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博英雄传第4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8/1117


而提交“常规出力”的参数,则是用于模拟。
也就是说,由第三方的计算机模拟“我这一拳如果是常规出力会有什么效果”。
这也是一种规则了。
当然,“模拟”并不能完全再现真正的攻防。自然人肉身的上限与下限非常接近,所以低出力的模拟攻防还不至于那样背离实际的战斗。但义体人就不一样了。大家的手脚出力太高,很多动作在低出力之下是不可能完成的。
比如说,地球的重力加速度是98/s2。一个静止物体在半空中被释放之后,会在第一秒达到98米每秒的速度。第二秒则加速到196米每秒。这个速度对于自然人来说有些快了,但是对于赛博人武者来说非常慢。自然人的格斗会结束在一方失去平衡的一瞬,但对于赛博武者来说,“失去平衡”到“重新建立平衡”之间,可以有好几轮攻防。
在这个基础上,切磋会衍生出更多的规矩,来弥补这种限制带来的缺失。
以人类的剑术为例。很多剑术比赛会有“后击”的规则。一方剑手在比剑之中击中对手,就视作得分。但是,比赛的裁判就会加上一条规定。如果这一名剑手在完成打击之后,没有成功撤退,而是被对手同时击中,那么这一次打击就算无效打击。
在有精良护具、裁判保护以及医疗保证的比赛里,选手是可以随意使用“同归于尽”的招式的。但是实战并不鼓励这样冒险。
越是接近实战的比赛,这个规则就越是严苛。而越是“竞技”的剑术,这个规则就越是宽泛。
这也算是用规则来弥补限制,让战斗更加贴近“实战”的典范。
而现代武者,则可以借助更为强大的设备来完成对实战的模拟。
只见艾铁狼盘膝坐在场中央,手指轻轻点在自己的眉心。
这倒不是他眉心有什么触发的开关,单纯是因为某种基于文化的自我暗示。
“老夫比较擅长的是枪炮道……还请不要太过期待。”
说着,向山感觉到周围出现了一个新的局域网信号。
几乎是公开的。
向山好奇的连了上去。
这是一个临时的局域网,艾铁狼自己为服务器,暂时连接了所有人。
而基安邦与高桥子怡身上也覆盖了一层ar特效,不过不是很明显。
因为那一层ar特效几乎与那两个人一样。
高桥子怡与基安邦则相对而立。两人缓缓靠近。高桥子怡单手虚抱,而基安邦则弓步向前,各自摆出起手式。
然后,他们身上就立刻蹿出了几道影子。
那是ar建模,几乎就是基安邦与高桥子怡自己。
几道影子都是半透明的,并且都重叠部分。他们似乎是在三个完全不同的图层之中运动……呃,就是在三个不同的图层之中运动。基安邦与基安邦的模型彼此之间不会发生碰撞鉴定。高桥子怡与高桥子怡的模型也是。
每一个模型都只有一个对手,只会与一个对手的模型发生碰撞。
所有的虚影动作都是类似的——它们的动作,都是最初那个起手式的发展。
两个门派的弟子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准确的说是模拟出“嘶”的声音——在约定俗成的“声纹表情包”里,这代表着震惊。
高桥子怡与基安邦所使用的招数,他们都认得的。绝大多数侠客的武学都会在网络上公开,而每一个门派所钻研的“风格”也是接近的。所以门派子弟多熟悉他同门所使用的武学。
基安邦与高桥子怡所使用的两路拳法,他们多半是会用的。
但是“会用”与“会用”之间,也是有巨大差距的。
那些分裂的虚影,就代表那个起手式“有可能的发展”。一个姿势可以转到许多不同的招式。一个成熟的拳法,各个招式之间的衔接必然是完善的。招法的运用有无数组合,每一个姿态又能根据个人风格做出不同的呈现。
他们就想不到这些变化。
就连向山都忍不住点点头:“哎哟,不错哟。”
===第六十三章
理想模型===
69,最快更新赛博英雄传

如果两个人,在力量、耐力、感知、抗击打能力等多个方面都势均力敌,并且可以以理性的态度来处理对方拳路,那会是一个什么效果呢?
毫无疑问,就会变成“理想化的动作设计”。
事实上也就是这样。很多动作电影、功夫电影,会有意无意的削弱攻防双方的力量,将体能、反应的差距抹平。现实之中,绝对体能更弱的人接更强的人一拳,这个人就会昏迷。但是在电影之中,一个武师就算被力量远强于自己的人打得吐血,也能不当回事的继续战斗。
只有在高手对抗杂鱼的时候,这种“人体的脆弱性”才会被表现出来
骨折骨裂之类表面上看不出来的毛病,也会被有意无意的忽视。
肌肉的疲劳与损伤也会不会体现出来。
动作演员在漫长拍摄时间、一身伤病,才能换来角色数分钟的强大。
在这种理想化的情况下,两名武者的攻击都能被彼此反应过来、守住并且化解。
在这种状况下,擅长贴身的永远无法真正近身,擅长腿法的永远找不到起脚的理想角度,懂拳的会被闪躲过所有大威力摆拳,指向要害的兵器一定会被兵器格挡。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分出胜负,也就必须等一方犯错。
而高桥子怡与基安邦的ar模型,就是在表现这种战斗。
等待犯错,某种意义上,一个拳师想要在街头实战中取胜,也得等对手犯错。但不同的是,在街斗之中,缺乏训练的好勇斗狠之辈,往往第一个动作就会呈现出高手眼中的“低级错误”。
但关键在于,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抓住这个错误。
这也是许多传统武术最核心的应用场景——在街斗之中抓住技巧远不如自己的人所犯的错。
但是在高手身上,这个“等犯错”的时间,就被拉长了。
基准人的神经信号传递速度,相对于地球本土的脊椎动物来说,又有一次提升。而智能系统的介入、处理,再一次加快了思维的速度。
甚至大多数的攻击都是由虚拟模型来完成的。
两人由于义体的力量被限制,所以只是摆出起手式,然后在打斗之中有以动作示意有可能的变招。
两人的身边悬浮着数组虚拟模型,以两人构思的拳路对抗。而身为仲裁人的艾铁狼则提供计算力,同时以自己的武学意识进行评判与修正。
不同的拳路存在不同的变招。在正常情况之下,人只能选择一个变招。
但是在这种比试之中,武者可以同时选择几个变招,由不同的虚拟模型打出去。而对方见招拆招,自然也会体现出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会由新的模型所实现。
虽然是两个人在对抗,但是涉及的攻防却有十组以上。
当然,这些虚拟模型的对抗也不是无限制增加的。人类生物脑是有限的,计算的资源也是有限的。
而一个人一旦在一场“虚拟模型的对抗”之中撑不住了,或者判断这一组模型的攻防失误太大,落了下风,就可以在“这一场”上认输。
这样的话,自然就是对手记一分。
没错,这“文斗”当然是有点数制规则的。
但这丝毫不能影响观众的热情。
“好!”“师叔好拳法!”“漂亮的一掌!”
刹那间,双方的弟子就情不自禁的吼叫起来。
巴比特被吓了一跳,道:“这……这比拼有这么好吗?”
虽然只是一个广播客,但是巴比特也是有练武的。在他看来,残奥会顶尖武道比赛的水平应该还要更高一些才对。
向山道:“这可是……这可是理想化的攻防设计啊。这就相当于将一种拳术的各种变化、攻防思路、核心要义拆开了,放在这些弟子面前。这两个家伙主动将自己的义体出力限制,就只好将过剩的神经网络计算资源投入到这种模拟之中,将‘一个完整的高手’拆解成‘许多个水平虽高但没有高到难以理解地步的人’。”
况且,松岛宏那样的擂台武术,在特定技巧方面登峰造极,反而脱离了这些江湖武者日常所用的范畴。
向山现在反而能够理解为什么说这样的切磋有“学术活动”的味道了。
这是两个并不是那么熟悉的人,在探讨“面对不是很熟悉的武术时进行攻防的策略选择”。
理想化的战斗并不是说不能用。“真空中的球形鸡”虽然是一个简化的理想模型,但是这个模型仍旧可以推论出一些道理,掌握了计算真空中球形鸡的人,也能不断添加限制条件,去计算稀薄空气中运动的不规则鸡。随着条件的添加,模型一定会接近现实。
掌握了“理想中的攻防”,才能在实践中找到“能够践行这一攻防策略的瞬间”。
这是在解决武林争端,同时也是在提升武者自身的水平,同时教育那些武术水平更低的弟子。
高桥子怡的拳头堂皇大气,虽然动作刚健,但并不激烈,全身整体的平衡很难被打破,如同铁块一般——正是非常常见的铁块流机甲钢拳,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针对自身思维方式、性格的个人化调整。
而基安邦的拳法则更加偏门,他始终有一只手缩紧蓄力,随时准备出击,只用一只手去截停高桥子怡的硬拳。但蓄力的手却始终让高桥子怡警惕。
高桥子怡虽然可以在直接的打斗之中短暂的占据优势,但是基安邦却每每可以在高桥子怡追击的时候出拳,摧毁高桥子怡占据的优势。
甚至仔细计算点数,基安邦始终比高桥子怡要高上那么一两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8/11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