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大亨第1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5/1164


“原来您就是田镇长,久仰大名!”李卫民开口说道。
两人分宾主落座,互相寒暄了几句,田宇鸣这才开口问道:“李厂长,听说你来找我们是要谈电炉厂的事情?”
“对,田镇长,我想先问一下,这次火灾,电炉厂的损失严重么?”李卫东开口问。
“实不相瞒,现在这电炉厂的厂房已经烧毁了,设备也都被烧坏了,现在的电炉厂,就剩下一堆生产电炉用的炉盘,那东西耐高温,没被烧坏。”田宇鸣也没有隐瞒,毕竟厂房烧毁的事情,眼睛就能看得到。
李卫东点了点头,接着问道:“这个电炉厂的重建工作,应该还没有提上日程吧?”
“火才刚扑灭,现在正在清理东西呢,至于重建工作,估计得等一点时间。”田宇鸣开口答道。
“重建电炉厂的话,向阳镇上的资金应该还算充足吧?”李卫东又问道。
田宇鸣开口答道:“这要看重建费用是多少,镇上会有一个评估,具体的话,得等评估以后才知道。”
“呵呵呵,田镇长,你就别瞒我了,你们镇上根本就没钱重建电炉厂!”
李卫东掰着手指,接着说道:“你们镇今天要修主干道吧?还要修一座新的大桥吧?另外还有五个村子的供电要建设吧?这还没算镇小学的扩建。算起来的话,上面拨给你的钱,可未必够用。”
“李厂长,你怎么知道这些的?”田宇鸣不解的问。
“看报纸。哪些县区要搞哪些建设,咱们《青河日报》上都会写。”李卫东回答道。
田宇鸣轻叹一口气,接着说道:“李厂长,我承认我们镇上的财政情况,是不足以重建电炉厂,但是我们可以向区里面申请拨款啊!”
李卫东笑了笑,开口说道:“田镇长,我刚才都说了,哪些县区要搞哪些建设,咱们《青河日报》上都会写,要不要我把你们东城区今年要搞的建设,也给你数落数落?
别的不说,就新建的那个发电厂,便是个吞金兽!你们区里面也在大搞建设,你觉得东城区会有额外的资金,批复给你们重建电炉厂?
如果电炉厂是个效益很好的企业,或许区里面真的会给你们重建资金,但电炉厂是什么情况,到底赚不赚钱,田镇长你肯定也知道。
你们这电炉厂啊,除了生产电炉子之外,也就是能生产几根烧水用的热得快,这些东西都不值钱,也没啥利润。
也得亏你们是乡镇集体企业,工人工资少,要不然的话早就亏本了!就这样的企业,在区里看来根本就是个包袱,怎么可能再给你投钱?”
李卫东的记忆当中,向阳镇的电炉厂的确没有再重建,厂子里的二百多工人,自然也就下岗了。
好在这种乡镇企业的工人都是农村户口,家里还都有土地,工人下岗了大不了回家种地,也能混上个温饱。
李卫东这番话,让田宇鸣心中有些难受,不过他却知道,李卫东所说的是实情。
电炉子和热得快这东西,没啥技术含量,随便一个小作坊都能做,完全是烂大街的东西,生产电炉子和热得快,根本就不赚钱,所以电炉厂一直都是勉强维持收支平衡。
李卫东则接着说道:“田镇长,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吧。你们这个电炉厂,想要重建已经是不可能的了,除非是有人肯投资。我今天,就是想跟你谈谈投资电炉厂的事情。”
“你肯出钱帮我们镇重建电炉厂?”田宇鸣立刻来了精神。
“也算是吧!”李卫东点了点头。
田宇鸣立刻上前,一把握住了李卫东的手:“李厂长,你这是雪中送炭啊,我代表向阳镇,向你表示感谢!”
“田镇长,你先别急着谢我,我话还没说完呢!”李卫东轻轻的推开田宇鸣,接着说道:“我这个钱可不是白投的,我出钱建厂,这厂子可是得归我!”
“什么?你想要我们的电炉厂?那怎么行!”田宇鸣马上摇头。
“田镇长,你们的电炉厂,现在只剩下一片废墟了。”李卫民开口提醒道。
田宇鸣再次摇了摇头:“那也不行,电炉厂是我们镇的集体企业,凭什么归你们服装厂!”
“田镇长,你可能有些误会,我的意思是,重新建厂的钱,由我个人出,所以这个厂子归我个人,而不是运输公司服装厂。”李卫东开口说道。
“啥?个人?你要把我们的电炉厂,变成个体户?”田宇鸣瞪大了眼睛,这个信息对他来说太疯狂了。
“不是个体户,重建后的电炉厂还是乡镇集体企业,至少名义上仍然是乡镇集体企业。”李卫东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我是打算,把电炉厂重新建起来以后,继续挂靠在你们向阳镇!”
“我明白了,你这是要当资本家啊!”田宇鸣惊呼一声。
——————
刚看了一眼,均定4377,有木有看盗版的大佬来起点随便订阅几章正版凑个份子?订完了别忘了看15秒广告领起点币,据说一周能撸1000多起点币的羊毛。
===第150章
搞个假集体===
听到“资本家”这个称呼,李卫东心中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他不知道这该算是个贬义词,还是个褒义词。
李卫东笑盈盈的说道:“田镇长,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哪里来的资本家啊,我只是想先富起来而已!我搞的这个,充其量也就算是私营企业!”
“私营企业?国家政策可不允许。”田宇鸣摇了摇头。
“今年的宪法修正案,已经给予私营企业合法地位。而且像这种挂靠在乡镇的私营企业,全国也是有不少的。所以田镇长不用担心政策方面的风险。”李卫东开口说道。
田宇鸣也知道,的确有不少的私营企业,以挂靠在乡镇或者村集体的方式生存。
此前这种挂靠经营的方式,还是有政策风险的,但国家给予私营企业合法地位以后,政策风险已然变得微不足道起来。
然而田宇鸣心中仍然有所犹豫,主要是有些不甘,镇上好好的一个电炉厂,被个体户给吞了,变成了私营企业,这当镇长的心里肯定有个坎。
李卫东看出了田宇鸣的心思,他接着说道:“田镇长,你不妨先听一听我的条件再做决定。首先我出钱建厂、买设备,保证重新把电炉厂建起来,而且建的要比以前大。
其次,等电炉厂建好以后,原来的那二百多工人,我照单全收,到时候我给他们发工资,不用他们出一分钱。
第三,电炉厂使用的那块土地,我可以给折算成镇上占的股份,年底会按照股份进行分红。我也可以用租赁的方式,到时候每年给镇里缴纳租金。
第四,电炉厂挂靠在镇上,我每年会向镇上缴五万块钱的挂靠费!田镇长,这笔钱可是你们镇的自筹收入啊。”
听了李卫东开出的条件,田宇鸣顿时有些心动。
重建电炉厂,对于向阳镇而言,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接受原来那二百电炉厂职工,则是帮镇上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乡镇上的土地不值钱,电炉厂的那块地,折算成股份也换不了多少,镇上肯定会选择收取租赁费;至于五万块钱的挂靠费,这可是实打实的好处,香的不得了!
八十年代民营经济不活跃,乡镇政府资金本来就很紧张,除了财政拨款之外,乡镇上很难弄到自筹资金。当时大批的乡镇集体企业,实际上也是乡镇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而组建的。
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民营的乡镇企业出现,带动了经济的同时,也给乡镇带来了巨大的收益,这时候乡镇才逐渐有了余钱,很多富裕的乡镇,也是高楼林立,建设的不比城市差。
对于1988年的向阳镇而言,想弄到五万块钱的自筹资金,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李卫东抛出的这五万块钱挂靠费的诱饵,瞬间打动了田宇鸣。
只听田宇鸣开口说道:“李厂长,挂靠的事情,我会召集我们镇上的干部开会,尽快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
田宇鸣说话很有艺术性,所谓令李卫东满意的答复,实际上就是在说,挂靠的事情,应该是不离十了。
李卫东也听出了田宇鸣的话外之意,他立刻开口道谢:“那多谢田镇长了!”
……
1988年,私营企业名义上是合法了,但是却没有法人资格,也依旧办不下来营业执照。
中国第一张私营企业的营业执照,诞生于1985年,当时为了这张营业执照,二十多个部委开会讨论,一张小小的营业执照,俨然成了“国家大事”。最终是国级的领导特批,才有了这张营业执照。
既然是特批,那么这张营业执照就具有不可复制性私营企业想要办理一张正式的营业执照,还是得等到《公司法》出台以后。
李卫东当然也可以去办一张个体户执照,但是个体户与企业,还是有很大不同的,个体户小打小闹的经营手段,用在企业的经营上会受到各种限制,肯定不如企业有权限。
所以李卫东想要搞自己的事业,就必须要一个企业的身份。
在当时,个人想要办企业,主要有两种方法,第一种就是搞股份合作制,第二种就是挂靠到乡镇或者村里。
所谓的股份合作制并不是股份制。
在当时,单纯的股份制企业,要么是国有控股类型的,要么是合资企业,要么就是特区里的企业。特区以外的话,要说几个人凑钱搞个股份制企业,也没那个政策。
而股份合作制源自于农村的合作制,股份合作制当中,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相结合形成的新型企业的组织形式,资本是以股份为主构成,职工股东共同劳动。
股份合作制的核心,是合作,而不是股份。
说白了就是出钱老板的是股东,干活工人的也是股东,赚到钱了以后,大家都要分钱。至于最后怎么分钱,则是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相互结合。
在92年以前,股份合作制主要是应用在农村和乡镇企业,而且都是一些规模比较小的企业,股份合作制的相关制度,也都是由农业部门制定的。
直到南巡讲话之后,股份合作制企业才开始发展壮大。国家个部门开始颁布法律法规,将股份合作制从农村企业,扩展到各行各业当中。
严格的说,股份合作制企业只能算是民营经济,而不能算是私营经济。
李卫东在沈福屯搞的化工厂,就是股份合作制。李卫东出钱出配方,沈福屯出地方出人。李卫东虽然占了50的股份,但从根本上来说,沈福屯化工厂还是村集体企业。
然而建电炉厂这件事,李卫东可不想再搞股份合作制。
搞股份合作制需要保持集体企业的性质,也就是说李卫东的占股不能超过50。因为李卫东是个人,政策上不允许个人占股超过50。在收益分配的时候,李卫东顶多也只能拿到50。
所以李卫东便打算采取另一种方式,那就是挂靠乡镇。
1993年以前,很多私营企业都是以挂靠的方法生存的。由个人出钱,以某某乡镇或者某某村的名义开办一个企业,定期向村里或者乡镇缴纳一笔挂靠费。
这种企业名义上是乡镇或村集体企业,使用的也是集体的营业执照,实际上是私营企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是由个人负责,收益也是由个人支配,所以又被称之为“假集体企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5/11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