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大清朝第1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1274


邱辉听得有点糊涂,“整理土地是为了均田这开厂子、办学堂和大同有什么关系?”
朱和墭笑着解释道:“当然有关系了!先说学堂,学堂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也是我们传天下为公、天下大同之道的地方。如果办好了不仅可以为我等原儒培养后继之人,还能让揭阳、潮阳、澄海、惠来四县的少年有书可读,读了书将来才有机会出人头地啊!
再说办厂,小婿打算先办起来的,就是火硝厂、火药厂、酒厂、铸铜厂这四个厂子不过小婿不打算吃独食,钱是赚不完的,大家一起赚,一起发财才是大同啊!
所以这集硝、制造颗粒状火药、甘蔗酿酒,还有铸造铜钱和铜器的手艺,都是可以传给潮州四县的乡亲的。当然了,拜师学艺的规矩还是要讲究的,等学徒们艺成出师后,就算他们要自己开买卖,我也是支持的。”
听朱和墭说到这里,邱辉已经明白了,他点点头道:“办学堂、办工厂都是为了收徒传艺。这师徒关系一成,那可就是一条船上的人了!”
那是啊!
朱和墭什么人啊?朱三太孙!谁要拜他为师,那就是朱三太孙的徒弟,朱三太子的徒孙,崇祯皇帝的增徒孙!
朱三太子、朱三太孙要失败了,那崇祯皇帝的增徒孙们怎么都得连坐个满门抄斩吧?
而且大清朝这些年在潮州干的事情的确不地道,莫说和大清为敌的潮州人了,就是投靠大清当狗的潮州人有几个落得好下场了?
所以这师徒名分只要一成,这些徒弟和他们背后的一个个宗族,就会变成朱和墭的死党,自然也会接受朱和墭的“大同化改造”。
当然了,朱和墭的“大同化”也不是要拆散潮州宗族,而是准备以宗族为单位,推进潮州的大同化。以宗族为单位分配土地,开办族学,摊派税收、徭役和兵役,并且扶着各宗族兴办火硝厂、火药厂、酒厂、铜厂等手工工场,另外,朱和墭还打算利用自己的化学知识帮着潮州的海盐、白糖两个产业升一下级,从而形成几个高附加值的优势产业。
这样朱和墭不仅能通过“大同化改造”把潮州的宗族组织起来,而且还能实现产业升级和普及教育,真是一举多得啊!
而潮州这边一做起来,那么同样的模式就能复制到整个广东了。
这个时代的广东其他地方也和潮州差不多,都给大清朝折腾的够呛,都是宗族社会,而且都还没彻底躺平!
只要能把广东整合成一个“大同社会”,达到人均产值、收入和拥枪都超过美利坚的水平,那么推平满清当然不在话下了。
等推平了满清,“潮州式大同”也还可以推广到全国!
现在全国人口也就三四千万,土地还那么多,而且还拥有丝绸、棉布、茶叶、瓷器、白糖这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高端产业”,周边还有一群“预备殖民地”,比起南北战争前的美利坚也不遑多让啊!
有什么理由不能截了美利坚的胡?
想到这儿,朱和墭脸上的笑容可就难以掩饰了!
而负责管理台湾民政的陈永华一直在仔细倾听朱家父子和邱辉等人的话,越听越觉得这个“大同化”有搞头!
不仅可以在潮州搞,也可以在台湾搞搞好了,台湾岛上的不到二十万人口也能当成三十万、四十万来用了。
就在陈永华想向朱和墭讨教“甘蔗渣酿酒”的买卖怎么做,想在台湾复制的时候,钦州湾龙门岛的“岛主”陈上川却先开口了:“监国、世子爷、邱制军,这个天下大同可以慢慢搞,眼下的当务之急还是怎么打败尚可喜、米思翰这两个鞑子头的大兵啊!我可听说他们现在正在调集广东、福建两省的大兵,眼看着就要压上来了。”
揭阳之战好像把广东的清军打怕了,虽然棉湖寨那边的尚家军主将换成了尚之孝,但是这哥们好像比尚之信还怂,趴在棉湖寨动也不动。
而广东提督严自明则在普宁躺平,潮州总兵刘进忠则回海阳躺平,邓光明和张梦吉率领的续顺公府旗军则在北溪上游躺平一圈躺平兵,让朱三父子也有点无可奈何,所以就只能先“种一下田”,搞一搞大同了。
不过既然陈上川提到了这个问题,朱和墭倒是想听听他的意见。
朱和墭问:“陈总兵,依你之见,我等当如何应付广东、福建两省大兵?”
陈上川道:“世子爷,臣建议先在揭阳岛四周修筑营垒木栅,囤积粮草火药,以做长久之计,并诱敌来围。待尚可喜大军抵达后,再以偏师民兵依托营垒与之对峙,同时分出精锐数千与臣合兵,同取海外琼州大岛,以为抗清之根本!”
===第八十二章
???要海南岛还是要珠三角呢(求收藏、求推荐)===
什么?以海南岛为抗清根本?
这能行吗?
朱和墭很怀疑啊!他前世虽然知道有网络穿越什么的,但是却没怎么看过,当然也不知道“临高五百君子”的传说。所以对于以海南岛为根本是没什么兴趣的海南岛有什么?国际旅游岛吗?
反清复明不能靠旅游业,得靠重化工业,譬如佛山的铁业、澳门的炮厂,还有朱和墭自己的甜火药、黑火药和火硝。
所以朱和墭心心念念的还是珠三角!
不过尚可喜这只大老虎现在还蹲在广州城,朱和墭也不敢去搏广州他的军队虽然很强,但是要以一搏十打广州还是太托大了。
可是尚可喜要一直蹲在广州不动弹,朱和墭又该怎么打开局面?总不能一直在潮州这里拿着半个县的地盘搞大同主义吧?
可是尚可喜不动,朱和墭又能咋办?总不好给尚可喜发个帖子,请他来打揭阳吧?
朱和墭琢磨着怎么把尚可喜从广州城里哄出来的时候,陈上川又开口了:“世子爷,其实这琼州府也不是很差,虽然早年大家都当那里是天涯海角,是流放罪徒的远恶之地。但是自大明建国以来,一直有来自两广福建的移民登岛,所以岛上的汉人人口不断增长。时至今日,琼州府的人口不下三四十万,怕是不在潮州、惠州之下啊!”
“什么?”朱和墭吃了一惊,“琼州府怎么有那么多人了?”
陈上川闻言苦笑道:“世子爷,不是琼州府的人多了,而是别处的人少了琼州因为孤悬海外,在明清相交的乱世之中还算太平。再加上又是出了名的瘴痢之地,满洲人也不大愿意去,所以琼州的百姓才得以逃脱一劫。
而且满洲人的迁界在海南岛也网开一面,只是环岛立木,并且留了海口一港以通雷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127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