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9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6/1553


但贾诩最终还是没有辜负刘琦的期望。
很快,便见许郸急匆匆地赶回了刘琦的府邸,向他献上了一份简牍。
仔细一问,是这几位谋士在离开府邸之后,贾诩借口如厕,慢了那几人一会,随后将一份早就准备好的简牍,悄悄给了许郸,让他帮忙转给刘琦。
刘琦将那简牍展开后一看……连字都不是贾诩自己写的。
“善藏者,就是不想让人抓住把柄啊,活得真累。”刘琦无奈地摇了摇头。
次日,刘琦下达命令,着襄阳学宫、长沙学宫、西陵学宫等荆州主要学宫,每一间学宫推荐一百名十七岁以上的学子名册和履历到州牧署,因牧署有临机要务,需要用这些学子。
同时,刘琦将消息散播在各个学宫,这一次州府所要处理的临机要务,若是被选中的学子能够做得好,可以算作科考成绩,酌情给予评优。
荆州已经连续三年施行科考制度了,各郡的储备官员,就算是要走门子,但也同时要走一遍考试的流程,这是硬杠,不容变更,这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是为了维护参考的公平制度。
虽然不能够直接酌情提拔,但若是能够算在科考的成绩中,对于这些士子也是天大的好事。
一时间,整个荆州报名为州署这次临机要务而主动献身的学子络绎不绝。
当刘晔、荀攸、蒯越等人知道了刘琦的举动后,不由皆在心中大感佩服。
君侯当真是高明。
这次对摊丁入亩施政情况的深入检查,他不用在职官员,而改用各学宫的学子……摆明了就是不想给
荆州学宫的学子,本土学子只占一部分,很多都是从北方各州郡南迁过来的,由于离开了故土,没有家族基业庇护,他们做梦都想在荆州当官,重振家族的往昔峥嵘。
而在这种原因的促使下,他们必然会兢兢业业地为刘琦卖这一次命!绝不会有半分疏漏。
而由于摊丁入亩主要审查的田地,编审之年,一旦核实准确了,照例造册,则无需再加稽核,以后若是再行稽查,只需在原有田亩之上另加新田即可。
===第七百九十五章
刘琦得子===
一转眼,夏天过去了,建康三年的秋季到来了。
今年荆、益两州的粮食收成极为丰厚,丰厚到让刘琦也有些惊讶。
各郡县的仓禀皆满,府库承载不下,陈粮日增,各地郡署和县署都在向上官提报,申请增设粮仓府库。
听着是很麻烦的事情,惹的一众官吏们很是慌张,但毫无疑问,这是天大的好事。
刘琦躺在院落中的摇椅上,将手中的简牍合上,满意的点了点头。
人口的增加,粮食的充盈,政策的贯彻落实……使得他有余力去拓展的更多的事情。
毫无疑问,以荆州的地理位置来说,扩大水产养殖业,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在粮食充足的基础后是非常有必要的又一项产业拓展。
因为摊丁入地的实施,使得荆、益人口在日后逐渐扩增,生产力得到一定的解放,而入今荆益之地粮食不缺,在这种情况下扩大内需产业就是重中之重。
自春秋战国时起,中华大地就有了养鱼学祖范蠡所著的《养鱼经》,主要介绍了养鱼的池塘条件和繁殖方法,发展到了汉朝,主要的养鱼种类为鲤鱼,同时养鱼不仅仅只是限制池塘,更多的是在湖泊等大水面中养鱼。
荆州的地域对于养鱼业来说,条件可谓是得天独厚。
因此,刘琦下达了政令,鼓励水产业降低此类赋税的同时针对青,草,鲢,鳙等鱼种进行养殖,由此让养鱼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当然,刘琦在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几乎等于零,但他却要求荆州学宫将各地养鱼业的经验和养殖方法收录在册,定期更新经验,特别是对鱼苗的生产季节,鱼苗习性,人工投饵,粗养转精养等进行妥善的记录并及时更新。
另外,粮食的高产,也促进了酿酒的产量。
刘琦知道,对于眼下这个农业社会而言,盐、铁、酒属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就算是粮食产量高了,社会资源多了,但这三样东西的出产,定价,销售以及分配,一定要由以自己为代表的官署机构说了算。
而且一定要一直执行下去,狠打私贩绝不手软。
一旦放手,就很容易将好不容易抓到手的中央集权,再次洒落到那些地方大族的手里,从而再走一遍汉朝因为地主豪强势力过强而走向灭亡的老路。
能够左右经济的资源,一定要掌握在国家手中,这是稳定局势的基础。
“君侯!君侯!”典韦的大嗓门从门口传来,将刘琦从遐想中拉回了现实。
“这么大声干嘛?”刘琦用手指掏了掏耳朵眼道。
“夫人来信了!大喜事,大喜事!”典韦笑呵呵地冲到了刘琦的面前,那巨大的身形冲刺的速度极快,晃的刘琦都以为典韦会将自己撞飞出去。
不过,典韦口中的大喜事,刘琦心中大致也有数是什么。
他猛的站起身,道:“是不是昭姬生了?”
典韦奔到刘琦的面前,晃荡着自己硕大的脑袋,将一份缣帛递给了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6/15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