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大亨第1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1164


“图案清晰,轮廓分明,而且还有层次感,这简直是完美!”陈嘉德脸上浮现出一缕激动的表情,他用手轻轻抚摸着这块毛毯样品,越仔细看,也觉得满意。
魏建林的表情则变得非常难堪,他是内行人,单看这毛毯的色泽,还有上面的图案,便知道要比自己的产品强的。
魏建林不由看了看旁边的韩国浩,仿佛是在询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好的毛毯面料。
韩国浩也是一脸的莫名其妙,他对化工二厂的水平很清楚,这么清晰的印花图案,他们化工二厂的制剂可做不到。
此时,陈嘉德已经拿着这块毛毯样品,走到了刘通面前,并且开口说道:“请问这一块样品,是哪个厂家生产的?”
刘通看了看身边的秘书,秘书马上回答道;“第五个箱子是丰收毛纺厂的产品,他们的厂长赵成明,现在就在外面。”
“快把丰收毛纺厂的人叫进来。”刘通马上吩咐道。
片刻后,赵成明带着两个人走了进来,其中一个是丰收厂的工程师,另一个则是李卫东。
丰收厂的工程师是来解释工艺问题的,而李卫东则是来解释化工制剂问题的。
刘通是认识李卫东的,他看到李卫东走进来,本能的愣了愣,心中满是疑惑,不过以他的城府,并没有马上开口询问。
韩国浩见到李卫东,也是心中一惊,他猛然想起,之前李卫东来找他合作的事情,而且李卫东还声称有一种先进的柔软剂配方。
韩国浩突然意识到,丰收厂之所以能生产出这么高品质的毛毯,恐怕与李卫东脱不开干系。
“各位领导,我就是丰收毛纺厂的厂长赵成明。”赵成明一脸拘谨的跟大家打招呼。
刘通拿起了那块样品,开口问道:“赵厂长,这块毛毯样品,是你生产的么?”
赵成明看了看样品,随后点了头:“没错,是我们生产的。”
“我可以去参观一下你的工厂么?”这次说话的是陈嘉德。
赵成明没有回答,反倒是刘通率先吩咐道:“陈先生想参观你们厂,你立刻回去准备一下。”
这时候,魏建林可坐不住了,他站了出来,开口问道:“刘市长,我能看一下这块毛毯样品么?”
刘通能猜到魏建林现在是什么心态,于是他点了点头,开口说道:“行,你拿去看看吧!”
赵成明将那块毛毯样品递给了魏建林。
样品拿到手的那一霎那,魏建林就知道,自己输了!
这块样品的图案非常的清晰,印花层次分明,这一点魏建林刚才便看到了。如今当毛毯样品拿到手中的时候,那柔软顺滑的触感,更是超乎魏建林的想象。
可以说,这块毛毯材料,在方方面面都吊打了市毛毯厂的产品。
望着手里这块高品质的毛毯样品,魏建林已经意识到,合资的事情恐怕要黄了。
如果丰收毛纺厂真的生产出这么高品质的毛毯,那么陈嘉德一定会选择丰收毛毯厂作为投资对象!
“可恶,都临门一脚了,怎么又冒出来个丰收毛纺厂,真是坏了我的大事!不行,我得想个办法!”
只见魏建林冷冷一笑,开口说道;“各位领导,这块毛毯样品,肯定不是丰收毛毯厂生产的!”
“魏厂长,为什么你会这么说?”刘通开口问道。
“咱们青河市毛毯生产企业的情况,我是有所了解的。就比如这个丰收毛纺厂,本来只是个乡镇企业,撤地改市后才成为了区级企业。乡镇企业的工艺水平如何,我想各位领导心中都有数。
各位领导再看,这块毛毯样品,毛色鲜亮、质地顺滑、面料十分的柔软,而且上面的图案非常清晰,有层次感,即便是轮廓的地方也没有瑕疵,这种品质的毛毯,莫说是我们厂生产不出来,就是放眼全国,恐怕也没有几个能生产出来的。
这样的产品,即便是我们这种国营大厂都做不出,区区一个乡镇企业,怎么可能做得出来?所以我可以肯定,这块样品绝不是丰收毛纺厂生产的!依我看来,这块样品怕是丰收厂从进口毛毯上剪下来的吧!”
刘通望向了赵成明,开口说道:“赵厂长,魏厂长的说这块样品不是你们厂生产的,说你们造假,你有什么解释么?”
“我们哪敢欺骗各位领导啊,这块样品,的的确确是我们厂生产的,领导若是不信的话,可以亲自去我们厂考察。”赵成明开口答道。
魏建林当然不会给领导考察丰收厂的机会,他马上说道:“赵厂长,你口口声声说,这块样品是你们厂生产的,那么你怎么解释,这块样品的品质会这么高?”
赵成明不慌不忙,开口解释道:“魏厂长,我知道你们国营大厂,看不起我们这种小企业,但我们小企业的设备和生产工艺,未必会比你们差!
你们市毛毯厂的设备是从沈机买来的吧?我们丰收厂的设备也是从沈机买来的。我们只是没有你们规模大,没有你们设备多而已。都是同样的设备,你们能生产,凭什么我们就不能生产了?
再说工人,你们国营大厂的职工是很厉害,可我们丰收厂的职工,也都是经过正规培训的,也都有很多年的工作经验熟练工,你们会操作的设备,我们也会啊!这生产毛毯又不是造原子弹,我们这种小厂,未必会输给你们国营大厂!”
魏建林立刻反驳道:“行,就算你们丰收厂也有我们这样的设备,也有我们这样的工人,但你们的产品,也顶多跟我们厂一样,绝不可能有这么好的品质!”
赵成明淡然的一笑,开口说道:“魏厂长,我们之间还是有区别的,你用的是化工二厂的制剂,我可没用化工二厂的制剂。我们厂用的柔软剂、印花剂、台板胶都比化工二厂的好,所以我们厂生产的毛毯,会更加柔软,印花也更加漂亮。”
“你胡说,在咱们青河市,只有化工二厂才能生产纺织制剂!”魏建林立刻说道。
“魏厂长,你的消息太落后了!”赵成明接着说道;“咱们青河市,还有第二家化工厂,也能生产纺织制剂,那就是沈福屯化工厂!”
===第137章
球员兼裁判===
赵成明报出了沈福屯化工厂的名字。
刘通这样的市领导自然是一脸懵圈,以他的层级,当然没听说过沈福屯化工厂这种村办企业。
韩国浩却微微一惊,他可是很熟悉这个名称。
能够从第二化工厂里抢走订单,而且在遭遇第二化工厂的封杀还能从外省找到生意,这个沈福屯化工绝对不一般。
魏建林也觉得这个名称很熟悉,好像在哪里听说过。
魏建林仔细回忆了一番,终于想起来这个沈福屯化工厂,曾经来市毛毯厂这里推销过产品,当时魏建林嫌弃对方是个村办企业,见都没见便把对方给打发走了。
想到这里,魏建林马上说道:“各位领导,赵厂长完全是在信口雌黄!什么沈福屯化工厂,从哪冒出来的,完全没听说过!
这沈福屯我倒是知道,只是一个村子吧?那么这个所谓的沈福屯化工厂,顶多就是个村办企业。区区一个村办企业,产品质量可想而知!
退一步讲,就算是这个村办企业真的能够生产纺织制剂,产品质量也不如第二化工厂这种大国企。丰收厂用一个村办企业的纺织制剂,生产出来的品质怎么可能比我们市毛毯厂的更好!”
“魏厂长,你说这话,我可就不爱听了!”有人突然站出来,正是李卫东。
只听李卫东开口说道:“魏厂长凭什么觉得,沈福屯化工厂的产品,就不如第二个化工厂?”
魏建林看了李卫东一眼,他觉得李卫东很年轻,肯定不是什么领导,于是开口问道;“你是谁?”
“我就是沈福屯化工厂的副厂长。”李卫东开口答道。
刘通不由自主的瞪了李卫东一眼,心说这李卫东不好好的在服装厂待着,怎么又成了化工厂的副厂长了?
韩国浩也是认识李卫东的,不过韩国浩也只是知道,李卫东是服装厂的厂长。
此时当李卫东自报了另一个身份,韩国浩瞬间想明白了许多事情。
“我说沈福屯那个村办企业,怎么会突然生产柔软剂了,果然是李卫东这家伙搞的鬼!”韩国浩心中暗道。
魏建林却是不屑的笑了笑,一脸嘲讽表情的说道:“你们沈福屯化工厂有多少员工?有几台设备?才成立了几年?有多大规模?还敢跟第二化工厂比较!太没有自知之明了吧。”
“魏厂长,衡量产品质量的标准,什么时候变成了看这个厂家有多少员工?有多少设备?有多大规模?成立了多少年?”
李卫东冷哼一声,接着说道;“欧美日有很多纺织厂,工人、设备、规模,都比你们少,但他们的产品质量,可比你们毛毯厂好多了。陈先生,你见多识广,我说的没错吧?”
李卫东说着转头望向了港商陈嘉德。
陈嘉德点了点头,对魏建林说道:“这位先生说的没错,我参观过日本的纺织工厂,他们的规模的确不如贵厂大,员工和设备也没有贵厂多,但他们的产品质量,的确远超贵厂。”
二十一世纪以前的中国企业,还处于拼规模的年代,无论是国企还是民营企业,走的都是一条盲目扩张的道路,很多民族品牌最终都倒在这种盲目扩张的道路上,像是华为那种踏踏实实做技术研发的,都是些凤毛麟角。
对于八十年代的国企而言,他们评价企业的标准就是两个字:规模。他们根本无法想象,美国那种十几人的科技公司,就能创造数亿美元的价值。
作为大国企的领导,魏建林当然是看不起沈福屯这种村办企业的,对于李卫东的任何话语,魏建林都会怒怼回去,哪怕是强词夺理,也得怼。
可陈嘉德的话,魏建林却不敢反驳,毕竟人家是港商,是来投资的,就算陈嘉德说一加一等于三,魏建林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不过魏建林不会就此认输,他开口说道;“发达国家的产品质量是比我们好,这我也承认,可你这个沈福屯化工厂,又不是发达国家的企业。咱们都是青河市的企业,你们的纺织制剂怎么可能比化工二厂的还要好?”
“我说的是事实!”李卫东冷哼一声。
“吹牛谁不会!”魏建林马上回应道。
李卫东则开口说道:“既然魏厂长觉得我在吹牛,那我就拿出真实案例来。咱们青河市运输公司有一个服装厂,他们生产的羊毛汽车坐垫,刚刚从广交会上拿下了四百五十万美金的订单,其中四百万美金都是沃尔玛订购的。这件事情,刘市长和市里的外经贸局都是知道的。”
现场除了刘通之外,外经贸局也有人在,此时刘通和外经贸局的领导都没有说话,算是默认了李卫东的说法。
李卫东则接着说道:“这个运输公司服装厂,用的就是我们沈福屯化工厂生产的柔软剂。如果我们沈福屯化工厂生产出来的柔软剂不够优秀的话,运输公司服装厂也不会购买我们的产品,更不可能拿来出口创汇!”
李卫东把沃尔玛的名号搬了出来,现场的大多数人都是一脸无感的样子,他们并不知道沃尔玛是个怎样的公司。
港商陈嘉德可是知道沃尔玛的,他望向李卫东的表情瞬间和善了许多,同时开口说道:“如果能够得到沃尔玛的认可,的确可以从侧面反映,贵厂的产品质量是有保证的,最起码能达到国际平均的水平。”
陈嘉德的这个评价很高,对于八十年代的中国制造业而言,能达到国际平均水平,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都可以在国家级媒体上吹一波牛了。
从陈嘉德的态度可以看出,天秤已经开始向丰收毛纺厂倾斜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11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