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9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9/1553


说白了,适才所有的话不过都是铺垫,依照袁术的性子,派人为使者回礼,肯定是想从自己手中索取更大的好处。
只是这好处是什么,刘琦还真得好好听听。
“后将军占据两淮,兵精将勇,实力强劲,怎么会实力不济?”
杨弘长叹口气,道:“近年来,两淮之地连遭大旱,水患频频,江淮百姓颗粒无收,饥荒遍地,后将军为救济灾民,几乎耗空了府库,如今又如何有实力能够远征呢?”
刘琦做出恍然状一拍额头。
“原来如此……唉,难怪以袁公这等雄伟善谋之士,现如今还困守于淮地而不能展足,原来竟是因为粮草所累……这样吧,袁公若果真能够匡扶汉室,与我等共抗强敌,袁公出兵所需的军粮用度,全部由刘某承担,如何?”
杨弘长拜道:“君侯高义,实在令人敬佩,只是我淮南军民百万,纵然能得君侯解救一时,难道还能指望君侯解救一世不成?终归不是长久之计啊。”
刘琦轻轻地一挑眉毛,道:“杨君眼下何意?”
杨弘轻轻一咳:“两淮百姓也是大汉黎民,可眼下却因为天灾人祸,吃不饱穿不暖,大多数人生活在垂死边缘,君侯于心何忍?”
虽然没有明说,但刘琦心中也差不多明白了。
他对杨弘道:“先生之所请,我大概清楚……先生一路劳顿,且先去驿馆休息,晚上自有人替刘琦设宴席招待先生,至于江淮百姓衣食不暖的事情,容我细细再思。”
杨弘站起身,向刘琦施礼拜别。
此时,暖阁之侧的木屏后面,尚有蒯良和贾诩两个人在旁细听刘琦接待杨弘。
待杨弘走后,便见贾诩和蒯良一同走了出来。
刘琦伸手请他们二人坐下。
“二位听明白了他的意思吧?”
蒯良和贾诩都是老谋深算、精通谋略之人,虽然杨弘说得隐晦了一些,但他们两个人都是听出了杨弘的话外之音。
蒯良转头坐在座位上,他低下头,捋着自己的须子,突然一阵剧烈的咳嗽。
“咳、咳、咳!”
蒯良咳嗽的声音极为空洞,让人听着很不舒服。
“子柔公,你没事吧?”刘琦关切地道。
蒯良拿出袖子中的巾帕,擦了擦自己的嘴,轻轻地吐出了一口痰。
低头看去,触目所及的是一片鲜红。
蒯良面色不变,将巾帕折上,握在手中,不以为意地道:“不妨事,只是一点小风寒,回头找张神医开些药,调养调养就好了。”
刘琦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却见蒯良长叹口气,道:“君侯,袁术这是想要来问我们要镇西稻的稻种了。”
===第七百九十七章
稻种之争===
听了蒯良的话,刘琦和贾诩的表情并没有任何的变化。
因为他们两个人也已经猜到了袁术派人来此的用意。
镇西稻一开始被刘琦广为推广的时候,各路诸侯牧守或许不会将这什么劳什子镇西稻种当回事。
但是如今,益州和荆州连续一年几熟,刘琦辖境内的水稻总产量每年成倍数的往上翻长,如今刘琦下辖的郡县库府仓禀丰腴,粮食多到用不完。
在这个人人都以粮食为天的世界,刘琦手中所掌握的,就是天下间最锋利的武器。
但很可惜,水稻只能够在南方种植,像是曹操和袁绍这一类的人,就算是眼馋镇西稻的稻种,但这稻种只能够在南方生长,不适用于他们的辖地,就算是刘协的雒阳,也根本无法让镇西稻成活,不然以朝廷的立场,或许早就问刘琦伸手要稻种了。
朝廷还有北方的诸侯牧守虽然眼馋镇西稻,但即使得到了镇西稻却没有用。
但坐守在江淮的袁术不一样。
九江郡和庐江郡的气候,包括种植的农作物跟荆州基本无甚差别,镇西稻能够在荆州生长,那也自然能够在淮地生长。
寿春周边经过袁术多年的横征暴敛,早就已经是破败不堪,而且近些年来淮地也确实如同杨弘所说的,天灾人祸不断地袭扰着淮地,百姓易子而食的事情已经成了普遍现象,百万人众,皆饱受水深与火热。
而袁术本身,也已经支撑不住了,九江郡的库府根本无法支撑他巨大的开销,说实话,袁术虽然有军队、有将领有谋士,但在财政上,他目下正处于崩溃的边缘。
虽然财政处于边缘,但在这个时代,特别是战争年代,想要救他的方法也很简单,因为这个时代的经济形势也并不复杂。
说白了就是粮食够,让军民都能吃饱就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9/15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