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大亨第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1164


“年纪主任只是学校里的职务,不能算正式的领导职务,去街道办事处就不一样了,是正式的领导职务,也算是正式走上仕途了吧。”李登科解释道。
“那姐夫现在是什么级别?”李卫东开口问。
“应该是副科吧!他刚到西郊街道办事处,还是主任助理,估计过个一两年,也就升上街道办副主任了。”李登科笑呵呵的说道。
李登科一辈子低调,与当官无缘。如今有了步入仕途的女婿,虽然是最基层的芝麻绿豆小官,却依旧让李登科很是高兴。
李卫东对于二姐夫姚广志的仕途之旅却是门儿清。
姚广志比李卫东大了整整十二岁,年近三十才混到副科级,已经算不上年少有为了。
而且街道办事处这种地方,升迁的机会不大。姚广志最终升到了街道办事处主任,也就到头了。
最基础公务员嘛,大多就是这个样子。像是那种一路高升的,只是公务员中的凤毛麟角。
……
次日一大早,李卫东骑着二八大杠驶去调度科报道,一路之上,免不了接受了几波注目礼。
李卫东考上调度员的消息已经在运输公司里传开,这让李卫东身上又多了一层光环。年仅十七岁,以工代干,住楼房,岗位也是全公司最有前途的调度员,李卫东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了很多运输公司职工半辈子的梦想。
这样的人物,走在运输公司里,当然是备受瞩目。李卫东所过之处,各种羡慕的眼神投来,同时还有一些议论的声音。
“那个就是李卫东吧,我听说他考上了货运处的调度员。”
“这次货运处调度员的试题非常难,及格的屈指可数,李卫东能考满分,可真是了不得啊!”
“原来李卫东学习这么好,早知道的话,就应该让去考中专啊。”
“人家本来就是正式员工,用得着考中专么?”
“说的也是,那应该是去上高中,考个大学,大学生参加工作可就是干部呢。”
“李卫东不也是以工代干么?按照这个情况,说不定他在二十岁前,就能拿到正式的干部编制。这可比大学生还厉害!”
八五年的时候,考中专要比考高中困难,因为中专毕业后,国家是包分配工作的,在当时城镇青年就业困难的情形下,考上中专是很多初中生追求的终极梦想。
特别是农村学子,能考上中专就意味着未来可以进企业,吃上“国库粮”,彻底摆脱农民的身份。
当时的初中毕业生中,很多学习好的同学,都选择中专或者中师,学习一般的上了高中,学习差的就直接开始找工作了。
考上高中的人,必然是想上大学的,八十年代的大学生还是相当值钱的,大学毕业后,国家也是包分配工作的,而且大学生进入企业就是干部编制。
除此之外,师范生也很受欢迎,八十年代的公办教师,也是参照干部编制进行管理的,而且师范生不仅学费全面,每个月还有额外的生活补助,等于是学费和生活费全由国家买单。很多成绩出色但家庭贫困的学子,最终都选择了读师范学院。
在普通人眼中,能考上中专,然后分配到国企工作,便是一条很棒的出路;而若是能考上大学,简直是天之骄子,前途无量。
然而跟李卫东比起来,大学毕业生都显得黯淡无光。大学毕业无非就是个干部编制,十七岁的李卫东现在就是以工代干了。
上大学,无非就是为了一个有前途、待遇高的好工作,这些李卫也都有。更何况上大学要花费四年的时间,而李卫东每个月则有八十块钱的工资可以拿。
在那个普遍比较贫穷的时代,能早几年领工资,改善一下家庭生活,或许比上大学还实惠。
……
李卫东来到调度科,找调度长罗兵报道,罗兵则亲自带着李卫东,熟悉了一下货运处的情况。
李卫东对于货运处,其实并不陌生,上辈子的他也是做过调度员的,对于货运处的各项业务都很熟悉,再来货运处不过是旧地重游。
然而看到罗兵那么热情,李卫东也不好拒绝,只能装作不熟的样子,听罗兵进行介绍。
货运处长赵国栋很看中李卫东,所以罗兵对李卫东,也表现出了足够的重视。
去年货运处最缺轮胎的时候,李卫东弄来的那250条轮胎,解决了货运处的燃眉之急,从那时起,李卫东就在货运处挂上号了。
今年的十五辆重卡,又让货运处的运力提升了四分之一。可以说李卫东这大半年的所作所为,都是帮助了货运处,赵国栋对李卫东,天生自带好感度。
而在调度员考试中,李卫东又展现出了超高的水平,特别是最后一题,罗兵自己都没有答对,李卫东却答对了,单凭这一点,就让罗兵对李卫东刮目相看。
返回了调度室后,罗兵给李卫东安排了座位,又帮他申请了办公用品,这才开口问道:“小李啊,你有没有去过津门?”
“没去过。”李卫东摇了摇头。
津门也算是国内的大城市了,上辈子的李卫东自然是去过的,不过这一世,李卫东还没有去过津门,甚至连汉东省都没去过。
“想去不?如果想去的话,那后天就跟我去一趟津门,到时候我请你去吃最正宗的煎饼果子,还有狗不理包子,再带你看看景。”罗兵笑着说。
“罗队长,你要去津门出差么?”李卫东开口问。
罗兵点了点头:“后天出发,在津门住一天,然后回来,到时候应该能挤出一个下午的时间,在津门逛逛。”
八十年代出远门的成本比较高,那时出差相当于是公费旅游,特别是去大城市或者有景点的城市,更是人人抢着去。
若是跑一趟京城或者沪城,亲戚同事还会让你捎带一些东西回来,跟出国代购差不多。
大城市的物资供给一直都比小城市里丰富的多,物资匮乏的时代就更是如此。京津沪这样的大城市里,五十年代就用国营的百货商店,而且还不止一家,而在小城市里,买东西还得去供销社。
罗兵提出要带李卫东去津门,就相当是给李卫东一个出门旅游的机会,也算是发福利了。
对于李卫东来说,八五年的津门也没有什么好逛的,但老字号的狗不理包子,还是很诱人的。
后世的狗不理包子就是个坑人货,味道难吃还又贵,去的人都觉得自己交了智商税。
然而八十年国营包子铺的狗不理,却是真正的薄皮大馅十八个褶,味道令人称赞。虽然价格比起其他食品而言,依旧是贵一些,但绝对是物有所值。
李卫东到不是真的嘴馋,只不过重活一世,当然要去体验一下上辈子没体验到的东西。
“正宗的津门狗不理,后世已经吃不到了,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去一趟津门,尝尝这个时代的狗不理。”
想到这里,李卫东点了点头,开口答道:“罗队长,我跟你去津门。”
“那好,明天早晨,直接来处里,然后一起去火车站。”罗兵开口说道。
“罗处长,这次去多少人?”李卫东开口问道。
“算上你的话,应该是三十二个人吧!”罗兵开口答道。
“去这么多人?”李卫东稍微一琢磨,便开口问道:“是去提车么?”
“你怎么知道是去提车?”罗兵开口问。
“咱们货运处能派出来的,也就是司机。一次去三十个司机,而且只待三天,除了提车之外,我想不到其他可能性。”李卫东接着问到:“咱们公司又买新车了么?”
“不是咱们公司,津门港那边进口了一批轿车,青河外贸局拿到了三十辆车的配额,借用咱们的司机,去把车开回来。除了咱们运输公司之外,别的单位也找不到三十个司机。不过咱们的司机也没白出,这三十辆车当中,会分配给咱们公司的两辆。”罗兵开口解释道。
“进口车啊?知道是什么车么?”李卫东饶有兴趣的问。
“是半拉!”罗兵的回答不想是要去提车,更像是在开车。
===第五十一章
日语翻译===
听到“半拉乃子”四个字,不明真相的人或许以为罗兵是在开车,而实际上,罗兵所说的是波罗乃茨轿车。。
波罗乃茨是波兰生产的轿车,这款车是菲亚特125的改款,前脸四个大圆灯,外观上采用了溜背设计,在当时而言是非常时尚的。民间根据其谐音,戏称为“半拉乃子”
八十年代初期,波兰政局混乱,民生和经济也大受影响,中国便通过易货贸易,进口了大量的波罗乃茨轿车,可惜的是这款车外观不够严肃,并不适合作为公务车使用,因此在大城市里,波罗乃茨最终沦为了出最初。
而在青河这种小城市,波罗乃茨作为公务车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好歹也是进口轿车,总比bj212吉普强的多。大城市里嫌弃的车,小城市里却抢着要。
在后世,运输新车肯定会选择专门的轿运重卡,1375米的挂车一次能运送六辆轿车,带中置轴的车型运输量会更大。
八十年代显然没有这种运输条件,所以最佳的运输方式就是派司机过去,把车开回来。
还好青河处于东部地区,要是在藏疆那种内陆省份,提完车新车就过了磨合期了。
……
李卫东一行人登上了前往津门的火车。
八十年代的火车速度比较慢,青河到津门,要坐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所以这一次,李卫东乘坐的是硬卧。
火车硬卧是很难买到的,基本上都是领导干部出差,才有资格坐上硬卧。一次性买到三十多张硬卧车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这对青河运输公司并不是问题,运输公司和火车站是兄弟单位,互相之间的业务往来非常密切,特别是双方的货运部门,甚至可以说是相互依存。
铁路运输的运量虽然很大,但却受到铁轨线路的限制,没有铁轨连接,就算是相邻的两个城市也无法通过铁路运输。
公路运输则要灵活的多,只要能走车,东西就能运到。所以即便是铁老大,也需要运输公司这种单位作为运力的补充。
以运输公司跟铁路的关系,别说是三十多张卧铺票,就是几节车皮,也能弄到手。
硬卧要比硬座舒服的多,李卫东跟几位司机师傅打了几把扑克牌,然后又躺在床铺上睡了一觉,便抵达了津门市。
入住招待所以后,罗兵让其他人自由活动,自己则跑去了当地的外贸部门,办理提车的手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11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