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第3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6/1274


这小老头笑嘻嘻的向朱和墭作揖,压根就没想过今天的这番约定,将来会为他的家族带去一个长久传承的王朝......
随着朱和墭说出了“带着天雷下南洋”的话,酒席上的气氛就变得越来越热烈了。一帮潮州大族的首领都七嘴八舌的议论了起来,都觉得跟着朱和墭很有搞头。
朱和墭也觉得火候差不多了,于是就对邱辉、陈永华二人道:“丈人、陈军师,现在广东全省即将平定!
我希望可以开一个万族大会,将广东十府一州的大姓首领都请到广府,共商国是,并且请他们一起来支持朝廷的均田、均税、均役,支持朝廷的北伐。”
说是“万族”,其实就是个号称。广东十府一州根本出凑不出一万个大姓,能有三四千个就不错了。
而将这三四千个大姓的首领召集到广州开会,与其说是请他们支持,不如说是表面大明朝廷对广东地方的掌控达到了一个相当强的地步。
另外,这些大姓首领都是读书人。朱和墭把他们找来,正好可以向他们宣传自己的原儒主义,同时还能推动以族学为基础主的教育体系的建立。
宗族这个体系,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所发挥的作用,有点类似西方基督教的教堂和天方教的清真寺......不仅可以把人聚集起来,还可以提供一些基础的公共服务,比如低层次的裁判、基本的教育和救济。
这些服务要靠中世纪的官府来提供,那是比较困难的,而且还非常贵。
不过和基督教、天方教相比,宗族的组织体系不是很健全......基督教、天方教不仅有基层,还有中上层。基督教有各级主教,天方教有法学家和哈里发构成的体系。
所以他们讲起道理来就比较有力了!
而朱和墭为了宣传自己的原儒主义和传播自己的“法术”,肯定要建立各级学校。现在正好可以用儒家学校作为宗族体系的中上层,用提供高级教育和出人头地的机会为手段,建立起儒家的中上层体系。
这样儒家以后出门讲理的时候,也能人多势众了!
“那得开多久啊?”
“是啊,兵贵神速啊!万一吴三桂一鼓作气打到南京了......”
邱辉和陈永华的言语当中都有点担心,担心吴三桂人太猛,一口气打到南京去了,那朱和墭的麻烦可就大了。
“放心吧,”朱和墭笑道,“吴三桂这个老家伙胆子小的很,不敢一鼓作气的。我们只管安安稳稳的过年、开会、练兵......明年夏天开始北伐都来得及。”
......
“阿嚏......”
正端坐在沅州府芷江县城内的大总统行辕内的吴三桂没来由的就打了个喷嚏,可把身边的几个谋士还有儿子吴应熊吓一跳。
“父亲,您没什么吧?”
吴三桂摸了摸自己的大鼻子,“没什么......就是鼻子有点痒。”说着话,他将手里的一份康熙皇帝的明发上谕递给了吴应熊,“这个杨起龙是你的人吗?他到底是什么来路?”
吴应熊苦笑道:“这人的确是孩儿的一个朋友......也不能算属下吧,虽然孩儿推荐他当了个西选官。不过他当年在北京混得风生水起,要弄个官身再容易不过了。
您要问他是什么来路?孩儿其实也不是很清楚,只能猜他可能是明朝的某个勋臣或是宗室之后。因为他知道很多宫里面的事情,还有许多明朝的遗物......哦,他还曾经冒充过朱三太子。”
“冒充朱三太子?”吴三桂一愣,“他会不会......”
“不会,”吴应熊摇摇头,“年纪对不上.......他才三十来岁,不可能是朱三太子。
不过他的反清态度极为坚决,显然是恨极了大清朝的。”
吴三桂想了想,看着儿子,“那他是反清更坚决,还是复明更坚决呢?”
吴应熊一愣,“父亲,您怎么问这个问题?难道他......”
吴三桂将一张信纸递给了儿子,“你看看,这是杨起龙的字迹吗?”
===第251章
吴应熊你怎么也学坏了(第四更)===
吴三桂递给吴应熊的信是杨起龙写给刘玄初的,他们两人之间还保持着秘密的联系渠道——当然了,这个秘密渠道朱和墭和吴三桂都是知道的。
不过吴三桂并不知道杨起龙就是杨秀清,而且他现在还有了招揽杨起龙的心思。毕竟人家是大清朝廷权威认证的天下第一军师,这风头都快超过朱和墭麾下的诸葛三和了。以至于都有了这样的传闻:起龙三和,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吴应熊接过杨起龙的信看了眼,点点头道:“对,这笔字就是杨起龙的......”他话说到这里,忽然就愣住了,然后猛地起身,“什么?他和耿精忠谈出了那么大的奇谋!”
原来杨起龙在信里面提到了那个“耿精忠装忠诚成精”的大方案!
吴三桂笑了起来,“真是人才啊!为父正不知该如何进取武昌呢,他居然就送上这么个奇谋......莫说都成了,只要能成功三成,武昌就是为父的囊中之物了。有了武昌这个九省通衢,我家进可得半壁江山,退能有三分天下。儿啊,你要当皇帝啦!”
历史上吴三桂的反造得有点怂,被康熙卡在湖南难以进取,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无法控制长江水道,也没有把握打下武昌坚城。
而没有武昌这个九省通衢在手,你让吴三桂直接走荆州北上中原,把握其实是不大的。
而武昌这个九省通衢一到吴三桂手里,荆州八旗根本不在话下——只要能有一支堪用的水师,沿着汉水一路北上,同时在沿途修建堡垒,就能把荆州八旗逼到襄阳去了。
另外,武昌占据九江的上游,大军随时可以走水路扑击鄱阳湖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6/12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