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大亨第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1164


李卫东又转头望向马驰宇,开口说道:“记者同志,你都看到了,我们公司还是非常最老爱幼的,把房子分给了资历最老的同志。我们的职工思想觉悟这么高,你回去不得写篇报道,着重的弘扬一下这种高尚的品质?”
“这个嘛……”一时之间,马驰宇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应对。他是来揭露分房黑幕的,又不是来报道先进典型的。现在可好,他原本以为的黑幕,现在真的成了先进典型。
李卫东没有再理会马驰宇,他看了看周围的众生相,刚才嗓门最大的那几个人,现在却如同刚绝育的公猫一般沮丧,李卫东却是心情大好。
“呵呵,要说拼爹,你们还真拼不过我!”
===第四十四章
调度员===
作为运输公司的创始人,李登科老爷子却一直是个低调的存在,即便是那些二三十年工龄的老师傅,也没有意识到那位整日笑呵呵的老李会计,竟然在运输公司里干了三十三年。
当李卫东大声说出李登科的履历时,众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李登科是仅存的三个运输公司创世元老。
按说以李登科的资历,怎么也得混成一个领导干部才是,然而李登科直到退休,也只是个会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受到了家庭成分的拖累。
李登科年幼时家境比较殷实,读过中学,那个时代能上中学肯定不是贫困家庭,至少不可能被划分到“贫农”那一类别里。
李卫东的母亲周云秀,更是读过高中,而且还是教会办的女子高中,解放以前,能读女子高中的,就算不是大家闺秀,也是小家碧玉,跟“贫农”完全不沾边。
这样的家庭成分,也注定了李登科只能夹着尾巴做人,尤其是在比较特殊的几年里,每日都过的提心吊胆,不被赶去住牛棚就不错了,还想着升官?做梦去吧!
李登科这一代人,经历了太多的艰难困苦,他们有自己的生存之道,而对于李登科来说,他的生存之道就是低调,低调,再低调,这样他才能守护自己和家人。
结果就是,这位建立运输公司的元老,渐渐的就被遗忘了。
……
分房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那些没有分到房子的人,虽然是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无奈的接受现实。毕竟按资排辈是国企的传统,在这方面,无人比得上李登科。
1985年的春节,是实行公历以来最晚的一天,除夕是2月19日,春节是2月20日,等过完元宵节,都已经是3月6日了,感觉春天都快要过去了。
春节过后,李卫东一家人就开始忙活着搬家。
当时的房子也不需要进行装修,墙上刮好了大白,再加上一层水泥地面,就可以拎包入住了。
要是非想装修的话,顶多是在墙体下半截再刷上一层红色或者绿色的油漆,要是谁家能贴几块大白瓷砖的话,绝对是豪华精装修了。
至于家具,也都是手工打造的,有些会木匠活的,就自己买材料,做张床,做个柜子,做点桌椅板凳,手艺好的甚至连沙发都能自己做。不会木匠活的,就只能花钱找木匠了。
李卫东家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无非就是几件衣服,加上锅碗瓢盆之类的生活用品,原本有个手电筒,电池还没电了,所以那台收音机就成了唯一的家用电器。
李卫东借了一辆地排车,一趟就将全部的家当搬到了新家,几个姐姐姐夫每人搬几趟,就算是完成了搬家。
……
春暖花开时。
运输公司的公告栏前,贴出了一张新的公告,引来许多年轻人驻足观看。
李卫东路过此处,也停下来脚步,当他看到公告内容后,不由得心中一喜。
“货运处要招调度员了!终于可以换个工作岗位了。”
李卫东早就想离开汽修车间了,只不过没有合适的机会,如今这张刚张贴出来的公告,却给了李卫东调动工作岗位的机会。
运输企业当中,车辆调度员算是核心岗位,运输公司里的调度员虽然也是普通职工,但却属于管理者,调度员能管车也能管人,手里多少是有些权力,肯定要比汽修工要好的多。
想要在运输公司里得到升迁,也必须熟悉运输业务,车辆调度员可以接触到运输业务的方方面面,所以也比较容易得到升迁。
在青河运输公司的领导班子里,基本上有过车辆调度员的经历,而在中层干部当中,也有一大半当过车辆调度员。即便是王海滨那个马屁精,也是当过车辆调度员的。
像是崔大山这种,五十多岁还只是中层干部,就是因为他没干过车辆调度员,对运输业务不熟悉。崔大山的业务专长是修车,车修的再好,汽修车间主任也就是天花板了,不懂运输业务,就不可能更上一层楼,进入到公司的领导班子。
运输公司里,那些不甘于当一辈子的工人,想要进步的年轻人,都会尝试去考车辆调度员。
货运处和客运处是分开的,各有各的调度员体系,客车调度员的工作要比货车调度员简单的多。
客车都是走固定路线,每天定时发车,调度员只需要做好车辆排班就可以了。
而货车的路线和发车时间并不固定,你永远不知道下一趟车要拉些什么,要去什么地方,如何安排车辆、人员、货物和线路,是对货车调度员的一种考验。
货车调度员的奖金,也要比其他岗位高。
八十年代是一个“货等车”的时代,那时的运输企业根本不愁货源的问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大批大批的货物被生产出来等着运输,但是运力和硬件设施却没有赶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没有足够多的车辆,再多的货物也运不出去。
放在现代,有一批货要运输,直接装车走人,快递次日到达都是正常的事情。
而在八五年的时候,运货要排队,等十天半个月能运走,那就是谢天谢地了,有时候等一个多月,都未必能把货运出去。
货运处效益好,奖金自然也高,八十年代初,货运处的调度员一个月能领35块钱的奖金。
之所以是35块钱,是因为当时国家规定,机关事业单位的奖金不得超过35块,国企参照事业单位管理,自然也就有了35块钱奖金的上限。直到八五年工资改革以后,就取消了这个上限。
货运处调度员这个职位,升官机会大,奖金还多,自然成了普通职工眼中的香馍馍。
货运处选拔调度员的要求也是极为严格的,想要当货车的调度员,得进行专门的考试。但由于调度员的岗位实在是太吃香了,所以每次招调度员的时候,都会有大批年轻职工报考。
前世的时候,李卫东是在1987年才考上了货运处的调度员,如今李卫东打算再考一次货运处的调度员。
李卫东之所以对调度员的岗位感兴趣,倒不是为了升官。现在的青河运输公司看起来是红红火火的,可是进入到九十年代以后,青河运输公司却是“快速死亡”,企业都要倒闭了,当领导还有什么用?
李卫东所看重的,是调度员对于资讯的掌控。
作为一个货车调队员,所做的不仅仅是车辆的调度,更要了解货物的情况。有多少货,从哪里来,运到哪里去,货物是什么,这些都是调度员必须掌控的信息。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调度员可以轻松的获得货物的供需信息。
哪些地方有哪些厂家,这些厂家生产哪些产品,又或者这些厂家需要什么产品,甚至厂家一个月的原料需求量和商品产量,调度员都能估算出来。
未来的互联网时代,有很多b2b的专业平台为企业服务,发一条微信企业就能完成订货。
然而在八十年代,企业之间获取资讯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很多的企业生产出来产品,找不到相应的买家。同样有很多企业,需求某种产品却找不到来源。因为没有信息,有货的卖不出去,缺货的却买不到。
这些资讯,调度员却可以轻松掌握。
李卫东早已下定决心,等时机成熟便下海经商,然而开办企业,最起码得能找到原材料的供给,也必须得为产品找到销路。
所以李卫东打算去考货运处的调度员,为以后下海积累资讯。
===第四十五章
陷阱题===
汽修车间,李卫东找了个亮堂的角落,手里捧着一张汉东省交通地图,仔细的记住每一条线路,这些都是考试内容。
作为货车调度员,熟悉运输路线是最基本的能力,要是连路都不熟的话,还怎么去调度车辆。
八五年的时候,中国还没有高速公路,那时候运输走的都是国道和省道,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可以选择哪些路线,各个路线有多长,路况怎么样,路程花费多少时间,途中会经过那些乡镇村庄,哪些乡镇村庄经常有车匪路霸,这些都是调度员需要掌握的信息。
货运跟客运不同,客运就是两地之间跑往返,路线和时间都是固定的,调度员只需要记住几条主要线路就行。
而货运并不是简单的两地往返,各个城市之间商品供需情况不同,很难保证去的时候有货拉,回来的时候同样有货拉,空车跑是亏本的,所以货车往往要途径第三地拉货卸货。
一个优秀的货车调度员,他所安排的线路永远都是个圈,一趟车出门,会在不同的城市卸货再装货,然后去往下一个地点,等返回的时候,已经完成了好几单生意。
运输的成本和利润,也是货车调度员所考虑的事情。作为货车调度员,路线安排的再合理,一趟车跑回来不挣钱,那也是白搭。
所以货车调度员得具备比较强的统筹和算数能力,要能够在短时间内估算出,这趟车能怎么跑才能赚更多的钱。
李卫东专注于手中的交通地图,连崔大山来到身旁,都没有发觉。
“小李,看啥呢!”崔大山开口问道。
李卫东抬起头来,一眼看到了崔大山手中的红色小本本。
李卫东知道崔大山又要当媒婆,他赶紧开口说道:“崔主任,我打算去考货运处的调度员。”
“货运处的调度员可不是那么容易考的,每次有七八十人参加考试,也就是一两人能够通过。”崔大山开口说。
“所以嘛,我现在开始复习呢。”李卫东指了指手中的交通地图。
“这样也好,趁着年轻,多努努力,年轻人就是要上进的么嘛!货运处的调度员,工资高,进步空间也大,应该去考。”崔大山嘴上这么说,心中却是有些空落落的。
看到自己的部下要跳槽,当领导的心中肯定会有些不是滋味。
只听崔大山接着说道:“调度员很难考,你考不上也别气馁,以后还有的是机会。就算是你考不上,待在汽修车间里也不错,咱们汽修车间的业务量,也是年年增长的。”
“以后车辆会越来越多,甚至会有很多个人买车的,到时候咱们汽修车间,说不定会从运输公司独立出气,成为单独的汽修厂呢!崔主任,到时候你可就是崔厂长了!”李卫东笑着说道。
“个人买车?这怎么可能!汽车那么的贵,就咱们那点工资,买个轮胎还差不多。”崔大山权当是李卫东在说笑。
八十年代的青河地区,只有三个地方能修理汽车,一个是军分区的汽修班,一个是公安局的汽修队,另一个就是运输公司的汽修车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11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