赝太子第4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3/1756


邵思森死了这事,没人瞒着,一查就知。
而苏子籍叫停抬走邵思森尸体的人,转而去求见了崔兆全,这事一问,自然也都知晓。
想过苏子籍是为了前途,想过苏子籍是为了讨教学问,想过苏子籍此去求见崔兆全的种种理由,赵督监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理由!
他惊讶得直接站起了身:“你是说,他是为了邵思森,去赔小心去了?”
这话问出来,就知道是多问了。
除了这个原因,在这个节骨眼,苏子籍去求见崔兆全,还能为什么?
真想与崔兆全缓和关系,之前十天时间,哪一天去不得?
有好几次,崔兆全甚至隐隐有递梯子的意思,也全被苏子籍无视了,这事自己也是知道。
赵督监不说话了,在宽大船舱内走了几步:“原本以为你是钢铁颈椎,不肯低首,现在还是低头了?”
说话有点是讥讽,可来人惊讶发现,督监这样叹着,似是不满,嘴角却明显含着笑。
赝太子
p
p赝太子
55704dexhtp
===第二百零二章
答应===
钦差船
窗格倾入些光,照亮了一片,在崔兆全面前放着一封家书,没有落款,外面封皮空白一片,但因苏子籍刚才已讲明了,知道这是邵思森留给家人的书信。
崔兆全此时有些怔怔,脸上毫无表情,只低头取出的信,展开了,结果发现除了书信,还有一篇悼友。
漫不经心地浏览着,书信倒罢了,匆匆看过,不过是邵思森对家人一些嘱托,这只是遗言,言辞恳切,能看得出,邵思森临死前必对家人有很多不舍。
“家书的确看着令人唏嘘,邵思森也值得同情,但哪个丧命在海上的人,不值得同情了?
“在大郑百姓的心中,死后入土为安,才能魂安。”
“但海上行船,往往旅途长,又时刻有着危险,稍不留神,就可能染了疫病,为了已死之人而额外开例,需冒着风险。”
“只凭这家书,不足以打动。”
“但不得不说,苏子籍能为友人低头,我也不是不能额外通融。”
说苏子籍指用这信来打动自己,好让自己额外通融,将邵思森尸身运回去,以崔兆全对苏子籍的了解,觉得不太可能。
而苏子籍因此向崔兆全低头,比家书更让崔兆全触动。
高官谁没几个朋友?
可往往官场上的朋友,不到关键时,你根本不知是会在自己落难时拉自己一把,还是插一刀。
“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
能拉一把自己,绝对是至交了,可苏子籍与这个邵思森的关系,有到这个程度么?
而苏子籍其人,经过西南之旅,崔兆全也算略有了解。
就这脾气,在十日能梗着脖子不肯接自己递去的梯子,不肯与自己缓和关系,之前还觉得,这或是仗着背后有赵督监,才会这样。
可有了现在的举动,种种猜测,以及苏子籍的印象,一下就模糊了。
“难道我真错怪了苏子籍,其实他并不是讨好太监,交往有些过密,仅仅只是因为感谢?”
别看结果是一样的,可原因不同,给人的感觉就截然不同了。
能不怕人非议,因赵督监帮忙,就毫不介意交往,这样的人,遇到朋友落难,焉有不拉一把道理?
现在为邵思森尸体求情,与这就一脉相承了。
崔兆全心中翻腾,已将书信粗略看完,放到一旁,又将悼友读了。
这一出手,就明显不同,情感深切,简略得当,全无一处气不足,等读到“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这句时,更不由惊叹,绷不住表情,神色复杂看向站在自己面前的少年。
“此子采风流,当是一绝。”
崔兆全没有立刻说话,再读了一遍,良久才说:“你有如此才,既有此求,我岂能拒绝,断了一段风流?”
有这样的才能,这样的佳话,足以传世,被人津津乐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3/17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