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第4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6/1274


朱和墭在后面都看呆了,心说这俩人真的是头一回见面?这个朱天王他不会真是朱三太子吧?那我......
朱和墭正自我怀疑的时候,俩“姐弟”已经哭得差不多了,开始说话了。
“三弟,甲申一别,已经快三十年了......那时候你还那么瘦小,没想到如今长得那么壮了,真是祖宗保佑啊!”
“的确是祖宗保佑,俺从京师出来逃到南京的时候,就去孝陵求过老祖宗,求援保佑俺长得高高壮壮,最好跟关爷一样,这才好为俺爹俺娘报仇雪恨啊!”
“还有大哥,大哥死得好惨......清妖说他冒充太子,判了他一个凌迟处死!你一定要报仇,要报仇!”
“要报仇!必须报仇!俺爹的仇、俺娘的仇、大哥的仇,还有俺媳妇和俺两个儿子的仇,统统要报!”
报仇大概就是他们的共同目标吧?朱和墭心想:“我岳母的仇就是我的仇......”
他刚想到这里,长平公主就问朱天王道:“三弟,你妻子已经不在了?”
朱天王留着眼泪道:“早没了......文村被尚可喜打破的时候就没了。”
“可曾续弦?”
“还未续弦。”
“哦,”长平公主马上把自己的女徒弟杨小淇推到朱天王跟前,“三弟,你看她怎么样?她叫杨小淇,是彰武伯家的女子,虽然自幼家道中落,却一直跟着我,是我的弟子。也算知书达理,还会些武艺。我本就寻思着三弟你如果没有娘子,便将她许给你了。没想到你俩如此有缘,你眼看就是九五之尊了,也还没有续弦......”
朱和墭一听这话就有点急了,心道:“你个长平公主说的好亲就是这个吗?给我找个小妈!”
他这正着急呢,朱天王突然冲他嚷起来了:“吾儿,咱们有麻烦了!”
朱和墭一听,没好气地说:“阿爸你莫急,有儿子在,什么麻烦都不怕!”
“是吗?”朱天王又嚷嚷了起来,“三和子,万先生,你们快出来......快把康麻子要在南京开咨议会和黄太冲献《明夷待访录》的事儿和中书令说说!”
===第345章
不装了这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求月票、求订阅)===
“世子爷,这本《明夷待访录》其实是梨洲先生写给将来推翻满清而复中华的明君雄主的——这人肯定就是您了!可是没成想,他在接到您的英雄帖后,还没来得及出门,就被清妖的浙江总督范承谟给堵了。所以梨洲先生才派充宗先生、石园先生各带八位高足,带着《明夷待访录》的抄本离开宁波,日夜兼程往江西和湖北而来。
而他自己则带着另一本《明夷待访录》的抄本跟着范承谟去了江宁。本想用这本《明夷待访录》和批判老清妖头福临的言语激怒康麻子,再搞一场腥风血雨的文字狱出来。可没成想那个康麻子居然还挺能忍辱负重,不仅没有杀害梨洲先生,还将计就计地宣布要把他的江宁英雄会开成江宁咨议会。还要在江南搞新政、办新军、兴团练......当然了,这都是瞎折腾,无用功,一定会搬起石头砸自己脚面的。”
晕船晕了一路的诸葛三和,这个时候正和一个长着个阿婆脸,年约四旬,还有点肥胖的瘸子一起,在宁王府的存心殿内和朱和墭说着黄宗羲“被抓”和康熙新政的前因后果。
不过诸葛三和并没有朱天王那么急,他还是那副闻稳操胜券的模样。
而朱和墭则是一言不发,眉头紧锁。
作为后世的一名学霸,他当然知道《明夷待访录》是什么?这就是一本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当然了,朱和墭自己的《原儒》、《天下为公》和《大同》等著作,其实也可以归入资产阶级革命纲领的范畴。
其中《明夷待访录》的重点是建立一个可以保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朝廷。也就是用来指导资产阶级政府的建立。
而《原儒》则是革儒家的命,使之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提供各方面的人才。
《天下为公》和《大同》主要是革产权的命!通过重分土地和宗族集体所有制等方法,达到厘清产权和平均地权的目的。
这“平均”,乍一看好像是反资产阶级的,但实际上并不一定......生产资料过度集中,特别是集中于特权阶层是极度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
在任何形式的封建制度下,生产资料总是会大量集中于特权阶级手中——这些特权阶级要么是军事贵族,要么就是宫廷贵族,要么是宗教贵族,要么是特权官僚,要么是官商。
当这些特权阶级拥有的生产资料占比达到一定的程度,整个社会必然会失去进步和创新的动力。
所以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剥夺这些特权阶级占有的财产,并且进行重新分配。
什么“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那是根本不存在的!如果贵族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那还革什么命?
就连美国这样的国家在它的独立革命中,一样剥夺了大量英国人或忠于英国的农场主的财产,更不用说其他国家了。
而具体到清初的广东、福建,不仅存在大量依附于满清统治的封建特权阶级的财产需要剥夺,而且还存在大量产权不清的生产资料。
以至于在人地矛盾极度缓和的情况下,还有许多人要租地耕种,同时又有许多抛荒土地。
而平均化的重分,在最大限度拉平差距,让所有人都尽可能处于同一起跑线,然后同时再厘清产权,使得国家可以立法保护没有特权加持的私人财产。
与此同时,如果再能有几个可以助力经济腾飞的优势产业——比如瓷器、白糖、茶叶、丝绸、棉布、铁器等等。
那就是相当理想的资本主义开局阶段了!
这种理想的开局,在清末民国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当时人地矛盾太尖锐了,同时一两千年积累起来的优势产业已经全部丧失,只能通过出口初级农产品获取一点点外汇用于工业化......
而在清初......可以这么说,你只要随便一搞,资本主义就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6/12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