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第3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3/1274


但现在,那些盾车距离还远......
与此同时,吴三桂军阵中的百余门千斤以上的将军炮也发出怒吼了!
这些千斤以上的将军炮发射的都是三四斤重的石弹,火力可比清军的大炮猛多了。而且它们射击的目标也不是缓缓移动的车辆,更不是布列在清军阵前的大炮,而是刚刚摆好的清军步阵。
一枚又一枚三四斤重的石弹,呼啸着破空而至,重重打在了那些“已为奴才”、“已为包衣”和“将为包衣”的绿营兵身上——绿营兵哪怕是当了奴才,也低于包衣奴才兵、八旗兵!
所以挨炮子的事儿,必须他们先上!
不过大清主子还是为绿营奴隶兵们准备了“防炮盾车”的——就是普通盾车,摆放在“绿奴才”们的前方,再配合上绿营兵专用的虎头盾牌。
这样大部分绿奴才就看不见吴军的大炮正在开火了......看不见,当然就不用怕了。
而且就算害怕,现在也只能挺着挨炮轰!
因为包衣奴才兵和八旗兵,现在就在他们身后压阵,谁敢后退半步,就是格杀勿论啊!
好在吴军使用的石弹落地后不会再弹起来,只会化成四散飞溅的碎石,虽然会打得绿营奴才们头破血流,死相难看,凄惨的叫声顿时就在绿营奴隶兵的阵地上响起。
但是“绿奴才”们还能顶住,因为后面的包衣奴才和八旗奴才还是很安全的。只要二主子、大主子们没事儿,绿营奴隶还有什么好抱怨......顶着就是了!
而就在这些“绿奴才”们觉得伤亡尚可忍受的时候,前方忽然响起了一阵刺耳的唢呐声。然后“大总统......万岁”的口号声便嘎然而止了。
有些绿营兵透过盾车之间的缝隙向前张望,就发现那一排闪闪发亮的“铁盾车”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停止了前进......就在约莫二百步外!
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发生了吧?
这些“绿奴才”刚想到这里,那排铁盾车后面就忽然传来了一阵轰鸣,然后就看见数十上百个黑点以极快的速度凌空飞起!
===第304章
活捉康麻子打倒大清朝

(求月票求订阅)===
天雷锤落,奴才梦碎!
随着几声巨响,绿营奴隶兵密集的队列当中,突然就腾起了一团团的浓烟。这些绿营兵以营为单位,摆出了一个个密集的火枪、弓箭在前,大刀长矛在后的方阵。那些从“装甲盾车”阵后面飞出来的黑点,有一部分就落在了清军右翼,靠近建阳河的几个绿营兵方阵当中。
只看见腾起的烟团散去,
缺口之中,全是被炸翻的死人和满地打滚、惨叫、浑身是血的伤员。
这一轮臼炮齐射,总共打出了上百枚超口径天雷锤,虽然只有不到二十枚命中了几个清军方阵并且炸响。但是这些炮射的天雷锤可不是一般的厉害,都是大家伙啊!每一枚都填装了八两高品质的糖药和差不多同样数量的铜子儿。
一旦炸猛了,那就能放到一大片绿营奴隶兵啊!
这可是人间惨剧,一心为奴,结果奴才没当上,小命就送掉了。
而且......大清朝好像也没有追赠奴才、包衣奴才的规矩啊!
也没听说哪位大清汉人名臣在死后追赠一个包衣奴才当的......更别说他们这些绿营小奴隶了。
这可真是天雷一响,爷娘白养,奴才梦碎,汉奸真惨啊!
而几个原本排列的还算整齐的绿营奴隶军阵,这一下子就乱成一团了,绿营汉奸们也知道不对了,纷纷哭喊了起来。
“天雷!是天雷啊!”
“天雷来了,快躲啊!”
“快躲,快躲......没命啦!”
嘴里喊着快躲,但实际行动却是没头苍蝇一样的乱撞。往前躲好像是送死,往后躲包衣奴才兵手里的刀子可不管你那么多,同样是送死——现在大清兵的军法虽然不比当年了,但是包衣奴才杀绿营的刀子,还是锐利的很!
所以他们乱归乱,但还是没有人敢逃跑!
而对面指挥装甲掷锤兵的吴世琮发现挨了自己一轮“锤击”的清兵竟然没有逃跑,火气也上来了,立即下令道:“再给加十轮......妈拉个巴子,老子就不信了,你们这帮连狗奴才都不配的绿营兵会那么勇!”
“得令!”
他的亲兵大声发喊,然后其中的几个飞奔着去继续传令。
而吴世琮也没在炮阵监督放炮,而是领着剩下的亲兵在一个大型的掷锤兵空心方阵中巡视——他所率领的装甲掷锤炮兵总共有五千多人。这个数目的兵力可以展开的正面当然不是很宽的,也就是百余辆铁甲盾车并排的宽度(两辆车之间还有些空隙),差不多是一百来步。
这点宽度相对清军的正面来说,那只是一小段。所以吴世琮不敢攻清兵的正面,那样会被清军包围。他采取的战术是沿着建阳水攻清军的右翼。在部队压上去以后,就立刻展开一个空心大方阵。准备迎击清军的反扑!
这个大空心方阵和那个由四十八个掷锤兵组成的小方阵,在原理上是一样的。都是用长枪兵、刀牌兵组成“阵墙”,然后将火枪兵、弓箭手置于第二线,将掷锤兵置于第三线。
有所不同的是,组成这个方阵的四个“边”中的一个是装甲盾车和推车的壮汉。
那些个壮汉都是吴军的战士,把车推到位后,就从车上取出大刀、长枪、盾牌、火枪、弓箭、手榴锤把自己武装起来了。然后依着盾车展开防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3/12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