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第2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9/1553


刘琦摇头道:“咱们荆楚之人是不行的,陆康既然在庐江郡经营了多年,根深蒂固,那咱们自然就要派两淮之地的名士前往游说他,才会显得有说服力。”
黄祖奇道:“贤侄心中莫不是已有了人选?”
刘琦眯起了眼睛,淡淡道:“确实有一个。”
“谁?”
“我这几日一直在想,董卓当初设计,着宗亲中的刘松为豫州刺史,刘琬为丹阳郡守,刘晔为庐江郡守……可如今刘松和刘琬皆死,唯有那刘晔不足双十年华声名卓著,且未曾年少轻狂去替陆康受任,可算是高瞻远瞩,他与我同为宗亲,若是请他帮忙,或许能够说服陆康助我联军一臂之力。”
===第二百四十四章
忧愁的刘备===
想当初,董卓假意敕封了几名汉室宗亲为郡守刺史,用以挑起在关东代表世家门阀利益的袁氏和宗亲之盟间的战争,以达到他渔翁得利的目地。
事实证明,董卓的计划成功了三分之二,因为被他任命为庐江郡守的阜陵王刘延之后的刘晔,并没有上任,而是称病不出。
自古以来,能在关键时刻装病的人,一般都是拥有高情商的政治高手。
这个真理一般是不会错的。
刘晔跟刘琦差不多大,都属于宗亲中的青年俊秀,但他和刘琦走的路子不一样。
刘晔因为出身以及自己超高的情商与胆略,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宗族名士,其声明之远播,甚至为当时的大宗正刘松所知,因而将其推荐于董卓。
刘琦和刘晔属于同龄人,但刘琦自认为在经营名士方面的本领远逊于刘晔,毕竟据刘琦所知,刘晔在十三岁的时候,就已经敢于借遵守母亲遗愿之名,而去手刃父亲身边的近侍,而且还能将这件事解释的通顺,借此扬名……
刘琦自认为肯定是做不出来的。
刘琦一方的人跟陆康并不熟悉,想来想去,若是要说服陆康跟己方联盟,也只有去找这位在淮地的宗亲名士帮忙了。
刘琦来回观望着在场众人,道:“我知晓刘晔祖籍在九江成德,今当修书一封派人送往其地,邀请其前来相助,不知哪位愿往?”
诸将之中,李典站了出来,对刘琦道:“末将愿乔庄改扮,前往成德,说刘晔前来相助。”
刘琦问李典道:“曼成想用何说辞劝动刘晔?”
李典走到刘琦身边,低低地咳嗽了一声,在其耳边将自己的想法大致叙述了一遍。
刘琦一边听,一边点头,笑道:“还真就是只有兄弟你最为适合。”
李典领命而去后,黄祖遂问刘琦道:“贤侄,咱们两军目下该当如何行事?还是按兵不动吗?”
刘琦摇了摇头,道:“眼下若是按兵不动,恐惹在汝南征战的二袁起疑,我想和叔父率领麾下兵将出西陵,前往安陆屯扎,做出要攻入汝南郡架势,用以疑惑汝南郡的二袁之众,让他们误以为我们要强攻豫州,迷惑其众。”
黄祖这个人虽然性格暴躁,脾气不是很好,但却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听劝,只要旁人说的有理,他就会一律采纳。
当然,前提也得是这个人拥有能够让黄祖瞧的上的出身才行。
耳听刘琦分析的头头是道,有理有据,黄祖自然也不会反驳,更何况刘表事前已经送来书信多番嘱咐,黄祖自然也不会驳了这个世交侄儿的面子。
“好,就听贤侄的!黄某立刻派人点齐兵将,整备粮秣辎重,咱们择日就前往汝南郡边屯扎,以为疑兵之计!”
刘琦拱手赞道:“叔父果然是从善如流。”
“哈哈哈,你这娃儿,可休要拿好听的吹捧于某,你叔父我非是昏聩之人。”
话虽然是说的漂亮,但看黄祖的表情,刘琦就有一种感觉,他觉得他这位世交叔父就是这样一个有性情的耿直之人。
刘琦又转头看向了太史慈,道:“太史君,你与我们同往汝南如何?”
太史慈急忙道:“末吏自当遵命。”
……
刘琦和黄祖一同在西陵城点齐兵将,北上安陆做出直逼汝南郡的势态,而李典则是乔庄改扮,暗中前往九江郡的成德县,作为刘琦的代表使者去见刘晔。
而河北战场上,公孙瓒,袁绍,刘备三家的兵马正以磐河的界桥为基本点,彼此互相制衡着,
三方的兵马分别屯驻在三个方向,只等着另外两方先行动手,以便于使己方获取渔翁之利。
刘虞不懂军事,因此只是在后方总督粮秣和军械、增补兵源等,而前方的一切战事他都委托给了渔阳都尉刘备。
眼下的刘备,不再是当初那个以县级资历到处给人帮衬的打工仔了,他成了替刘虞在幽州主持军事的大将,更兼被其一手带入了宗亲之盟,身份可谓是水涨船高。
中山靖王之后刘备的名声,如今也算是响彻边郡了。
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刘备的身份和统兵数量上来了,但同时,他对手的级别也明显增强了需多。
袁绍和公孙瓒……
帅帐之内,刘备背负着双手,看着挂在屏风上的皮图,一脸的忧愁之色。
眼下这仗,应该怎么打呢?
袁绍虽然初占冀州,兵马操练不精,但胜在治下人户众多,又是仓禀丰盈,各地望族和士族对他的支持亦可连绵不绝,后续之力极强。
至于公孙瓒,刘备心中更是清楚的很,他麾下的兵马常年征战,骑兵数量极多,更兼大多数人是边功之将,全靠在刀口子上拼仕途,其战力之强足矣令人咋舌。
袁绍和公孙瓒……这两个人,一个兵马强,一个资源广,哪一个都是这天下的顶尖之人。
反观己方这边,好像什么都能靠上一点边,但实则又偏偏是什么都不靠不上。
论粮草,刘虞在治理幽州的这些年,虽然是广收流民,开垦边境,又压低了米粮之价,但若论仓禀之丰盈,委实还比不得袁绍。
毕竟开垦土地的数量,幽州和冀冀二州原本的底子在那摆着呢。
人口么……幽州这些年是收拢了不少流民,能从军者不少,但也是达不到源源不绝的地步。
至于兵马的质量方面……
刘虞目下让自己带领的兵马,大多是幽州本土豪族所贡献的私士,这些兵将虽然经过自己一段时间的操练,已经是有了些战力,但就骨子里而言,和公孙瓒麾下的骑步相比,实在是相差甚远。
毕竟刘备曾在公孙瓒那里待过,深知公孙瓒麾下将士的厉害……特别是那白马义从。
若是单凭幽州军目下的战力去跟白马义从硬碰硬……
别看己方人虽然多,但估计跟公孙瓒交手都不需要第二场,就会被完全蹂躏。
“唉,该当如何呢。”刘备长长的叹了口气,无奈的自言自语道。
就在这个时候,帅帐的帘子被拉扯开了,一个精壮的汉子一脸肃然的走进了刘备的帅帐。
“刘都督,可还是在为如何与彼作战而忧愁?”
刘琦转头看向那面貌颇显俊朗刚毅的精壮汉子,拱手笑道:“有劳赵君关心……唉,实不相瞒,备眼下因战事前途不明,确是甚是甚感烦心,但偏偏又找不到什么好的办法……唉!”
那精壮汉子,正是被刘虞招募为亲信的赵云,眼下在军中担任监军,行比中候。
赵云对刘备道:“我亦是知此战艰苦,不过听说从荆州方面,已经是来了使者去见大司马,据说是有战策转告我军,却是不知是否可用。”
===第二百四十五章
刘伯瑜的使者劝刘备===
赵云的话令刘备感到颇有感触,其心中也泛起了些许疑惑。
从荆州来幽州的使者,向大司马进献战策……
荆州与幽州一南一北,相隔何止千里之地?
从荆州派人来向幽州的人指手画脚,这刘景升的手也着实是伸的够长的。
刘备略作试探性的问赵云道:“敢问子龙可知晓那荆州的刘景升所派的使者乃是何人也?”
赵云摇摇头,竟是露出了一脸的不解。
“我亦是不知……不过,据说来者并非素有名望之人,只是一名普通的传话使者,另听闻来者并非是奉了刘景升之命,而是尊其子刘伯瑜之令来咱北地献策。”
“是他?”刘备闻言不由一惊,面露惊诧之色。
赵云见刘备变了脸色,似有玄机,奇道:“玄德为何如此,莫非你与那刘伯瑜相识?”
刘备的脸上露出些惊异之色,道:“这个刘伯瑜,着实是让人揣摩不透,若果真是他派来的人,或许还真就该好好听一下其到底有何高见了。”
赵云被刘焉征辟之后,以监军行中侯事监管刘备,对他的秉性颇为了解,
他知道刘备此人性格豪爽且又沉稳,平日里行事极有章法,若非遇到了大事,他绝不是能轻易露怯之人。
只是为何听了刘伯瑜的名字,他就做出了这般状态?
却见赵云拱了拱手,问刘备道:“玄德为何这般推崇这个刘伯瑜?此人虽然有名,可毕竟还是太过年轻,未必会成什么气候。”
刘备对赵云伸了伸手,请其在帅帐侧面坐下,苦笑道:“子龙有所不知,你我之所以今天能够坐到这个帅帐之内,凭的全是那刘伯瑜对大司马的举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9/155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