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大亨第1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1164


韩国浩却开口说道:“李厂长,我要是没有诚意的话,就不会给你三千块块钱了。要知道,三千块钱可是普通人两年多的工资。李厂长随便卖个配方,就能赚两年多的工资,这笔买卖划算啊!”
“划算?我可不这么认为。我这个配方,拿去给那些南方老板的话,十万块也有人要!”李卫东开口说道。
上辈子,李卫东光是卖柔软剂,少说也赚了三百多万,现在给他十万块,他还真的不会卖这柔软剂的配方。
那韩国浩却双手一摊:“李厂长,既然那些南方老板肯出十万买你的配方,那你去找他们啊!干嘛来找我!你这个配方,在我这里就值三千块!”
“看来我是来错地方了,韩厂长压根就没有合作的意愿呢!”李卫东长叹一口气,接着说道:“我本以为韩厂长是技术出身的,会重视生产工艺的升级,看起来是我想多了!”
“李厂长,你是太年轻了,有些事情想的太简单了!”韩国浩不屑的撇了撇嘴,接着说道:“整个青河市,就我们化工二厂能生产柔软剂,所有的纺织厂想要柔软剂的话,也只能来我们这里买,我为什么要花钱费功夫升级工艺!”
“韩厂长,时代不一样了,现在可不是以前的计划经济时代!现在是市场经济了,你能生产柔软剂,别人也能生产柔软剂,你就不怕就别的竞争者么?比如化工总厂?”李卫东开口说。
“哈哈哈,你是不了解我们这一行啊!化工总厂那边,该生产什么都是早就计划好的,哪有额外的产能去生产柔软剂!李厂长,就算你拿着这柔软剂的配方去找化工总厂,他们也未必会搭理你!”韩国浩笑呵呵的说。
“青河市的化工厂,可不止你们两家吧!说不定其中有一个,未来就会成为你们化工二厂的竞争对手。”李卫东针锋相对的说。
“咱们青河是有几个县级的化工厂,可那些小厂,规模比得过我们化工二厂?技术比得上我们化工二厂?他们那些工人的素质,能跟我们这种国有大厂相比?我们化工二厂,有规模,有技术,有工人,那些小厂还想跟我们竞争!天方夜谭!”
韩国浩说着,拿起了桌子上的茶杯,掀开盖子,吹了吹上面飘着的茶叶,接着说道:“李厂长,我还是那句话,你若是想跟我们厂合作的话,那就拿走三千块钱,配方卖给我们。若是不想合作的话,那我就恕不远送了。”
“既然这样,我就告辞了!韩厂长多保重!”李卫东也不惯着韩国浩,直接告辞离去。
……
李卫东找第二化工厂合作生产柔软剂有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青河市第二化工厂本来也生产柔软剂,设备都是齐全的,也有采购原料的渠道,只要是给他们工艺配方,马上就能生产,不耽误时间。
第二个原因就是,青河市纺织企业的柔软剂,也都是由青河第二化工厂供应的,第二化工厂有自己的销售渠道,跟第二化工厂合作的话,可以获得比较多的利润。
李卫东的算盘打的很不错,可惜的是韩国浩想自己吃独食,他不打算把利润分给李卫东。
韩国浩也是霸道惯了,连地委派来的领导,他都敢架空,自然也不会向李卫东妥协。
更何况现在的第二化工厂如日中天,整个青河市的纺织企业,都要从第二化工厂那里买化工产品,第二化工厂是皇帝的闺女不愁嫁。
这就是计划经济时代过来的国企,经营思维也都那种传统的国企思维,认为自己有规模有实力,产品不愁卖,可以霸占整个市场。
想韩国浩这种厂长,也是霸盘生意做习惯了,根本就意识不到商业竞争有多么的可怕,也就对改革没有兴趣。
其实青河运输公司也是这个样子,领导班子并没有意识到即将到来的竞争,也不屑于进行改革,当大量个体运输业者出现的时候,最终只能在竞争中被淘汰。
在整套工业体系当中,化工行业的门槛还是相对较高的,所以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国营化工厂还没有受到私营企业的冲击,竞争压力也会比较少。
诸如服装业、制鞋业那些低门槛的行业,大量个体户的出现,已经压得国营企业抬不起头来了。
等到九十年代,很多个体户积攒了足够多的本钱,开始进入到一些高门槛的行业,化工行业自然也成了私营企业的竞技场。
在环保要求不严格的年代,国内各种小化工厂横行,像是青河化工二厂这种国企,抱着传统的国企思维,不进行产业升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然会败给小化工厂。
青河化工二厂的未来如何暗淡,不是李卫东所关心的,然而韩国浩这副霸道的态度,却打破了李卫东的计划。
李卫东本想来一个借鸡生蛋,把配方交给化工二厂,能够得到新型柔软剂的同时,也可以赚上一笔,但现在看来,这个计划是破产了。
“难不成我还得从头再建个化工厂?这可耽误时间了,化工设备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买到现货的,像是反应釜,都是先下了订单,厂家才生产,再加上安装时间,最快也得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搞定,这样的话就来不及参加下一届广交会了!
要不然的话,就得找其他的合作方,不过青河市的其他化工厂,规模都太小了,如果是跟那些小化工厂合作的话,就必须得换个条件,我得占股才行。小化工厂可未必肯答应啊!”
跟化工二厂这种大厂合作,李卫东可以只要利润分成,因为化工二厂生产规模大,而且有着庞大的销售渠道,能卖出比较多的柔软剂,即便是只拿两成的利润分成,也能赚不少钱。
但是跟小化工厂合作的话,只要利润分成可就赚不到钱了。小化工厂生产规模太小,也缺乏销售渠道,一个月卖不了几十吨柔软剂,这利润也就少了,拿利润分成不划算,必须得那股份分红才行。
持股比只拿销售分成困难多了。可好端端的,谁愿意把自己厂的股份分给别人?
李卫东皱着眉头,走出了化工二厂的大门。
化工二厂的大门口,一个五十多岁的黑脸汉子正在向内张望,这人上身穿着肥大的短袖衬衫,腰上插着一根旱烟杆,下身是一条深蓝色裤子,脚上一双塑料拖鞋,上面还沾满了泥泞,一看就是个农民。
“这人有些眼熟啊!”李卫东多打量了对方两眼。
老农民也在打量李卫东,几秒后,他仿佛鼓起勇气,上前问道:“你是李春红的弟弟么?”
李春红是李卫东的大姐。
这老农民提到李春红,李卫东马上想起了对方的身份。
“你是二叔?”李卫东开口问道。
“对,是我!你还记得我啊!”老农民惊喜的说。
“二叔,你怎么进城了?是来找我大姐夫的?”李卫东接着问。
“我是专门来这化工二厂的,他们有一批老旧设备要处理,我想试试看,能不能买下来,结果化工二厂要价太高,买不起啊!”二叔开口说。
李卫东笑了笑:“二叔,你不是沈福屯的大队书记么,怎么做起了废品收购买卖了?”
“我要卖的可不是废品,那些旧设备都是还可以用的。”二叔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我们屯有个小厂,是村办企业,平时就是生产点洗衣膏,主要是在集市上论斤称着卖。洗衣膏这东西也卖不上价,所以我琢磨着再生产点肥皂。正好化工二厂要淘汰旧的皂化设备,我想买过来,可惜连门都进不去。”
听到这里,李卫东眼前一亮,他马上问道:“二叔,你们屯的那个小厂,既然能生产洗衣膏,那应该有反应釜吧?”
二叔点了点头:“有个两吨的反应釜,还有两个一吨的反应釜。”
“那锅炉肯定也有吧?”李卫东接着问。
“我们生产洗衣膏,能没锅炉么!”二叔开口答道。
李卫东顿时长出一口气,这还真是想啥来啥!
===第123章
入股===
这位二叔并不是李卫东的二叔,而是李卫东大姐夫的二叔,李卫东也就跟着喊他“二叔”。
李卫东的大姐夫是农村出身,年轻的时候参军入伍,曾经在东北戍边,担任某连的指导员,退伍转业后分配到城里工作,算是解决了城市户口。而大姐夫的其他亲戚,则依旧是农村户口,待在农村里。
八十年代,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还是有着根本性差异的,城市户口明显要比农村户口高级。在农村,谁家要是有亲戚是“城里人”,那这户人家在村里也是高人一等的存在。
大姐夫的二叔名叫沈正,是沈福屯的大队书记,还兼任村长,在农村也算是个能人。
这种亲戚的亲戚,又是一个住在城市,另一个住在农村,十几年都不见得能见上一面。
李卫东与沈正,也就见过四五次,上一次李卫东见沈正,还是大姐家的二闺女请满月酒。
小酒馆中,李卫东要了几个菜、一瓶酒。
几杯酒下肚后,沈正也打开了话匣子。
前几年,沈福屯通过包干到户,总算是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这两年沈福屯又靠着种花生,让村民赚了一点小钱。村民有钱以后,便集资搞了个村办企业,主要是生产洗衣膏。
现在的00后年轻人或许没有见过洗衣膏这种东西。洗衣膏是一种膏状物,碱性很强,能溶于水,八十年代的人洗衣服用的都是洗衣膏。九十年代以后,洗衣粉逐渐的普及,洗衣膏也就逐渐的退出了市场。
沈福屯的这个村办企业比作坊大不了多少,生产出来的洗衣膏也是三无产品,这种三无产品肯定是进不了百货商场和供销社的,所以平日里,每当有逢集的时候,沈福屯的人便挑着几桶洗衣膏,前往各个集市,论斤称着卖。
洗衣膏厂的客户,也都是农民或者城乡结合部的居民,这些人收入低,连正规厂家的肥皂都舍不得买,这种论斤秤的三无产品,最适合这些低收入群体使用。
产品卖得便宜,往往就意味着利润低,沈福屯的洗衣膏产能也比较有限,也没有正常的销售渠道。于是乎沈正这个大队书记,便打算再开发点新产品,多赚钱点。
最近沈正打听到,化工二厂这边要淘汰几套六十年代的皂化设备,便专程跑来,希望买下这套设备,结果化工二厂的门卫见沈正是个农村人,直接就把沈正拦在了大门外,根本不让沈正进门。
听沈正诉说完遭遇后,李卫东笑着端起了酒杯,敬了沈正一杯酒,这才开口说道:“二叔,你们想搞新产品,也不一定做肥皂啊,可以做其他东西嘛!”
“我也想过啊,可稍微难点的产品,我们也不会做啊!肥皂这东西做起来简单,跟洗衣膏比复杂不了多少。”沈正开口说道。
“那你有没有想过,引进新的工艺技术?”李卫东接着问。
“先不说我们没那么多钱去引进技术。就说我们那个小厂,干活的都是农民,小学毕业就是高学历了,就算是花钱买了技术,也看不懂啊!”沈正摇着头说。
李卫东放下酒杯,开口问道:“二叔,我这里倒是有个产品,工艺也不算复杂,就是按顺序加东西,控制好温度,搅拌一下,你有没有兴趣?”
“那不是跟我们生产洗衣膏差不多?”沈正急忙问道:“是什么东西?”
李卫东从怀里拿出了那块羊剪绒材料,递给沈正,开口说道:“二叔,你看看,这块皮子怎么样?”
沈正接过羊剪绒,放在手里一摸,忍不住开口说道:“这皮子好软啊!”
“比普通的羊皮怎么样?”李卫东接着问。
“那真是软和太多了!”沈正轻轻抚摸着这块羊剪绒皮,接着说道:“这是啥皮子,怎么这么软?”
“这是羊皮。”李卫东回答道。
“不可能吧!我们屯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宰羊,这羊皮我还能没见过么!肯定比这个硬,毛也比这个硬多了!哪有这皮子这么顺滑。”沈正开口说道。
“二叔,我这张羊皮,是经过特殊处理的。有一种化工产品,叫柔软剂,普通的羊皮放在柔软剂里泡一泡,就能变得这么软。而且不光是羊皮,像是棉布、毛巾、毛毯,用柔软剂泡一泡,都能变软。”李卫东终于介绍起了柔软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11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