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4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6/1553


“见过叔父。”荀攸向荀彧见礼。
虽然荀攸的年纪比荀彧大,但两人的辈分在那里摆着,汉朝重礼,长幼有序,礼不可废,况且荀彧本人学究天人,也是为荀攸所深深敬佩的。
“公达,你我多久不曾相见了?”
荀攸掐指微算,道:“自叔父弃官于少府,攸就不曾拜得君颜,仔细算来,当有三年了吧。”
荀彧叹息道:“是啊,不想已有三年了……哎,遥想当年,咱们这些人,虽不属同枝,但家根却都落在颍川,如今物是人非,我和友若举族迁人往冀州,而你则是去了荆州……唉,族中可还好么?”
荀攸言道:“有两位叔父代为主持,族中一切无差。”
荀攸所言的两位叔父,便是荀爽的两个儿子,荀表与荀斐。
荀彧慢悠悠地道:“有此二位主持族中事务,一时三刻,倒也出不了大事,但这天下将乱,贼寇遍地,咱们荀家终归还是需要扶靠明主,方能保得祖业不失。”
荀攸淡淡道:“如今两位叔父皆在袁本初帐下,我亦在刘府君帐下,咱们两家宗支一南一北,分别辅佐门阀与宗亲,日后不论哪一方有所成,这天下皆有在荀家的立足之地。”
荀彧却摇头道:“公达,依我看来,怕是无需这般麻烦了,眼下有一个人,足堪救国大任,既非袁绍,亦非刘表,咱荀家之人只需倾心扶持此人,既能匡扶君上,又能传扬家门!”
“还有这样的人呢?”荀攸颇为好奇地道:“是谁?”
“曹孟德。”
===第四百六十八章
任氏的浅见===
“他?曹操?”
荀攸皱起了眉头:“叔父不是和友若叔父共同扶保袁绍么?如何又会跑到曹操那里去了?”
荀彧苦叹道:“袁绍倒也是不乏为英主,但他心术不正,对汉室并无匡扶之心,你我皆是饱读经学之士,岂能随他做那忤逆之臣?况且,咱们颍川之地,还是有个本州人士守护的好啊。”
“本州人?”荀攸疑惑地打量着荀彧:“叔父口中所言的是曹孟德?”
“曹使君出身谯地,亦是豫州之人,日后由他执掌颍川,总比那刘伯瑜要好上许多,毕竟豫州之地也是他曹氏的故籍之地,颍川还是在自家人手中稳妥一些。”
荀攸无奈一笑:“叔父如何用这般低劣之言来诓骗我等?什么故籍不故籍的,如今这天下贼寇四起,狼烟遍地,颍川在曹操手里就能好了?我却不信!再说了,若说治理州郡的能耐,当今天下还属刘景升为最,就凭他在荆楚大兴学宫这一项,给那曹操八匹快马也是追不上的。”
荀彧摇头道:“刘景升治学倒是一把好手,但论平天下,只怕是太难,公达,非我相欺,曹孟德确实是天下英主,你若是肯随我见他一见,便知端倪了。”
荀攸很是固执,道:“不劳叔父了,依侄儿看来,袁本初能够生不臣之心,有背反汉室之意,曹孟德难道就不会有了么?当年我在雒阳时,也曾闻此人之名,说句不好听的话,他的品性还不及袁本初纯善呢。”
荀攸的话令荀彧一窒,他愣了一会之后,方苦笑道:“公达还是和原先一样,言辞竟是这般犀利……只是我不明白,袁本初有不臣之心没错,你怀疑曹使君有不臣之心亦是没有错,只是那荆州的刘家父子,难道翌日便不会有不臣之心了么?”
荀攸闻言沉默了。
少时,方听他淡淡道:“不论如何,他们终归都是刘氏中人。”
这话顿时让荀彧语塞了。
什么意思?
涵义颇深啊。
就算刘家父子不臣,那也是汉室宗亲!
换代但不改朝。
这天下还是汉室的江山。
……
荀攸离开了袁绍的大寨,火速奔回长安,向黄忠传递消息。
黄忠接到信息,当即下令,放弃长安,率兵前往追击李傕、郭汜等人之后。
黄忠和荀攸一众要走,但长安城的百姓们不干了。
他们好不容易盼走了西凉兵,期盼能够有仁慈的郡守来治理他们,黄忠和荀攸治军严整,在固守长安的这段期间,虽然守城艰难,但与民秋毫无犯,令长安城的军民深为感动。
荆州刘表的善政好治学的声名,长安的人也略有所闻,如今再加上黄忠的治军表现,无论是豪富还是黔首,哪肯轻易放他们离去?
刘表在军阀的眼中,或许不是一个好的军事家,但在他治下的民众眼中,他却是一个好的领导者。
荆州丰乐之土,天下谁人不知?
宫殿之外,里三层外三层的跪拜着诸多民众,有豪富乡绅,有儒林士子,有贩夫走卒,亦是有黔首齐民……
虽然身份和阶层不同,但他们跪在那里只为了一件事,就是请求黄忠等人不要放弃长安,不要放弃他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6/15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