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第10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8/1274


“不够啊!”诸葛军师笑了笑。
“不够吗?”朱和墭回头瞅了眼老军师。
诸葛三和点点头:“还得多生养一些!圣上,七大藩王都是异姓王啊!不仅是异姓,而且还都是异族!自古以来,藩王造反作乱的可不少,其中的同姓王之祸还能用推恩之法慢慢的化解,这异姓异族之王......老臣不是说他们一定会反,但最好还是能用同姓王把他们看起来。”
诸葛三和是能掐会算的,当然知道自己活不长了......他这辈子当然是无憾了。他本是个江湖术士,又生逢末世,能混个老死榻上,已经算走运了。可谁想到因缘际会之下,他现在所建立的功业已经远超那个不知道是不是他真祖宗的诸葛孔明了。
到了如今,让他老人家放心不下的,当然就是他辅左着朱天王、朱和墭父子所建立的这个新大明天朝了。
虽然诸葛三和也算是新大明的创建者之一......而且还是那种将来头像可以上钞票的建国英雄之一!但他还是不大理解自己参与创建的新大明到底是个什么国?
这个国啊,有太多的新事物、新制度、新学问,甚至它所存在的这个世界,对诸葛三和这样的老派人物来说,也是新的。
所以他很不理解,也有点担心,担心这一代雄主名臣都逝去之后,庞大的天朝帝国会分崩离析......始皇帝死而地分的事儿,说不定会出现在新大明天朝身上。
因为在他看来,现在的新大明天朝实在太大了,而还在不断膨胀,这种膨胀的程度,和当年大秦兵吞六国,建立一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大一统王朝时的膨胀都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好在朱和墭建立的这个庞大天朝并不是完全大一统的一元化国家,而是由直省、内藩、外藩等多层体系,一环套一环所组成的半集权半封建的国家。
这样的国家在诸葛三和看来,和当年汉高祖建立的西汉有点相似,只是又扩大了许多倍,虽然不至于和秦朝一样崩于一夕。但却很容易在雄主崩逝之后陷入混乱,就如同当年西汉的七国之乱。
但是西汉的七国之君毕竟都是刘姓诸侯王,再怎么打,天下还是姓刘的坐。而如今新大明的七个内藩之主都是异姓异族!
虽然在大明的外藩当中,已经有商、殷、缅、吕等四个同姓藩国王,以后肯定还会分封更多同姓藩国王。
可是这些同姓藩王都封得很远,而且封国力量都不大,一旦天朝本土大乱起来,他们根本就无力回援。
所以诸葛三和想来想去,也只有劳烦朱大皇帝和阿努夫人再努力一下,多生几个儿子出来去当同姓藩王。
诸葛三和斟酌着道:“圣上,这次如果能把噶尔丹从叶儿羌诳到碎叶城去,喀什噶尔、叶儿羌、于阗三块地盘和所获的噶尔丹的部众千万不能再交给某个蒙古王爷了!要不然草原和高原就会连成一片......得把它们隔开了。”
“军师所言极是!”朱和墭连连点头,似乎非常同意诸葛军师的分析。但实际上他对那些封在草原、高原上的蒙古王的势力根本不担心。
因为时代已经变了!
一方面大明的陆军已经开始换装配备定装木塞弹的线膛枪了......朱和墭送给胤礽的枪都是换装下来的旧货!
另一方面,新大明开国后,利用国内人少地多的机会实行的均田制,也让大明朝廷对三京二十省的土地、人口的掌握,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程度。而且还在相当程度上拉平了社会上的贫富差距,使得大部分人都处在一个相对公平的起跑线上。
而且这种平均,并不是以新大明朝廷严重侵犯私人财产的方式达成的。所以不会让人们对发家致富感到恐惧......
根据朱和墭的经验,这种财富比较平均,阶层也没有固化,机会相对也比较多,而且各种资源(包括资本)总量和人均都非常丰富的状态,简直就是天选之国的开局啊!
南北战争后的天选美利坚,也不过如此!
拿着这么一手好牌,哪怕没有朱和墭的科技金手指,新大明的三京二十一省应该也能在18世纪跨入工业化的大门。
一个工业化的天选之国用得着担心一群能歌善舞的草原民族?
实际上,朱和墭拉拢蒙古人主要目的是想搞点能游牧的“殷家人”去遏制美利坚合众国!
不过和阿努多生点孩子朱大皇帝也没什么意见,他想了想,皱眉道:“还缺俩儿子......”
不是朱和墭缺儿子的,而是阿努缺儿子!
阿努现在控制着顺义王府,遥领着河套草原上的各个蒙古部落。而名义上的顺义王噶尔丹的儿子色布腾巴尔珠尔。如果让阿努把一部分顺义王府所辖的土地人口分给她为朱和墭生的儿子,那是没有什么难度的......只要给色布腾巴尔珠尔相应的补偿,比如钱财、俸禄、王府、田庄什么的,总是能皆大欢喜的。
但是要让阿努把儿子的产业分给和她没有血缘关系的外人,这就是两码事了。
“是三个!”诸葛三和低声道,“至少三个......圣上不觉得顺义王的地盘太大,部众太多吗?最好能够一分二。可以在靠近宁夏的河套草原上封一个同姓王,这样就能隔断顺义王府和河西、青海、科布多的联络,而漠北的察哈尔-喀尔喀诸部和绰罗斯家矛盾重重,不必担心他们联合。”
虽然诸葛三和所出的计策都已经过时了,但朱和墭还是连连点头,“军师,您放心......我一定会想办法的,即使阿努生不了三个儿子,我还可以让贝佳馨的儿子迎娶阿努的女儿钟齐海。让这小子去吃钟齐海的软饭,你看可好?”
“这样也好,这样也好。”诸葛三和连连点头,随后话锋又是一转,眉头微皱,“圣上,您给胤礽的东西和钱财是不是太多了一些?您难道巴望着胤礽会和康熙父子相残?”
“军师难道没有这样的想法?”朱和墭笑着反问。
“哈哈哈......”诸葛军师“坏”笑了起来。
其实朱和墭没这想法......他帮助胤礽纯粹是出于伟大的父爱!是一个“父亲文明”对他的“迷失的儿子文明”的爱。
在朱和墭看来,胤礽的西清毕竟还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西清如果能在西域发展起来,在西域建立一个华夏分支,对于大明这个“父国”而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别的不说,西清至少可以充当抵挡天方教东进的壁垒!
光是这一点,它的存在就很有价值了。
另外,因为康熙进入印度后,开始实行“五八旗”制,也就是走文明的融合路线。最终会融合成什么样子?朱和墭也不大清楚,但是依靠儒宗建国的西清,多半还是可以在西域挺住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8/12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