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宋第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191


李存不是不知道,这么干,肯定后患无穷。
可谁让李存手上没有治理的人才。
难道让李存用这些大字都不识一个的大头兵去治理吗?
李存估计,他要是真这么干,肯定很快就会搞得民众怨声载道,甚至是恨他入骨。
现在,李存已经不敢奢求别的了,他只希望能招募到一些失意的文人,然后让这些文人充当留守部队的参谋,免得这些头脑简单的大头兵被这些赵宋的旧官卖了还帮他们数钱。
有人可能不解,李存都已经这么缺人才了,怎么还只用三天时间招募人才?
那是因为,李存没时间了。
现在已经是十一月二十四了。
再有一个多月,就是正月,那时童贯就会率领赵宋王朝最能打的西军南下。
在此之前,李存必须打到镇江封住宋军南下的通道,如果可以,李存甚至都想打到淮河一线,彻底封死宋军从东线南下的道路。
如果赵宋还能再给李存机会,李存肯定要逆江而上,自己占领襄阳,乃至整个荆襄地区。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想打到这么远的地方,在这个没有先进交通工具的时代,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所以,现阶段李存也只能是怎么快怎么来了。
当然,李存也不可能一直这么管理自己打下来的地盘。
等到李存真的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地盘了之后,李存肯定会搞科举,选拔人才的。
现在嘛,也只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
===第三十九章
梁小娘子(求追读)===

跟方腊完全切分开了以后,李存才发现方腊的好处。
想当初在青溪时,李存派出去拉人的人,每天都能很轻易的就能拉到人来加入虎贲军,短短四五十天时间就叫李存拉起来了一支三万多可战之兵和近十万军属的庞大队伍。
可以说,那时虎贲军的发展绝对是日新月异。
后来李存总结,那时人之所以那么好拉,主要是因为,涌入青溪的几乎都是得知方腊已经举起了起义大旗奔着追随方腊起义而去青溪的义士和活不下去的民众,这种情况下,也顶着起义旗帜的李存,派人过去的人一招,他们自然而然的就来投了。
如今,李存还是原来的条件,可愿意加入虎贲军的人却寥寥无几。
——两天都过去了,也就几百人来应征入伍,而且,这几百人还多是泼皮无赖精猾之徒,他们来参加虎贲军,多是抱得投机的目的。
李存受戚继光所著兵书《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莅戎要略》、《武备新书》等兵书的影响很大。
因此,李存特别不喜欢那种皮肤白净、行动伶俐、看见自己毫不顾忌的人,因为这些人都是油滑之徒,关键时刻靠不住,会开溜,而且还会拉着其他人一起溜。万一被上官抓住,他们又有足够的口才嫁祸于他人。所谓一粒老鼠屎,搅坏一锅汤。这种人在军队中,不但不能作战,反而会起到瓦解军心的作用。
李存喜欢的是那种,黑大粗壮、皮肉坚实的乡野老实的农民,就像御用五傻那样的。
这样的人,训练起来虽然有些费劲,但是一旦练出来了,非常好指挥,而且能打苦战。
基于自己的喜好,李存给这批新兵派去了最严厉的教官,并暗中告诉这些教官,这帮新兵中,如果有人跑了,不要往回找。
李存想看看,这大浪淘沙过后,到底能剩多少金子?
其实——
李存在建德城里没能招到多少人,主要也是因为这是城市,民众生活要相对好一些的城市,而不是农村,很多民众都活不下去的农村。
经过这次失败的招兵,李存也决定了自己以后的发展方针,那就是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
第三天一大早,李存就让张世带队,改去附近的农村里招人。
效果那是立竿见影。
——当晚,张世他们就给李存带回来近两千好兵和六七千军属。
张世跟李存商量,想再在此地停留几天,多招募点好兵。
但被李存给否了。
历史证明,现在当务之急是将宋军挡在长江以北,绝不能让他们渡江,否则起义必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1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