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第6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1/1274


边上的曹寅当然知道自家老头看见什么了?他好这一口,
要不然也不会娶他娘亲,没有她娘亲的奶水......曹家也不会有如今的富贵啊!
他只是苦笑道:“阿玛,
您想多了吧?那个大波玲罪大恶极,要抓了去肯定得凌迟处死啊,
哪儿能进宫当N妈?”
“要凌迟处死,也得先给咱粘杆处审问啊!”曹玺还是没大没小地和儿子说着玩笑话。
“阿玛!您能不能正经一点!咱们可在替皇上办大事儿啊!”
“知道,知道......”
说着话,曹玺笑呵呵放下千里镜,然后快步走到了小楼的另外一扇窗户口,猛地推开了窗户,迎面就是带着盐味儿的海风扑面而来。
曹玺又举起千里镜,
往登州商埠的港湾中望去。只看见夕阳下的海湾中,泊满了二三百只大小不一的沙船和少量的鸟船、福船。
有些一看就知道是登州水师的战船——这种战船都是桨帆合用,船艏和船艉部还装了六联或是四联的火箭炮!
有一些则是来往于上海——淮安——登州——天津之间的商船。因为江北海岸线的水很浅,尖底的船如果贴近海岸航行很容易搁浅或被滚涂浪掀翻,
所以上海往北的海运商船多数平底的沙船。
当然了,尖底船也不是不能来北洋这边,只是不能走沿海,得远离海岸线才能保证安全,这就为海船导航制造了困难。
而现在登州海湾内的船只既有平底的,也有尖底的。既有兵船,也有商船,显然是竭尽所能的搜罗了。
曹玺又看了一会儿,这时候已经有抵达码头的明军官兵开始登船了,另外还有一些明军官兵则开进了登州商港边上的海防要塞当中,似乎准备暂时驻扎在那里。
而那个“大波玲”则登上了一条载重两三千石的大型沙船,看来要第一批过海了。
曹玺回过头看着儿子曹寅,表情已经变得无比严肃,他一字一顿地说道:“大波玲登船了......看来朱和墭要率军渡海!大清朝翻盘的机会来了。
儿啊,你赶紧混出登州城,去通知安王爷......告诉王爷,曹某已经领着死士混入了登州城,到时候舍了命也要替他抢下一座城门!”
===第546章
百万王师魂归处青山处处有忠骨(求订阅求月票)===
在众目睽睽和几支千里镜的注视下登上登州水师旗舰蓬莱号的“大波玲”当然是假的......不过也不是全假,那“Bo”是很有一点的,并不是都靠罩子和垫子。这人是苍井塞乌,是朱和墭在澳门收的侍女,很早就收了房,不过一直没有名分,直到朱和墭入主南京,进位明王,才给了她一个选侍的名号。
这回又让她当了大波玲的“影武者”,这次替她招摇过市,吸引眼球,制造朱和墭已经到了登州的假象。
而真正在登州主持这场远征的将领,这会儿也在苍井登上的这条大船上,不是一个人,而是三个人。他们分别是辽东总督刘进忠,登州水师提督江胜,辽东军提督赵鸿逵。
除了他们三人之外,船上还有代替朱慈炯主持登州事务的坤兴公主,还有登州知府王士元,刚刚晋升成为登州镇总兵的朱尚贤,以及锦衣卫北镇府司登州千户所千户王泽辰——这人原是庞公公的手下,祖籍是四川,他父亲就是个东厂番子,跟着庞公公一起南下,现在是锦衣卫缇骑的总教头。
他则打小跟着“小公公”庞思明一起混,在庞思明加入朱和墭的队伍后,他也跟着一起加入了。一开始在军中任职,但他的才能明显不是在战场上,后来就跟着庞思明干起了锦衣卫,是新大明锦衣卫的第一代缇骑。。
当苍井登船时,王泽辰这警惕性很高的特务头子,正眯着一对三角眼在注视着即将随军前往辽东的登州知府王士元......这个王士元一看就有问题啊!
他和坤兴公主的关系非同寻常,没事儿总往公主府跑。这也没什么,公主现在是寡妇嘛,寡妇门前是非多也正常。可是刘进忠看他的眼神为什么那么古怪?他们俩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另外,这个王士元的眼眶中为什么都是泪花?而且他又为什么对恢复辽东的事儿那么热心?
本来坤兴公主是安排蓬莱知县吴小宝带着登州找来的几个“大农”去对面的旅顺口考察农地的,可是这个王士元非得自己去一趟......
正在王泽辰感到古怪的时候,一个上了些年纪的妇人拉开船舱的门,从外面钻了进来,冲着坤兴公主叉手一礼:“长公主,苍选侍已经登船......另外,船头报告说现在海面起了西风,
可以升帆出海了。”
坤兴公主点点头,
目光凝重地在船舱中环视一圈,
一脸正色地说:“我家的祸事,归根结底是因为辽东败局而起......自万历末年,努尔哈赤造反作乱以来,
在辽东战场上殉国的名将忠烈,数不胜数。我家的那点精兵强将,
十之八九也丢在了辽东。这辽东之地,
真可谓是百万王师魂归处,
青山处处有忠骨!
今日六万王师再赴辽东,不仅是为朝廷收复失地,
更是为了这百万忠骨可以在大明的土地上长眠,也是为了告慰威庙先皇的在天之灵!
可惜本宫身为女流,又有留守登州之责,
不能和诸位一同赴辽......不过本宫还可以在蓬莱阁上,
三清殿中,
为出征将士祈福!”
听她说完这些话,
刘进忠、江胜、赵鸿逵三人都起身向坤公主行礼称谢。
坤兴公主也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点头向刘进忠、江胜、赵鸿逵三人,
道:“现在风向合适,你们快些出发吧......此去辽东三百里,如果风向合适,
明日就能登岸了。辽东的忠魂等了太久太久,你们还是早些出发吧!”
说完这番话,
坤兴公主就带着留守登州的朱尚贤、王泽辰一块儿出了船舱,然后顺着跳板下到了码头上。
这个时候,
这条大型沙船上的水手齐声大喊,宽大的竹肋硬帆缓缓升上桅杆,
同时两条长长的撑杆从甲板上伸进了水中,将木船缓缓地推离了码头。
长长的登州商埠码头上,还有十几条同样已经完成了登船的大型沙船,也都陆续升帆。
与此同时,在登州水城当中,也有十几条完成了登船的大型沙船,也一样升起船帆,
扬帆出港。
在登州外海的水面上,两支船队完成了汇合,然后在夕阳之中,借着西风,
往西北方向的辽东黄泥洼海湾(大连湾)而去。
......
辽东,黄泥洼,十一月八日傍晚。
枪声零零落落的响起,并不密集,但总也没个停下来的时候。海面上漂了不少薄冰的黄泥洼滩头附近的海面上,上百艘沙船已经直接冲上了滩头,士兵们正忙着将一包包一箱箱的物资往滩头上运。
顶着辽东的寒风,泛海而来的明军上下,都爆发出了最大的干劲,船上船下,一片热火朝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1/12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