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第5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9/1274


康熙一愣,点了点头,“孙儿听说过.......那都是一些不甘心明朝灭亡的无用书生吹嘘明朝那帮昏君的鬼话。”
布木布泰嗯了一声:“起来说话吧......”她顿了顿,又来一句,“你现在可是守国门的天子了!”
康熙一边起身一边说:“皇祖母,您放心,布尔尼的察哈尔蒙古兵打不过孙儿的八旗兵的。”
说到打布尔尼,康熙皇帝还是信心满满的。
他打不过朱和墭,打不过吴三桂,难道还打不过布尔尼?而且现在大清国的武力其实并不弱......只是遇到的对手实在太强,这才把八旗新军给比下去了。
而在和高手对抗的过程中,八旗新军的战斗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锤炼,不管是武器装备、战术思想,还是部队的训练水平,都稳稳的能名列世界前茅,甚至不亚于吴三桂的军队。
朱仙镇一战,康熙的军队虽然伤亡比对手大,而且还被对手压着打......但实际上是顶住了!
如果布尔尼不是突袭了北京,而是按照计划南下。得到布尔尼支援的康熙,几乎肯定能打赢朱仙镇之战。
而且通过朱仙镇一战,康熙和他的军官团已经摸到了“蹲坑战”的门槛......如果能让康熙皇帝好好消化一下朱仙镇之战的经验,他多半能把八旗新军的战术水平再推上一个高峰。
所以让现在的八旗新军去打布尔尼,那简直就是摧枯拉朽啊!
这么好的一个回血立威的机会,康熙怎么会放过?
布木布泰叹了口气:“若只有一个布尔尼,我也不说什么天子守国门了!”
“还有谁?”康熙看着老奶奶问。
“朱三太子!”布木布泰道,“就是那个你最想抓住的朱三太子!他现在来了天津州,就在大沽、塘沽那边!”
康熙一下就惊着了,“什么?朱三太子到了直隶?什么时候的事情?”
布木布泰瞅了眼常宁,常宁道:“昨儿才得到天津州的奏报......之前布尔尼偷袭北京城的时候,通州和天津州那边就有许多前明余孽和漕工帮会的人跟着闹事。他们还趁着咱们全力收复北京内城的时候,联合了布尔尼的蒙古骑兵打下了通州,后来又裹挟了通州的漕工和漕工家眷,一共数万人去打天津州,不过并没有得手,然后又转去打了海边的塘沽、大沽。因为塘沽、大沽的守军都到了北京,所以那两地就给他们拿下了。本以为他们要走海路逃跑,却没想到几天前有一支船队从海路过来......而且还打着天王三太子的旗号!”
布木布泰悠悠道:“皇帝,现在北京是国门了......你啊,现在是天子守国门,这就是天天御驾亲征,都不用出北京城就能御驾亲征了!”
===第472章
大清要破产康熙怎么办(求月票求订阅)===
乾清门外,净鞭声声。
二月初八大清早,就在康熙皇帝返回北京的第三天,随着一阵鞭鸣,乾清门外的御门听政又一次开始举行了。
所谓的御门听政就是规模扩大了的早朝,除了各部院堂官外,在京的中下级的官员也要参加,可谓规模宏大。因为参加这种“大早朝”的官太多,乾清宫大殿里面根本挤不下,所以就只能挪到室外举行了。
这种大早朝在明朝的时候也流行过好些年,朱元璋和朱由检这两个工作狂皇帝更是早朝天天有,满京城的官员一大清朝天不亮就得起床,打着灯笼去上朝,还得风里来雨里去,冬天西北风吹着,夏天大太阳晒着。官当久了,一个个都皮肤黝黑粗糙,看着就跟后世长期从事户外工作的同志们一样......可能还差一点,古代没有防晒霜啊,而且上朝也不让戴个草帽遮阳,墨镜肯定也是不能戴的,就这么干晒着吧!
清朝刚刚定鼎北京的时候不怎么搞大早朝......顺治皇帝的多阿玛起不来,有那功夫搂着“布大妈”多睡一会儿不好吗?而且顺治也挺懒的,亲政之后只能勉勉强强五日一大朝,其余时间都在乾清宫里面随便处理一下朝政就行了。
而康熙皇帝则是个堪比朱元璋和朱由检的工作狂,十四岁亲政后,除了遇到一年三节和朝中大丧等一些必须要中断御门听政的时候,他都是坚持每天御门听政。
这努力程度,真是堪比崇祯了!
而他努力的效果......似乎也快赶上崇祯了。
这个崇祯年号到十七年可就没了,而康熙年号今年也已经数到了十四年......看着有点危险啊!
而且看着危险的可不仅仅是年号,还有战场上的节节败退!
虽然清军在河南战场上勉强抵挡住了吴周的北伐军,用割让四府三州之地换来了暂时的和平。但是北京被布尔尼偷袭造成的严重后果,又让大清朝的国势又一次下滑!
而更加糟糕的则是南方那个似乎要“自绝于天下读书人”的新大明的二号人物朱三太子的旗号,现在又出现在了天津海口那边。而且还有数万漕工和漕工家眷跑去投靠!
现在天津海口这个大清国门,已经被新大明的水师给敲破了!
不过和这些个军事上的失败相比,真正要命的还是财政的崩溃!
江南没有了,湖广没有了,江西没有了,浙江福建也没有了,广东更是没了好几年了,眼看着江北也要丢,连河南都丢了一半!
即便军事上的溃败能止住,大清朝也只剩下直隶、山东、陕西、山西、甘肃、淮北、半个河南,还有关外盛京将军和宁古塔将军的辖区,还有一些依附大清的蒙古盟旗。
地盘看着是不小,但是收不上几个钱啊!
关外和蒙古人的地盘都是赔钱货,甘肃基本上也是赔钱的,剩下的陕西、山西稍微能有点钱,山东、直隶和半个河南情况尚可,淮北因为总发大水,又位于抗明前线,也就指望不上了。
而靠陕西、山西、山东、直隶、半个河南这么一点并不怎么富裕的地盘,大清朝一年能收多少税?折成白银能有五百万两吗?
这分明就是马上要破产的节奏啊!
这大清的财政如果破了产,抗明抗周抗元......还抗得下去吗?
眼下这形势,仿佛要坚持到康熙十七年都困难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9/12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