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第4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1/1274


这支绿旗军虽然是绿营的底子,但是其中有大量来自甘陕绿营的精兵悍卒,战斗力非常了得。王辅臣又是个善于练兵的,把这支兵练得非常强悍。
在建阳水之战中,绿旗军因为酱油打得好,不但得以保全,而且还成了康熙最倚重的主力。
后来编练新八旗时,绿旗军就给一拆为二,变成了正黄旗新军和正白旗新军的老底子。不过这次拆分并不是平方,而是三七开......正黄旗新军拿三,正白旗新军拿七!
如果要拼火力,正白旗新军还真不一定是伪明军的对手。可要是打肉搏......他们可谁都不怕!
图海笑道:“好啊!有你马鹞子这句话,那就没啥好怕的了......卓中堂,皇上说了,安庆这边的仗,以您老为主帅,您看怎么样?”
卓布泰点了点头,道:“那老夫就提个方略吧......正白旗的一万六千人就在建德县藏着,不要露头。诱敌和坚守香口镇的活儿就由咱们镶黄旗来干!
赵军门领着一个固山(由都统指挥)的人马在长江南岸布置,老夫领一个固山守在华阳镇。
再留一个都统交给米制军领着守在安庆南北二城,并且等待反攻时机。
等伪朱三太孙被引到香口镇附近时,咱就开始反击......图中堂、施军门,你俩的水军加上留守安庆的那个正黄旗固山一起从水路进兵,打江边道!
王中堂、费军门,你俩的正白旗新军到时候一分为二,一路在山边埋伏,一路则扑击香山口周围的伪明军,和赵军门来个里应外合......不过记着,一定要给伪朱三太子留条退路,让他走山边道而过!”
“嗻!”
“得令!”
“嗻!”
“卑职得令!”
“卓中堂,您就瞧好吧!”
图海、施琅、王辅臣、费扬古、赵良栋他们几个虽然和卓布泰都是肩碰肩的人物,但是这会儿却都一本正经地行礼应嗻。
卓布泰笑着点点头,然后又拧起眉头对赵良栋道:“赵军门......这一役你的任务最重,要先诱敌,后坚守,万万不能有失!”
赵良栋拱手行礼道:“中堂放心,卑职一准让姓朱的知道什么是咱大清的上勇!”
.......
五月初十,马当棱堡。
一座足可以屯兵数万的简易棱堡,在不到一个月的紧张赶工之后,终于在两天前竣了工。
朱和墭的“监国抚军”大旗,则在五月初十上午,正是出现在马当棱堡的城头。
不过实际上他已经在马当前线呆了十来天了,在过去的十来天中,他一边亲自当监工,盯着棱堡工程;一边还得四处查看地形,甚至亲自窥视清妖的布署。有时候还得抽空关心一下聚集在马当的数万人马的吃喝拉撒——现在可是最容易传播疾病的炎夏时节!
如果一不小心闹出个瘟疫,那这场安庆之战就不用打了。
一连忙活了十多天后,朱和墭总算在马当棱堡里新落成的“茅屋行宫”里面安顿了下来,而且身边还有了大波玲、苍女仆和周玉冰三个美人儿相伴,对于作战心里也有了底儿——清军似乎要在香口镇和他的大明天兵战上一场了!
不过康麻子投入到香口镇的兵力看着也不多,仅仅只有一个固山——根据军师府掌握的情报,一个新军旗
怎么点人马守着个紧挨着长江边上的香口镇,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琢磨着坚守一段时间,然后就乘船撤走。
这应该是边打边退,节节抵抗,最后再战于安庆的路子!
朱和墭这个时候坐在“茅屋大殿”里面,一边翻看着南昌那边的监国府送来的禀帖,一边琢磨着香口镇这边的战事大概会持续多久。
突然,脚步声响了起来,朱和墭抬头一看,就见大波玲“一抖一抖”地走了进来,脚步很急。
“哈哈哈,姑姑,现在还早......”朱和墭的话才说了一半,大波玲已经递上了一份加急军报。
“阿炮,赵良栋那妖头出击了!”
===第372章
朱三太勇来也!(求月票、求订阅)===
“什么?赵良栋出击了?”
朱和墭一听这消息,顿时就来了劲头,连忙从大波玲手里接过第三镇总兵凌宗军差人送来的军报,打开一看,眼睛都闪亮亮了。
“哈哈,”朱和墭一看就乐了,“这赵良栋不愧是巴图鲁啊,还真有一点勇气,居然领着三四千黄衣八旗兵出了香口镇的城寨,向着江边道的辛字堡而来了!”
江边道上现在已经修好了八座堡垒,分别称为甲字堡、乙字堡、丙字堡、丁字堡、戊字堡、己字堡、庚字堡和辛字堡。其中辛字堡是最靠东面的一座堡垒,依托着一条连接长江和太泊泽的小溪而建。
这些小型堡垒说是堡垒,其实就是个营寨,大多是长方形的——南北长,东西窄,差不多能把江边道整个堵上!而北面对着长江的那头又设了炮垒。这样的堡垒通常就驻兵一个营,不过守好了,几千人都别想打下来。再多的兵,江边道上也就摆不下了。
“阿炮,你是不是想斩了这个姓赵的?姑姑可很久没有看你在战场上纵横了!”
大波玲笑吟吟甜腻腻地向朱和墭打听起了战术问题——在朱和墭的后宅里面,也就是她有这资格问这样的问题。因为她不仅是朱和墭的妾,而且还是反清复明事业的合伙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1/12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