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大亨第6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3/1164


“怎么去那么老远啊!”何爸爸下意识的说道。
反倒是何老爷子开口说道:“国家有需要,再远也得去!”
“爸,我不是你那个意思。”何爸爸继续道:“我是说那里的条件比较艰苦,可要苦了我大哥了!”
何老爷子却是一瞪眼:“怎么?条件艰苦就不去了?你哥是国家培养的干部,就应该冲在最前线,哪里艰苦往哪里扎!”
何荣赶紧给弟弟递了个眼神,让他别再说话,随后接着说道;“其实这一次,是我主动向组织要求,去西部自治区任职的。
我也知道西部条件不好,但我觉得嘛,条件越不好,未来发展的潜力就越大,也就需要我们去建设!我是真的想去西部做点成绩出来。”
李卫东忍不住看了看何荣,这位大伯可要比自己的岳父更有思想觉悟,怪不得何家会让他走上仕途这条路。
随后李卫东开口说道;“我很赞同大伯的选择,现在的西部地区虽然很落后,但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战略位置也极为重要。
我相信未来国家也会对于西部投入更多的资源,大力的建设和发展西部的。大伯去西部任职的话,或许要比在东部地区有更多的机会。”
见到李卫东支持自己,何大伯一脸微笑的望着李卫东,开口说道;“我说卫东啊,你光是口头上支持可不行,得拿出点实际的东西。家里就你这么一个有钱人,得让我打打秋风!”
===第533章
慈善家不好当===
何大伯的语气有些开玩笑,但李卫东却知道,他是真的有求于自己。
只听何大伯开口解释道:“西北的自治区,不光是条件要更艰苦一些,开展工作的难度,也要比东部省份困难的多。
西部的实际情况,可要比东部省份复杂的多。我这种空降的干部,对于当地也不怎么了解,想要去站稳脚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以我这个外来的和尚,可不能空着手去,怎么得带上几本真经吧!国内大企业的领导,我倒是认识不少,但那些关系都不能用在这事情上。思来想去,也就只有找你帮忙了!”
李卫东点了点头,相较于东部省份,西部肯定是更加贫穷,交通也十分闭塞,贫穷加上闭塞,往往就意味着愚昧,这对于经济建设者而言,无疑是个高难度副本。
更何况西部地区还有很多的少数民族,各个而民族的文化也不同,在抓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照顾到当地的风俗文化,这对于空降干部而言,显然是很不友好的因素。
如果只是为了去镀镀金,混个履历,空着手去倒也无妨。但何大伯是真的想去做事情的,这时候当然要带上点干货,这样才能得到当地民众的信任。
否则的话一个不了解当地情况的外来干部,若是连脚都站不稳,又何谈去做事情?
于是李卫东开口问道:“大伯,你想让我做些什么?”
“我前些天看报纸,说你给希望工程捐款一个亿,还要建五百所希望小学?”何大伯开口问。
“大伯,你是让我到西北自治区建几所希望小学?”李卫东马上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不把教育搞好,经济建设永远是镜中月水中花。”
何大伯长叹一口气,接着说道:“西部的教育的确是落后于东部,希望小学也是应该兴建,但是现在西部最需要的,并不是希望小学,而是一个可以让孩子上学的条件。”
李卫东愣了愣神,有些不太明白何大伯的意思。
何大伯开口解释道:“西部最缺的就是人才,哪怕你把希望小学建起来,也没有那么多老师去教书。因为西部条件艰苦,但凡有些文化的人,都不愿意待在西部,全都往东部富裕的省份跑了。”
后世国家为了帮助西部地区吸引人才,出台了各种各样的优惠措施,可即便是这样,很多人依旧不愿意去西部。
而在当时,国家对于西部还没有那么多的优惠政策,西部地区当然也就吸引不到人才。
更何况西部的条件比东部差一大截,那些有知识有文化人,肯定都去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地区寻求更好的生活,西部省份反而有人才外流的现象。
这种情况下,就算是建好了希望小学,也找不到教师去授课,总不能让学生自学吧!
想通了这一点,李卫东也忍不住叹了一口气:“人才的确是制约了西部地区的发展。”
何大伯继续说道;“人才问题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解决的,但是我刚才说的上学的条件,短时间内是可以解决的。
我之前也曾经多次去西部省份进行调研,当然主要是调研机械工业方面的工作,但对于西北自治区的一些情况,也是有一定了解的。
根据我所掌握的实际情况,那里的失学儿童,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因为没有学上,而是因为没办法去上学。
你也知道的,西北自治区地域广阔,不夸张说的,人家一个地级市的面积,比咱们东部一个省份还大,一个县的面积,比咱们东部一个市还大。一个乡镇能是咱们京城几倍的面积。
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你想去读书,可你骑上一天的骆驼,还到不了镇上的小学,那你还能读的成书么?客观条件不允许啊!这就是我所说的,没办法去上学。
西北自治区可不像是咱们东部省份,他们那里人口聚集不那么密集,也没有足够多的资源,很多村级单位都是没有小学的,很多镇级单位也没有中学。
所以在西北自治区,很多农村的孩子,想要上小学的话,就必须要住在镇上,想要读初中的话,就必须要住在县里。
偏远地区农民的收入本来就不高,让他们的孩子在镇上或者县里常驻,成本也是很大的,即便是在学杂费方面有所免除,很多家庭也负担不起这个成本,最终导致儿童失学。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学校建宿舍,学校有了宿舍,孩子有地方住,自然就能长期待在学校里,也就可以踏踏实实的学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3/11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