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第5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2/1274


原来范承谟他们乘坐的官船已经开到了鄞县城中最繁华的地段,两岸鳞次栉比的都是商铺和货运码头。
如果打来的是大清天兵,把这一带的商铺、码头都抢光了还算客气的,要不客气就得屠城了!
大清天兵是超喜欢屠城了!
占领的敌方城市要屠,收复的己方城镇也要屠,有时候甚至会因为敌人将要来攻,而先屠己方城中的百姓......
而新大明的军队在范承谟看来是“匪”,这个“匪”肯定没有“天兵”那么喜欢屠杀,但东西总是要抢的。
可是范承谟现在看到的,却是数以千计疲惫的新明军战士裹着毯子、靠在河岸两边店铺的屋檐下呼呼大睡。而那些店铺有不少正在下门板,准备开张营业......看着样子,都没有被抢过!
有些士兵已经醒了,正在收拾行礼,看他们的行礼也只有一些兵甲衣物毯子口粮,根本就没有抢来的财物。
有些店铺中的伙计和掌柜,还拿着热腾腾的大米粥和馒头递给那些刚刚醒来的士兵。而士兵们在接过食物后还笑着向那些伙计、掌柜的道谢......一切看上去是那么的自然,仿佛本就应该如此。
而更让范承谟吃惊的是,他居然还看到一个年轻女子提着篮子从一间商铺中出来,一个人沿着河岸行走......似乎根本不担心会被那些如狼似虎的士兵侵犯。
在晨光之下,整个城市是如此的安逸、和谐,这样的场面,在范承谟的记忆中,大概就只能在北京城内才能看到了。
===第404章
康麻子你现在是无道昏君了(求月票、求订阅)===
占领宁波的新明军纪律良好,其实是非常自然的。
因为被朱和墭带着从陆路打浙江的陆军第七镇是一个几乎全部由广东良家子组成的部队。
所谓的广东良家子,就是在完成均田之后,由各地的宗族依据所均得土地的多少,派出的品行良好、身体强壮、粗通文字的有产青年。
他们和绿营兵、八旗兵本就不一样,也不是山贼、海贼,都是好孩子兵。而且他们的服役期限也不长——均田之后是均役嘛!新大明的兵役由那么多良家子一起承担,那每一个良家子服役的时间也就短了。通常就是步兵两年,炮兵四年,遇到特殊情况,比如长期战争需要,才能延长至五年。
另外,第七镇的军官,大多也是黄埔军学堂出身的青年军官。也都比较规矩,还没来得及沾染上旧式军队的恶习。而且他们在黄埔军学堂除了学习军事、军法之外,还要接受原儒主义的思想教育。
而朱和墭提出的原儒主义,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儒家版的清教运动,当然是比较自律和严格的。
当然了,清教徒作风也不等于是好人......
其实这种比较规矩的军队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打起仗来不够野蛮凶悍。古代冷兵器的战争,对于战士们的个人勇武要求比较高,如果能找到一批反社会人格的家伙冲锋陷阵,那赢面肯定比较大。
所以许多冷兵器时代的将领都会故意放松军纪,由着手底下人去杀人放火。
历史上比较爱民的军队打不过杀人放火的野蛮军队的例子那是比比皆是啊!
朱和墭的这个第七镇虽然比较规矩,但是真的要拎着刀子上阵砍人,还真不一定打得那些“烂人兵”。
但是他们现在是扛着火枪,揣着手榴弹,在火箭炮的掩护下发起进攻的。对于这样的军队而言,纪律要比勇武重要的多!
火枪的保养和使用,糖药的配制和管理,还有火箭炮、锤子炮、加农炮这一大堆技术兵器要管好和用好了,都必须有严格的纪律和管理。
总而言之,朱和墭的这个第七镇就是一支使用新式武器、新式战法,拥有原儒主义新思想的新式军队。
他们在鄞县城内的表现在范承谟这个封建贪官看来,只是莫名惊诧,也许还有那么点不屑......一定是假装的,而且也装不了多久。
但是在同样有点清教徒倾向的于成龙看来,那就无比的震撼了。
这支军队简直就是于成龙理想中的“模范王师”啊!
新大明拥有这样的“模范王师”那无疑就是天命所在了。而康熙皇帝的军队和“模范王师”一比,那就是打到哪里祸害到哪里的“烂人兵”,所以康熙皇帝就是没有天命加持的无道昏君了。
已经被新大明的“铁军”所震撼的于成龙被带到监国行辕,也就是原来的宁波知府衙门大堂上的时候,更加让他震惊的一幕又出现了。
他被人押过来的时候,一身布衣的朱和墭正和底下的兵士们一起吃早饭。
于成龙就看见一个黄衣黄巾的大块头和底下的红衣兵在府衙的大堂外面坐了一圈,一手捧着碗稀粥,一手捏着个发得有点僵的硬馒头吃得正香呢!
也没有什么菜,就是在白粥里面搁了点黑乎乎的酱菜。
而且朱和墭一边吃还一边用潮州话在和一帮大兵聊天,聊得还很开心,大家伙不时发出欢乐的笑声。
如果不是邱荣上去行礼参见,于成龙根本就不会相信这个黄衣人竟然是马上就要当皇帝的朱和墭......
就在于成龙震惊的时候,朱和墭又说了句让他感激涕零的话。
“于成龙?是那个廉吏于成龙吗?”
于成龙那个感动啊!
这可真是遇到明主了!
他在清晨官场上的资格是很老的,在大清入关后不久就考入了国子监,没多久就当了官。到现在都快三十年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2/12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