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宋第1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8/191


这使得宋军被挡在长江以北,举步维艰。
附近又没有粮草,还得在别的地方给这五十万大军搜集粮草。
长久以往下去,不可能不引起赵宋的官吏的不满,甚至是引起赵佶的不满。
那样的话,结果显而易见,就是谭稹必定会下岗,甚至会遭到重罚,而且连梁师成和王黼都保不住谭稹。
谭稹唯一的出路就是,在那天到来之前立下大功,这才能将功补过。
所以,童贯和谭稹的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见童贯和谭稹动真格的了,同样顶着巨大压力的刘延庆,沉吟了一下,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故而,我等当从蚁贼内部瓦解蚁贼,方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刘延庆一开口,众人就知道了,刘延庆这是准备用赵宋的看家本领——以招安分化起蚁贼,然后再以蚁贼打蚁贼。….
虽说这招并不新鲜,但这招却是赵宋历年来剿灭农民起义的不二至宝,极为管用。
童贯本来就有用这个办法的意思,听刘延庆先提出来了,他便顺势令行军参谋官刘韐,立即起草招降榜文。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有长江天险在那里隔着,不搞来船以前,这仗想打也打不了。
童贯的行军参谋官刘韐,是进士出身,今年五十四岁,曾在延安代理帅职,击败过西夏的入侵,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人才。
接了童贯的命令之后,刘韐先是组织一众参谋按照童贯的意思以赵佶的名义宣布:撤销苏杭应奉局
、造作局以及花石纲。
刘韐等人商量过后,以赵佶的口吻出了一道御笔,大概意思是:
过去我收买花石竹木等东西,都是朝廷事先发下钱,命令州县官吏们依照私价购买,并且我还多次下令而且严立法禁,不准强买强卖。
最近我才知道,贪官污吏多借此机会违法干坏事,甚至于骚扰我的百姓。
我后悔莫及。
现在,我颁发下这个圣旨,一切收买花石和各种制作供奉之物的行为全部停止,以前设置的奉应局、造作局等机构全部废除,以前奉应局、造作局的官吏全部罢免。
限期十日结束。
不久之后,赵佶接到了童贯的奏章,又亲自下旨将朱勔等两浙地区与花石纲有关的官吏全部罢免。
可以说,赵佶君臣这是将锅全都甩到了朱勔等两浙地区为他收敛花石纲的人身上。
写完赵佶的御笔了之后,刘韐等人又以宣抚司的名义写下了招降榜文。
榜文是这样写的:
近来狂寇窃发,四处烧杀抢掠,为害一方,朝廷哀两浙良民,深罹涂炭,今宣抚司遵奉睿旨,统率重兵,南下剿匪,奉辞问罪,务在救民,不专杀戮,若有无知之人被迫胁从,亦或受花石官吏连累,实属有情可原,尔等各宜奋身,早图归计,有官者,复还旧次,有田者,复业如初。
凶贼眷属,贼中徒伴,若有从良之心,朝廷必降下招安,前罪皆免,一切不问。
若能身率豪杰,别立功效,即当优与官职,厚赐金帛。如能以一州一县来归者,即以其州县任之;如有豪杰以镇江城、江宁城来献,不拘军兵百姓,虽未命官,便与节度使,给钱十万缗,大宅一区……
童贯下令从扬州当地招募勇士,让他们携带榜文渡过长江,深入到两浙地区,四处张贴散发。
同时,童贯又严令各军严防死守,绝不能让虎贲军再过长江。
以宣抚司名义颁布的招降黄榜,陆陆续续地散发到了两浙地区。
童贯等人在扬州耐心等待着好消息。
可是,几天过后,不见对面有半点动静。
童贯等人心里就是一沉,知道两浙的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还要严重,赵宋在这里彻底失去了民心。….
刘韐建议童贯,不能再这样干等下去了,应该马上派人去歙州和江宁府,直接去找方腊和李存,对两大贼@首发出招安邀请,劝他们不要负隅顽抗,接受朝廷招降,坐享荣华富贵。
童贯觉得这个建议不错,于是他亲自起草了两封内容差不多的信。
信是这样写的:
「太傅、领枢密院事、充江、淮、荆、浙等路宣抚使童贯谨致书方腊/李存阁下:
盖闻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得人心者,可以立国,失人心者,罔克守邦。
今大宋繁荣昌盛,雄兵百万,天子圣明,通达古今,并无存亡危机,望汝洞然深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8/19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