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4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0/1553


而且在这个时空中,贾诩目下随牛辅坐镇于宛城,怕是不能给李傕出主意反攻长安了。
没有贾诩谏言,李傕等人未必敢轻举妄动。
所以只要王允不犯中二病,刘琦估计想要安抚西凉军那些部曲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针对如何安置李傕,郭汜等西凉军诸军阀,刘琦已经想到了一个妥善的方案……他打算建议给王允和吕布——便是还都雒阳,以司隶为基础,俯瞰天下,将关中之地交给马腾、韩遂等凉州诸军阀、还有李傕、郭汜等凉州旧部去闹,而天子在雒阳则可以大义之名钳制凉州诸强。
雒阳往北就是上党河内诸郡,以太原王氏的名义,和吕布的威名,想要从并州招募强兵,并不是难事。
而且这也是刘琦用以钳制河北袁绍的一部明棋。
至于山阳刘氏的未来,刘琦已经考虑好了,目下只需带着刘宠的强弩和兵卒返回汉中,然后屯田开垦,扼守关隘,发展经济,南下夺取西蜀,再攻克南中,全据云贵川!
如此,刘琦就等于占据了后世的湖南、湖北全境、外加上河南省的南阳市一带,兼有甘肃省东南部,陕西省南部,以及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诸地。
届时,山阳刘氏就是真正的南天王。
正如历史上诸葛亮为刘备所筹谋的,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则霸业可成。
这个刘备在公元219年才达成的战略目标,刘琦决定要提前二十多年完成。
但自古以南伐北,少有胜者,纵然山阳刘氏横跨荆、益,但大汉数百年来,主要的经济重心和人口重心,包括强兵强马都出自北方,当如何伐之?
刘琦觉得,屯田养粮,发展经济和科技是一方面,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在对外战略上,促使北方不能够一统。
历史上的诸葛亮北伐,最大的阻力不是千里秦川,也不是蜀国羸弱,而是被曹魏统一的北方政权总体实力太强。
诸葛亮每次一出汉中,面对的,是随时可以从全国各地调遣强兵前来支援的曹魏政府,虽然战场是关中和陇西诸郡,但冀、青、并、幽、兖、徐、荆等诸州郡,皆能够无休无止的调配物资支援中央战场,这个被统一的庞然大物的资源和实力,对于蜀汉政府来说,就是如同泰山压顶一般,让他们喘不过气。
所以刘琦现在就开始谋划了。
天子,吕布,王允的势力安置在司隶,而自己坐镇南阳郡,毗邻他们形成政治联盟,在关键时刻也可以辅助他们一把。
而关中之地,就让李傕、马腾、韩遂、郭汜、段煨、李蒙、王方那些人去闹吧,让王允和吕布坐镇在雒阳钳制指挥他们,不让关中和凉州各郡形成统一,虎狼彼此相争互相撕咬最好。
袁绍么……有刘焉和刘备,再加上已经转移到青州的公孙瓒,想要一同河北估计也比历史上难了许多。
中原的曹操,刘琦在南阳郡可以亲自钳制他,况且他也与徐州的陶谦形成了联合。
江东猛虎孙坚……暂时还没想好怎么处置。
淮南的袁术,根据他历史上的表现,应该不会成为大患。
总之,不论如何,绝不会让你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轻易的统一北方。
只要北方的政权不统一,那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赢面就会愈大。
“孝直,魏延和黄叙等人,目下在斜谷牵制李蒙和王方等部众,但我估计李、王二人也不能够被牵制多久了,眼下关中即将动荡,他们一定会驱兵向西去会和董卓的凉州部众,你亲自去一趟斜谷,会和魏延,督促他驱兵前往槐里,要在李傕等人赶赴之前,将董卓安置在那里的天子接走。”
董卓没有将天子安置在郿坞,是因为郿坞属于他的个人领地,他早有叛汉之心,故而不想跟天子同居一城。
刘琦要让魏延去抢天子,不是因为他想迎驾,而是他需要用小皇帝去跟王允谈条件。
法正二话不说,直接道:“府君放心,末吏这便启程。”
刘琦又道:“伯常,你火速安排使者,前往长安,让黄忠和荀攸尾随李、郭等人前往三辅,长安不用要了,留给袁绍,但我估计袁绍也不会要的。”
“诺。”
“严公,兴霸你们火速点齐兵马,随时等候调令,待时机成熟,三军便随我去突袭董卓军之后……我要亲手取下董卓的首级!”
甘宁闻言奇道:“府君,您适才不是说,董卓虽然生病,但西凉军中尚有强将,若是追击,只恐有失么?”
一旁的法正笑道:“西凉军的将领们虽然懂兵法,明韬略,但郿坞失守,他们毕竟心中也急,若是打败了第一波追军后,应不会再有准备,故而二次追击,定然会得大胜。”
甘宁恍然地拍了拍额头,笑道:“还是诸公有远见,换成是我自己,断然不能想到这一层。”
刘琦用两只手轻轻的把玩着一块桌案上的砚石,慢悠悠地道:“还有一件事,我需要派一名能言善辩之士,前往李傕军中与我交好他,只是这个人选,我一时之间还没有选定,诸位能否替我推荐一人?”
这次连法正都没弄明白,刘琦派人找李傕作甚。
他和李傕认识么?就随意派使者去找他?
法正不知道,刘琦还真就认识李傕。
当年李傕作为董卓使者来护君联盟找刘琦的时候,他们就互相认识。
而且刘琦还是通过贿赂李傕,从他的手中拿走了推举蔡瑁和蒯良等人讨要敕封的上表……可以说,这两个人是熟悉的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0/15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