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丹仙第2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9/918


见他们一脸的着急和焦虑,元司马主动询问:“究竟出了什么事?”
阿傩道:“我要报仇,我要解救族人!独山部那么多年,一直在掳掠我们傩溪族人,至少这十年,就有好几百人在独山部各寨子里为奴。阿牤古死了,巫医逃走了,独山部的族中精锐也被我们打没了,我不能再等下去,每过一天,我的族人就要多挨一天的鞭子!”
凰飞龙道:“傩溪滩大战的胜负已经传回独山部,我派过去的探子说,有不少独山部民准备进山躲避,还有一些准备向南逃。独山部的南边就是诸真,我怕他们反应过来,肯定会和咱们抢。”
刀南蛇着急的看着吴升炼珠的军帐,跺脚道:“不能再晚了!”
元司马当即道:“那就打过去,一直打到和诸真交会的边界,是不是岫云山?”
三位寨主大点其头:“司马也是这个主意?”
元司马道:“这不是当时战前就敲定的方略吗?独山部上千精兵已灭,再无还手之力,你们还等什么?”
三位寨主瞄向吴升炼珠的军帐,元司马很是无奈,想了想,拉着金无幻到来到军帐前,探头向里看了看,便知吴升根本就就神游物外,无暇他顾,若是强行唤醒,保不齐就要出岔子。
将情况简单说了之后,元司马向金无幻道:“那三个家伙不听我的,只认申大夫。”
金无幻宽慰他:“毕竟是结拜兄弟,司马勿恼。”
元司马道:“不是恼不恼的事,他们若听我的,反而有诈……我的意思,你是芒砀山供奉,申大夫心腹,你说话他们可能会信,你就假意进帐一趟,之后再出来,你跟那三个家伙说,申大夫同意了。”
“这……”金无幻犹豫了。
元司马催促:“军机不能贻误,再说这也是既定方略,有那么难吗?”
金无幻一咬牙,挑帘入帐,悄立片刻,见吴升如同木雕泥塑一般,毫无反应,终于还是硬着头皮出来,当即被元司马拉过去假传军令了。
三位寨主向独山部大举进军的日子里,吴升依旧在观想中,五色灵沙依旧在扑簌簌下落,落在山顶、落在山坡、落在谷底、落在溪边……
吃过那么多法器、那么多灵材、那么多灵丹,甚至那么多法阵,他从没见过如此状况,灵沙已经破了五万,却依旧未到尽头。
一颗被神巫境高修温养数十年、吸取了不知多少真元的本命毒珠,究竟可以转换成多少灵沙?
这个问题,直到他观想到毒珠最后一层时,才总算有了结果。
原本只有法阵才拥有的云纹结构,出现在他的观想中。这个云纹和他过去观想的绝大多数云纹都不相同,反倒有点类似于扬州左徒府门前石兽法阵的云纹——一个动态云纹。
几个圆点在闪烁中渐渐变多,然后游动起来,游动中碰撞在一起,又渐渐合并为几个新的圆点,周围形成几道波浪般的曲线,向四下扩散……
吴升苦苦思索,却始终不得要领,他知道云纹中所蕴含的天地至理,有时候需要机缘才能解开,因此也不着急,等这个云纹定格出来后,在观想中已经牢牢记住,便整体送入太极球。
这个云纹转化成上千粒灵沙,落在了靠近海边的一处岩石下,堆积成一个土堆。
随着云纹被转化,“啪”的一声,毒珠终于被完全吸纳,吴升意识深处隐约传来一声惨呼,毒珠碎成一撮尘土。
九万八千粒灵沙,以及一个尚未领悟的动态云纹,这是毒珠带给吴升的收获,相当于至少三十件上品法器的转化成果,是他修行以来转化灵沙总量的七分之一,直接将他气海岛屿的灵沙总量推向七十五万大关。
灵沙的转换,并非单纯的真元转化,吴升转换吞噬灵沙,也并非吞噬真元,所以并不能指望“吃”下毒珠后,就等若吃下巫医蛇老的修为,更不能指望一步登天。
不同修士的真元修为,都烙印着修行者深深的个人印记,强吃他人修为,就算邪魔妖法也到不了这个地步,假若真吃下去,绝对会与自己的真元相互抵触,以致消化不良。
因此,转化一颗本命毒珠能获得将近十万灵沙,已经远远超乎吴升的预期了。
等他出关的那一天才知道,自己竟在傩溪滩修行了大半个月!
===第五十九章
分肥===
从中傩寨向西南方向行进六十余里,前方是一条东西横贯的山脉,名叫岫云山,如同一堵绵延数百里的高墙,将独山部和诸真分割开来。
站在岫云山主峰绝顶远眺诸真,颇有山水不尽、层峦叠嶂之感,一层又一层高山呈现在视野之中,望之而无尽头。
回首岫云山之北,独山部那些一处处夹在山间盆地中的村落和耕田,更有人间烟火之气,而山南那些莽莽密林,让人总感到幽暗而惶恐。
独山部两万余人,分成十多个寨子,散落在岫云山以北的山间谷地中,经过半个月的调查,占据的土地远远大过之前的预计,因为不停向西北和东南两个方向开拓,开辟出来的部族家园比庸国何止大了五成,直是大出两倍有余!
舆图已经勘绘了出来,各部形势已经明朗。
由庸国向南偏东的方向是连山部,折向西南是苍梧部,两部之间由一条西北至东南走向的芒砀山分界,吴升的封地就在这里。
苍梧部东南是傩溪部,以南北走向的傩溪为界,西南方向是独山部,傩溪部的西南方向,同样是独山部。
独山部和两部之间有傩高山阻隔,在中傩寨这里地势变缓,形成傩溪滩,难怪阿牤古会选择由中傩寨方向进攻,拦腰将傩溪部分成两半。
所以,之前修的道路是一条先向东南二百里,再向西南一百六十里,再向东南四十里,从而抵达中傩寨的道路,全长四百里。
而作为起始点的荚溪木桥至中傩寨的直线距离,实则只有三百里。
当然,并不是说道路绕远了,路修多了,修路要依据地形地势来考虑,直线固然最短,但打通中间的大山、填平沟壑、搭建大桥,难度远超十倍,更何况要以道路来串联各寨,这才是目的,否则修一条没人走的路,又有什么意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9/91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