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第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1274


尚之信认真地点点头:“对啊!我就是大清忠臣啊!现在大清朝像我这样的忠臣已经不多了。”
尚可喜哭笑不得,“忠臣有养寇自重的吗?”
尚之信笑道:“我养寇不是为了自重,我本来就重......我养寇是为了避免三藩被逼反!避免三藩被逼反,则是为了保大清江山,这才是忠臣啊!朝中那些天天鼓动皇上削藩的,个个都是奸臣!”
“俺答公,”尚可喜摇摇头道,“满洲天兵无敌,你太年轻了,不知道他们的厉害啊!我们三藩打不过他们的。”
“天兵无敌的是四九臣内那伙旗下大爷的阿玛和法玛,还活着的大都跟您老差不多年纪了,不是现在正当年的满洲人了。”尚之信一脸的不屑,“阿玛,我在北京城住那么多年,还不知道那里的满洲人有多大本事?而且大清这些年真是宿将凋零,能臣不出啊!鳌拜给弄死后还诛连了一大批,都是还能打一打的。这些人都没了,朝中还有谁用兵比得上平西王?
我看就平西王一个藩,他们都对付不了,如果三藩一起上,大清天下多半是保不住的!
现在有个朱三太子,如果能好好养着,说不定上上下下都能对付过去,这不皆大欢喜了?阿玛,现在您知道我的一片苦心了吗?我真是大清天下第一忠臣啊!”
“这个......”尚可喜还真的驳不了儿子的话了。
他的狗头军师金光金老头也一样没话可说。
尚之信则拈着自己的小胡子,思索着道:“金先生,您刚才说潮州那个朱三太子的身份不真?”
“的确很可疑,”金光道,“没有直接可以证明朱三太子身份的人证,物证也只有一块定王腰牌,这东西很容易作伪。”
“唔,”尚之信想了想,“那怎么才能办成铁案?”
“如果能拿到记录朱三太子姓名、生辰、生母、稳婆和出生时的执事太监等人姓名的玉牒,那可信度就高了。”金光道,“另外,如果还能有一枚崇祯皇帝传下的印章或几件御笔为证,那就更好了!”
“好!”尚之信点点头,一本正经地说:“为了皇上的大清江山,为了不辜负先帝的信任,这忙我们得帮啊!”
===第二十二章
??康熙皇帝您还圣明吗(求收藏求推荐)===
康熙十年的八月十三,中秋将至,鳌拜的三周年忌日也将至了。
十九岁的麻脸天子玄烨还记得,自己是康熙八年的五月将不可一世的权奸鳌拜给一举铲除,从而将大权牢牢掌握在手的。不过他一直觉得自己应该当个仁君,所以在逮捕了鳌拜之后没有将他明正典刑,而是让人折磨了这个逆臣快三个月后,才恩准鳌拜在中秋节病死狱中的......好去下面和他死去的家人们团聚!
真是皇恩浩荡啊!
这件事儿干得可真是漂亮,既得了仁义之名,又给了鳌拜一个体面,还顺带着出了口恶气,同时震慑住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这三个宵小,不,是宵老宵大!让他们别起什么异心,老老实实的配合削藩!这样说不定可以饶他们三个善终......马上善终!
但是今儿康熙坐在乾清宫南庑房中的南书房,就是抓捕鳌拜的那个南书房内等着翰林院掌院学士熊赐履来讲三国演义时,却突然想起了那个十恶不赦的权奸鳌拜。
那鳌拜虽然坏到了家,但是他对三藩和明朝残余势力的威慑力还是很强的。他在的时候,朱三太子、朱三太孙什么的,可不会闹得那么大,更不会有什么诸葛亮的后人来保朱三太子、朱三太孙!
而且鳌拜这个权奸一定能搞清楚到底是真有什么厉害的朱三太子、朱三太孙,还是尚可喜、尚之信、尚淑英一家子在广东养寇自保!
原来尚淑英、邓光明所上的题本和奏折,还有汪德平、刘进忠、薛章、凤鸣山等潮州府的武官员或联名或单独所上的题本,现在都已经到了北京,全都摆在了康熙皇帝的案头这可真是一大堆的题本、奏折啊!
之所以会是一大堆,那是因为这次出现在广东潮州的朱三太子、朱三太孙很不一般,不是旋起旋灭,而是反反复复的折腾,事儿还越闹越大,而且还发展迅猛。
从一开始的活捉朱三太孙一名,到后来的朱三太孙被同党劫走,再到后来朱三太子、朱三太孙、诸葛军师一起大闹揭阳县,还在贵屿都以空城计击破续顺公府旗兵......虽然邓光明最后经过苦战总算将朱三太子、朱三太孙困在了贵屿都城内,但是续顺公府旗兵也损失惨重,伤亡居然高达二百余人!
这可是旗兵啊!
居然一战就损了那么多,这说明什么?这回出现在潮州的朱三太子、朱三太孙战斗力惊人......如果不是尚可喜那老东西和尚淑英那克夫娘们在捣鬼养寇、虚报损失的话!
而另一个让康熙皇帝闹不明白的,当然就是诸葛亮的那个妖道子孙是怎么回事?
又是诸葛神雷,又是秘传空城计......这些东西三国演义里好像都没有啊!难道是看书不仔细给漏了?
为了弄个清楚,昨晚上康熙皇帝连牌子都没翻,而是抱着本三国演义从头看到底,一个字都没落下,可还是没找着什么诸葛神雷、什么秘传空城计的。
不过康熙皇帝还是不死心,今儿干脆让侍卫去通知了翰林院掌院学士熊赐履,让他别说什么四书五经了,改说三国......这可把熊赐履给急坏了!
不会啊!
大栅栏说书的艺人才说三国,他一翰林院掌院学士,从二品的大官,怎么会说三国?马上去大栅栏拜师学艺也来不及啊!
可是君命难为啊!皇上要听三国,熊赐履就得说三国。而且他也知道康熙皇帝是少年英主,不会无缘无故要听三国的。他要听三国,那一定是关系到军国大事。身为“翰林院说书”,熊赐履就得好好说,努力说,一定要让这位少年英主从三国演义当中得到一些治国理政的道理。
所以熊赐履只好硬着头皮,带上一本三国演义,就往康熙皇帝所在的南书房来了。
当他抵达的时候,才发现中和殿大学士图海、金巴泰,保和殿大学士索额图、李霨,华殿大学士对喀纳、冯溥都已经齐聚南书房,一个个垂手落肩在那里站着。
这是什么意思?熊赐履心想:“那么多人一块儿听我说三国?我说的不好他们不会笑话我吧?”
熊赐履心里没底,但是该进的礼数也不能落下,进了南书房后,先恭恭敬敬的跪下,然后把随身带来的三国演义搁一边,再给康熙皇帝叩头。
叩拜完毕,听见康熙皇帝说了句“平身”,才拿起三国演义,从地上爬起来。
“熊赐履,”这时康熙皇帝一本正经的开口了,“朕想考考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12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