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第7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3/1274


吴菟眨着水灵灵的大眼睛,“出卖康麻子啊!圣上要买的只有康麻子的清妖兵......他肯出大价钱!先给一百万银圆,
事成之后再给一百万,还能给您五千支燧发枪,三万斤军用白糖。
另外,
他眼下只要湖广之地,您如果不忍抛弃大伯,
可以保着他去四川再混几年,等实在混不下去了,
再往云贵跑,云贵呆不下去了,
还可以去缅甸!不过千万记着,别把兵器交出去!”
厅堂当中静悄悄的,父女二人就这么互相看着,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听吴国贵开口道:“不行!”
“不行?爹爹您的意思是......”
吴国贵正色道:“得加钱......再加一百万好不好?”
.......
七月十八日,江陵府,大周皇宫。
在周天子的吴应熊的御书房内,
三个人正在大眼瞪小眼。今儿吴应熊也不去上朝了,就窝在自己的书房之内,拿着一封书信,翻来覆去的仔细看,
也不知道看了多久。吴国贵和洪士铭两人侍立在一旁,都是眉头紧锁。
书房里面静悄悄的,都能听见三个人的呼吸声音。
到了最后,吴应熊手一抖,将那封朱和墭的亲笔信放在了桌上,一双肥嘟嘟的大手遮在了一张老实相的面孔上,深深叹息:“这信怎么就不是给我的呢?平西王啊!还能领有云贵川黔四省之地......而且在交出荆门、襄阳、安陆、德安、黄州、武昌、汉阳、长沙等八个州府和所有的水师之后,还可以给两年时间慢慢移藩......想怎么迁徙人口都行......三弟啊,这条件莫说你了,就连我都想投降了!要不咱们投降算了......”
听见吴应熊的话,吴国贵额头上的汗都急出来了!你怎么能降呢?你这个“熊”怎么那么怂呢?还没打就先想投降了。
想到这里他赶紧摇头:“不能降!大哥,您是当过皇帝的......投降的天子能有好日子过?况且咱爹当年是怎么对人家永历的?现在的新大明可是认永历这个先帝的,还给追谥了昭宗!”
“我知道,我知道......”吴应熊点点头,“我就是想当个富家翁而已,怎么就那么难呢?”
“大哥,”吴国贵道,“这是个机会啊!”
“机会?”吴应熊一愣,“三弟,你不是说不能投降吗?”
一旁的洪士铭有点听不下去了,忙插话道:“皇上,三爷的意思是这是个打败朱和墭的机会!”
“打败朱和墭?”吴应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可能吗?”
“可能啊!”吴应熊道,“我可以用个诈降计火攻明军的赤壁山水营和浮桥......这样明军的江北大营就会孤立无援,明军的主力都在江南的赤壁山大营中,江北只是偏师,只要大清兵南下,咱们就能联手将这支兵给全歼了!”
吴应熊是不懂打仗的,所以他只能向同样不懂的洪士铭问计。
洪士铭则故作高深地思考了一会儿,这才点点头道:“皇上,这个是妙计啊......老臣这就骑快马北上,去西安和大清皇帝商议此事!”
吴应熊点点头:“好好好,快去快回。”
===第605章
好想好想胜利啊(求月票求订阅)===
洪士铭也是吴周国中少有的几个在大明“不可受降”的黑名单上的人物之一。
而且他的麻烦比吴国贵还要大,吴国贵勒死的永历,而朱和墭也不是永历的儿孙......看看他对吴菟的态度就知道了。
而洪士铭他爹却把郑经的爷爷郑芝龙给坑惨了,先骗后杀!更可恨的是洪承畴引来的清兵还把郑芝龙攒了多少年的家产都抢光了。
郑经本来好好的富三代就给搞成了“负三代”,到现在为止还没把这损失赚回来呢!
夺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洪承畴不仅害死了郑经的爷爷奶奶,还夺了本属于郑经的家财。
所以郑经这辈子最恨的人就是洪承畴!他打下泉州后就把洪承畴的亲族全部抓去台湾种甘蔗了!
洪士铭要是落在郑经手里,还不得大卸八块?
因此在知道有机会可以大败一次朱和墭后,他的积极性那是相当高的,当天就骑上快马向着西安而去。六天就走完了一千二百里地,跑到了康熙皇帝的行在京兆府城。
在入城后的第二天,他就在占地极大的西安满城内的大清皇帝行在之中见到了看着有点消瘦,但依旧春风满面的麻脸天子康熙爷。。
康熙皇帝这些天一直在和随行的大臣们较劲儿......康熙特别热爱上朝,哪怕出征、出巡在外,只要有可能就要开朝会。所以每次出门都尽可能多带一些官员。
这回他来西安,当然也不例外,差不多把半个朝廷都搬来了。这本来没什么,可是康熙在七月初的时候却突然下诏要将西安府改为京兆府,还宣布要在京兆府逗留数月,直到湖广大战结束,还要求随行的大臣、侍卫都把家眷接到京兆府来同住。
随行的大臣们可不傻,马上就意识到康熙皇帝有迁都京兆府的苗头,马上就是各种劝谏,话说的一个比一个吓人,仿佛迁都就要亡国似的。
康熙为此发了几次雷霆之怒,可下面的人就硬顶着不让,搞得康熙都有一种恢复廷杖制的冲动了。
可当他悄悄的拿个小本本把那些反对迁都的人的名字都记下来,准备秋后算账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黑名单上的人有不少是巴图鲁!
这些巴图鲁几乎都是带兵官......都是新八旗的参领佐领,或是侍卫处的领侍卫内大臣、内大臣或高级侍卫。
而这些新八旗带兵官反对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他们的手下都在北京周围领到了份地,怎么肯轻易放弃?
而且北京周围的土地明显比关中的土地肥沃!
关中历经两三千年的开垦,地力已尽,在没有“法术肥料”的时代,产量低的可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3/12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