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大亨第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1164


但李卫东只是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也没有正式的干部职务,甚至从法律意义上说他还未满十八周岁,是个未成年人。这样的人得到一个分房名额,瞬间成了众矢之的。
国企里面是要论资排辈的,一个资历辈分不如你的人,却比你获得了更多的资源,任谁都会心生怨气。
……
清河日报社。
一个有些秃顶的中年编辑指了指角落里小半筐读者来信,开口说道:“小马,去把读者来信拆一下,表扬信单独拿出来,统计一下,回头报到总编那里。”
“知道了,赵老师。”年轻的小记者马驰宇立刻走了过去,将小半筐读者来信收拢了一下,搬到了自己的桌子上,然后开始拆信。
作为报社里最年轻的的新人记者,马驰宇要做很多杂活类型的工作,比如打扫办公室的卫生、跑腿拿文件、每天早到几分钟给几位年长的编辑泡好茶等等。
马驰宇觉得,这些繁琐的工作实在是太无聊了,他来报社工作,当然不是来挡杂役的,马驰宇希望报道大新闻,然后成为传说中的无冕之王。
可惜的是,报社里面也是要看资历的,马驰宇这种新人记者,很难有报道新闻的机会。
拿着小刀片,拆着读者来信,马驰宇不由自主的轻叹一口气:“这样的事情什么时候到头啊!”
随手拿起下一封信,马驰宇来看了看来信人的地址,赫然发现这是一封匿名信件。
“估计是哪个害羞的读者吧,一般这样的,应该不会是表扬信。”马驰宇打开信封,拿出里面的信件,低头看里面的内容。
突然间,马驰宇身子一震,像是被电击了一般。
“这竟然是一封举报信,青河地区运输公司分房涉嫌舞弊的情况,一个十六岁,刚参加工作不满一年的职工,竟然分到了一套楼房!”
马驰宇顿时兴奋起来,他觉得自己终于抓住了一条大鱼!
===第四十二章
论资排辈(求推荐票)===
在青河这种落后的小城市,住楼房可是很稀罕的事情。
马驰宇记得,地委家属院里倒是有几栋三层的家属楼,但都是分给地委领导居住的,普通的干部住的也都是瓦房。
这么一对比,刚参加工作才不到一年的年轻职工,竟然能分到楼房,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这里面会不会有不为人知的黑幕,会不会有腐败的问题,会不会发生人性的扭曲,会不会展现道德的沦丧?一想到这些,马驰宇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挖掘这个大新闻。
马驰宇拿起这封信,刚打算向主编报告,但却又犹豫起来。
“我要是报告给主编,说不定主编就会派另一个记者跟进,到时候这个大新闻就没我什么事了!不行,这事情还不能给主编说,我得先去一趟运输公司,拿到第一手的采访资料。”
于是乎马驰宇找了个借口提前下班,然后直奔运输公司。
马驰宇在运输公司门口蹲点,采访了好几个运输公司的职工,这些人都认识李卫东,也知道李卫东拿到分房名额的事情。
这个结果让马驰宇兴奋不已,通过这些运输公司的职工,马驰宇可以确信,举报信上写的都是真的。
第二天一大早马驰宇就拿着举报信和收集到的第一手的资料,走进了主编办公室。
主编看了看举报信,又看了马驰宇整理的采访资料,沉吟片刻后,才开口说道:“十六岁的新职工分到楼房,这的确是一个很有报道价值的新闻线索。”
“主编,这个新闻就交给我跟进吧?”马驰宇赶紧说道。
“不急。”主编摆了摆手,接着说道:“小马,我看了一下你搜集资料,除了匿名举报信之外,就是对运输公司职工的采访,单靠这些是不够的,只凭几张嘴,缺乏事实依据。毕竟没有人亲眼见过分房名单吧?”
“主编,我敢保证,那些职工说的都是真的。”马驰宇急切的说,他不想失去这个大新闻。
“保证?连你自己都是道听途说,你拿什么保证?没听说过三人成虎么?”主编拿起茶杯,轻轻的抿了一口茶水,接着说道:“我们做新闻的,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报道事实,我们发布出去的每一条新闻,都必须有事实依据。空口无凭的保证,你可以相信,我可以相信,但不能作为新闻报道的依据!”
“主编,我明白了。”马驰宇低下头,有些丧气的说。
主编接着说道:“当然,这个新闻线索,还是很有报道价值的,只不过我们在报道之前,需要进行实事求证。你这资料里不是写了么,分房的名单还没有公布?到底什么时候公布,你知道么?”
“知道,2月1日,就是后天。”马驰宇立刻说道。
“嗯,那你就继续跟进一下,等2月1日,去看看运输公司公布的名单上,到底有没有这个叫李卫东的年轻人,如果有的话,那就有了事实依据,这条新闻我们才能做下去。”主编开口说道。
马驰宇顿时大喜过望:“谢谢主编,我会努力跟进这条线索的。”
……
两天的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就到了2月1日,分房名单正是公布的日子。
名单还没有公布,公告栏前已经聚集了一大群人,大多数是一些五十岁左右的老同志。
于正诚站在窗户前,透过玻璃望着外面公告栏的人群,微微撇了撇嘴,对于这种情况,于正诚并不感到意外。
秘书走了过来,开口问道:“书记,名单已经准备好了,您再过目一下?”
“行,拿过来吧!”于正诚这次没有带老花镜,因为即将张贴的名单是用毛笔写的,字体很大,即便是不戴眼镜也能看清楚。
于正诚核对了一番,开口说道:“没有问题,就这四十八个人!”
“于书记,现在要把这名单贴出去么?外面的人可是越聚越多了。”秘书开口问道。
于正诚却是微微一笑,他开口说道:“我记得刚解放哪会儿,我还是个二十岁的小伙子,当时老家里分田分屋分牲畜,也是这个场面。大家都聚在一起,那个争啊,那个闹啊!
你分到的地比我分到的地多三尺,那可不行,得闹上半天!你分到的草房比我分到的草房新,那也不行,得闹上半天!你分到的骡子比我分到的骡子多两斤肉,还是不行,得闹上半天!”
“于书记,这份名单贴出去,应该没有人会闹的。”秘书立刻说道。
于正诚看了看手表,开口说道:“时间差不多了,你再去核对一次,然后就把名单贴出去吧!”
……
马驰宇也来到了现场。当天看到公告栏前站着一堆人时,马上凑了过去。
“同志,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啊?”马驰宇明知故问道。
“分房啊,公司里建了两栋家属楼,一共48户,一会就把分到房的名单贴出来了。”那人回答道。
“分房子可是大事情啊。”马驰宇接着问道:“你们等在这公告栏前,应该都是榜上有名的吧?”
“我么?这次分房可轮不到我头上,公司领导再加上中层干部,48套房还不够分的呢!”那人继续说道。
“普通职工分不到么?”马驰宇又问道。
马驰宇的问题有些多,那人警惕的瞪了瞪马驰宇,开口问道:“你是谁啊?哪个单位的?我们公司分房,关你什么事?”
“我叫马驰宇,是《青河日报》的记者。”马驰宇说着挺了挺胸膛。
“记者?”那人微微一愣,随后高声喊道:“记者来了,有记者来了!”
其他人纷纷望过来,喊话那人则指着马驰宇,开口介绍道:“这位同志是《青河日报》的记者。”
众人微微一愣,下一秒人群中有人突然喊道:“记者同志,你可要跟我们做主啊!”
“记者同志,我们公司分房,一点儿都不公平,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十六岁小伙都能分到楼房,我们这些辛苦了二三十年的,却什么都没有。”
“记者同志,我在运输公司工作了二十二年了,家里六口人,也只有两间瓦房,可有的人呢,去年才刚参加工作,就能分到四间屋的楼房,你说这像话么!”
“那个李卫东,不就是给公司弄来了十五辆车么,凭什么他就有楼房?要说给公司做贡献,我们这里谁没有给公司做过贡献!”
众人将马驰宇围在中间,七嘴八舌的开始告状。
年轻记者马驰宇顿时有一种飘飘然,被这么多人围着,马驰宇终于感受到了“无冕之王”的快乐。
“同志们,请放心,我们记者就是专门揭发不公不义的事情,既然我马驰宇来了,就一定替大家讨回一个公道!”马驰宇大义凌然的说的。
随后马驰宇示意大家安静下来,然后掏出了自己手中的小本本,准备找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对象,进行采访。
终于,马驰宇锁定了一个年级比较大的目标。
“这位老同志,怎么称呼啊?”马驰宇开口问道。
“我叫杨伟。”老同志开口答道。
“真是一个悲伤的名字。”马驰宇心中吐槽了一句。
随后马驰宇开口问:“老杨同志,你来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杨伟上前一步,开口说道:“我是五五年来到运输公司的,我在运输公司里整整干了三十年,这三十年来,我也是任劳任怨。可到头来,分房的时候却没有我的份!全公司几千人,房子只有48套,就算轮不到我,我也认了。可凭什么分给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小年轻?”
“老杨同志,你说的小年轻,是那个叫李卫东的么?”马驰宇一边记笔记,一边开口问。
“可不就是他么,去年才初中毕业,参加工作也就半年多一点的功夫。这分房子凭什么有他一套?
就算是他给公司弄来了十五辆车,算是有些功劳,可我们这些人,谁没有点功劳?我干了整整三十年,还比不上他一个毛头小子弄来十五辆车!”杨伟一脸不忿的说。
“老杨同志,你是不是觉得,房子分给李卫东,你特别不服气?”马驰宇又问道。
“当然不服气了,我们这里的人都不服气!你们说对不对?”杨伟冲着身后众人一嗓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11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