面积,十万亩的农牧业用地,规模已经足够大了。本地居民男女老幼都算上也只有两千多人,所以在这一带的大部分地方平常都是看不见人的。
成天乐与闻萧韶在山野间的一株大树梢上搭了个秋千,两人正坐在秋千上看风景,欣赏日落之后不久的日出,连绵起伏的山峦和两人的身影上都被镀上了一层霞光。
闻萧韶:“真美!”
成天乐:“比之姑苏风景如何?”
闻萧韶:“不一样的风格,此处是天然悠旷之意。”
“二位在赏风景呢,我倒有一问,何为美?”这时半空中突然传来一个声音。顺着声音望去,丁奇、华真行、高见瓴三人飘然飞来。
高见瓴虽有大成修为,但并无飞天神器,可是丁奇自能带着他于半空飘行,顺便还能把华真行也捎上,说话间已落在旁边的树枝上。
成天乐抬头道:“丁宗主这是要论道吗?”
闻萧韶笑道:“也许是老师要考学生呢!华总导,丁老师提问了,请问你如何答?”
成天乐亦笑道:“诸位来意已知晓,若华总导之答与真意有启,我们就答应帮忙。”
这还没开口说事呢,
成天乐与闻萧韶就知道他们为啥来的?丁老师只是随口一问,却让这两口子上升到“论道”的高度,用这个问题反问考华真行。
修士论道可不一般,更不是随便的事。虽然无论什么人都可以就有关修行的问题辩论一番,但通常都达不到论道的高度。
论道是不能轻易开口的,它伴随着对道心的考问,意味着对自身所修之“道”的印证与求证,且论述机缘与正在做的事情与将要做的事情皆有关联。
华真行有些意外又有些紧张,丁老师随口一问被抛了回来,问题是“何为美?”
**
PS:我回来啦!
===547、去处为美===
华真行:“去处为美。”
他只答了四个字,这也是论道的特点,要用至简的概括,阐述自身的修行所证与修行所求,但话语中伴随的神念却妙不可言,甚至已不能用神念来形容。
不同的人听见可能会接收到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感受,这都与其本人的见知有关,哪怕是毫无修为的普通人。
这也是一种神通,称为声闻智慧或声闻成就。掌握声闻成就至少要有七境修为,但大部分七境修士未必能掌握娴熟,真正善用声闻智慧者大多是九境高人。
开口若无声闻智慧,那不叫论道,就是世俗间普通人的辩论。此时此地的场景,华真行事先并没想到,但这也是一种机缘发触,忽福至心灵便领悟了声闻成就。
何为美,普通人最朴素的观点,通常就是好看,喜欢,舒服,想要。
那什么才是好看、喜欢、舒服、想要呢?这不仅是论述审美的标准,更是要明晰所谓审美过程的内在原则。
古时有人认为,事物的美包含在奥妙无穷的数学中,符合与蕴含某种内在规律与韵律,从而体现于外在的协调与动人。
自古及今,有的哲人一脉相承,认为“美”是一种客观存在,存在于理念世界中,或包容于绝对精神的辩证因果内。
无论美是否客观存在,哪怕它的确存在于超越具体事物的理念之中,可是审美本身还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以每个人为主体对客体的批判与发现。
很多人对“美”的概念往往都偏向于狭义,主要理解为艺术审美,甚至只集中在视觉审美,比如一幅画、一件衣服、一道风景好不好看、漂不漂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0/7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