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第6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8/1274


于孝谦说的布阵之法,其实都是标准化的东西,朱和墭也没什么好补充的,于是就点点头道:“好,就怎么办......孤将坐镇城墙之上,指挥全军!孤的王旗则摆在敦义门城楼上!”
......
距离汉城城墙二十里开外的清军营垒外,康熙皇帝也意识到明军将会利用士气正旺的当口出兵了。
康熙收好了自己的千里镜,转身对身边的图海、索额图、明珠道:“逆贼要出兵了......他们放着坚城不守,冒险出击,已经失策了,不过这也是不得已为之。可是逆贼军中用了那么多朝鲜孱弱之兵,如何打得了火枪对射?看来我大清的国运又要起来了!”
说完这番话,康熙皇帝就放声大笑,豪迈地说:“今日一役过后,我大清又将雄踞于天地之间,伪明、吴周,早晚都将为我大清所平,天下仍是我大清的天下!”
===第552章
国运属谁低糖还是高糖(求订阅求月票)===
康熙皇帝的豪言当然不是没有根据的,虽然大清朝的国运在他的英明领导下不断下滑,屡创新低。
但这绝不意味着康熙皇帝是个无能昏聩之辈,实际上他是个相当有能力的君主,而且非常善于变通和学习!
对康熙而言,大清根本就没有什么不可变的祖宗之法......只要大清朝的国运能够长久,只要大清还是爱新觉罗和八旗子弟们的天下,什么都可以变,什么都可以改。。
所以康熙在过去几年中推行的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力度极大,而且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虽然他的大部分改革都有点只顾眼前不管将来......但是国难当头的时候顾好眼前就不错了,管不好眼前,将来的天下就是别人家的产业了!
而在康熙的各项改革中,效果最为显著的,毫无疑问就是八旗新军的军事改革了。
现在的八旗新军和八年前广东刚闹出朱三太子时候的八旗兵相比,那个变化简直就是翻天覆地一般了。八年前的八旗兵也就是在东亚、东北亚这旮旯可以逞一下凶,拿到欧洲、西亚去一比,绝对已经落伍了。
但是现在的八旗新军,不仅学会了打“高糖战争”。而且还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搞出了一套在“低糖条件”下,巧妙利用土壕防御、排队枪毙、散兵伏击、骑兵突击和火炮轰击等战术,对抗“高糖分敌人”的新式战法。
而“高糖”、“低糖”和“无糖”,很快就会成为衡量一支军队强弱的最重要标准了!
“高糖”强于“低糖”,“低糖”胜过“无糖”,也将成为公认的准则。
而今天这场汉城之战,实际上就是康熙的“低糖军队”想要逆天改命,想要利用高明的“低糖战术”,挑战朱和墭的“高糖军队”的一次努力。
如果康熙在这场汉城战役中取胜,那就意味着他的八旗新军已经跨过了“糖的鸿沟”,成为了一支可以用“低糖”战胜“高糖”的强兵......也意味着康熙终于部分夺回了因为“糖”而失去的大清国运!
虽然康熙这些日子处处都给人一种胜券在握的感觉,但是作为一个“理工男”,他还是非常清楚“高糖”军队可以强到什么程度!
所以意识到“高糖化”的明军马上就要发起进攻后,康熙皇帝一边飞马赶回幸州山城,一边召集旗下的管军大臣、都统、副都统和四个蒙古札萨克郡王进行紧急军议,讨论战守之策。
很快,除了王辅臣之外的二十三个巴图鲁,全都赶到了康熙跟前,一场军议随即展开。
现在康熙这边也有了比较靠谱的军用地图,都是他的西洋军师帮着制作的。康熙也选了一批年纪小、脑子活的八旗子弟跟着那帮洋军师学制图,学打炮,学西洋军学,有时候还会亲自指点他们“低糖兵学”,等于搞了个贵族军校。
南怀仁是这帮洋军师的头头,现在也领着他们一块儿跟着来了——这些洋军师也需要学习啊!他们虽然是打“无糖战争”的高手,但是“低糖战争”和“高糖战争”是什么模样,他们却是不大清楚的。
在这方面,
康熙才是他们的老师。
在康熙和他手下的二十三个巴图鲁都齐聚幸州山城的时候,
南怀仁手下的洋军师们已经把一张制作的相当精确的战场地图摆在了一张大桌子上面。
康熙则在底下的巴图鲁们三拜九叩之后,
冲他们招手道:“都起来吧......这里没有专用的矮脚地图桌,你们没办法跪着看地图,就不必拘礼了,
一起站着看吧。”
其实康熙自己也不大喜欢紫禁城里面的矮脚地图桌——这地图桌给人跪着看的,但是康熙不能跪啊,
他得站着看,
眼睛离图太远,
挺费眼神的。
一帮巴图鲁们都谢了恩,然后纷纷起身,
躬着身子走到了地图台前,人挤人地站成了一堆。
康熙则一个人站在地图台的另一头,扫了众人一眼,
然后用稍显凝重的语气说道:“逆贼糖多,
我大清糖少......这个局面暂时是改变不了的,
但糖少有糖少的打法,
只要咱们用好了糖少的打法,胜算还是颇大的。
朕的意思就是,
咱们先防守,再反攻.......各参领所属的骑兵集中运用,步兵则可以分成三排。第一排摆十四个参领,
二百步后再摆八个参领,再隔二百步摆十二个参领。还有一个参领拆开后摆进战场上的几处村落建立据点。
步兵之后两里开外再摆三十五个佐领的骑兵和蒙古骑兵。
除了第一排的十四个参领全部摆成横队,
其余第二、第三排的参领全部组成纵队。
另外,第二排的八个参领都分在两翼,
第三排的十二个参领则平均布置,每个参领之间,
都要保持足够大的空间,以便骑兵进出。”
康熙这边的参领和明军的营是差不多的单位,不过参领的合成度更高,是合成了火枪兵、长枪兵、骑兵、炮兵、辎重兵、工兵的合成参领,人数大致上也是一千。
具体编制则是一参领五佐领,包括一个旗鼓佐领,一个骑兵佐领和三个步军佐领。
其中炮兵、辎重兵、工兵都合成在旗鼓佐领里面,
此外旗鼓佐领里面还有四十名步军和四十名骑兵。
而这种旗鼓佐领也是每个参领的根本,是常备佐领,其余的四个佐领在平时则是轮番集中服役的。
另外,清军的步兵佐领也是合成的,
每个佐领都有四十名长枪兵、八十名燧发枪兵和四十名火绳枪兵。
在列出横阵的时候,八十名燧发枪兵会组成一个两列横队,四十名长枪兵会在燧发枪兵的背后摆出疏阵,四十名火绳枪兵通常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枪”,会被当成散兵置于阵前——原本康熙想为他们换线膛枪,但是线膛枪打造起来太困难,产量太低,而且装弹困难,不受“老枪”们的欢迎。他们宁愿使用用惯了的火绳枪。
康熙说完了自己的计划,下面的二十三个巴图鲁也都明白了,其实就是用第一排当“糖灰”,消耗明军的“糖力”,当明军耗尽“糖力”达成突破后,第二排和第三排发起反击,骑兵也伺机进行反击!
“皇上,”盛京将军巴海发问道,“谁摆在第一排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8/12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