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邪(校对)第3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8/1119

  大概事情说完,赤目真人翻起红眼睛:“五家联手?也太看得起滑头小鬼了吧?”
  这幽冥中的鬼王,无论大小,能成势都是经过数百年乃至几千年的积累。笑面小鬼不过才起事一年,说到天上去他又能有多少实力,值得附近五家鬼王联手?
  雷动明白兄弟的意思,点头道:“一定是笑面小鬼人缘不好。”
  “鬼缘不好,”拈花纠正,之后又加重语气:“岂止不好,简直是太差了!”
  阿七却摇了摇头,讲出了自己的想法:
  一是滑头鬼有钱,外人不知道真相,只能看到这十个月中,所有不津阴阳司出来的游魂都被笑面小鬼买去了,自然以为滑头一脉家底雄厚。只要擒杀鬼王,接下来就是大称称金坐地分赃;
  二是瓶中城有“人”,此城不同别处,无酷律,自由身的鬼民众多,打下瓶中城,之前损伤军卒马上就能得以补充,说不定还有赚;
  三是滑头小鬼坏了“规矩”。幽冥世界弱肉强食,鬼民想要脱离苦海只有从军一途,瓶中城却不理这一套,来者可安居、常住得乐业,这里是安乐世界。就算别家鬼王肯花大价钱从阴阳司买来游魂,到头来也都会逃到滑头鬼城中。
  最后,也是最最要紧的,单以今日实力而论,滑头鬼王还比不得附近任一家鬼王,可他发展的势头实在太惊人,若假以时日、再给他些时间,别家真就没有活路了。
  综合种种,附近鬼王联手夺城全不稀奇。
  “马王爷有想到这些么?”苏景问。当初说好的,苏景这边出钱出人,但建城、起势、打仗等等所有事情都由笑面小鬼负责。
  今日局面,苏景想不到没关系,可笑面小鬼若是全无防备,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早在马王爷第一次去阴阳司的时候,末将和二哥、马王爷就商量过了这些事情。只是谁都没想到的,他们几家联手会来得这么快。这附近五千里,几位鬼王之间恩怨重重,纠葛复杂……它们会因瓶中城崛起结盟不奇怪。可是这么早、这么快就结盟,实在出乎意料。”
  边说,阿七边摇头,他想不通。
  金红云驾飞遁如电,不久之后接近瓶中城。战场铺展六百里,地面、天空密密麻麻铺满阴兵,号角、战鼓轰轰荡荡,喊杀声震天动地。
  凝聚目力遥望前方,瓶中城规模远胜以前苏景所见,当初寒酸的小城郭早就变了模样,四墙绵延城楼高耸,一杆杆大旗当空飘摇,守城兵马精锐,随鼓号命令一次次发动鬼法护城。
  法术浩大且壮烈,万箭遮天、鬼焰如瀑、巨石轰落、风斩飞旋,另还有一座座小山似的巨鬼不停从天而降,杀灭敌军助守四墙……可是不够,瓶中城诸法齐动,却仍不足以消弭敌人的攻势。
  实在太多,蚂蚁、飞蝗般的敌人!斩不尽杀不绝,阴兵悍不畏死,汇聚成潮猛攻不休,前一卒的尸体垫在后一卒的脚下,一浪叠一浪、一浪高过一浪!
  时时刻刻,都有敌人自地面攀上城头、都有敌人突破空中禁法落入城内。
  ……
  五家联军,有三家鬼王御驾亲征,楚江王是其中之一,他率部主攻东方。
  楚江王的中军大帐高悬云端,一道道军情自四面八方传递过来,普通状况自有麾下将军料理,用不着他操心什么,但重大事情就非得由王驾做主不可了。
  一名鬼将入账,跪拜:“启禀王上,四路盟军依约,各家法军结阵蓄势,燃香过后齐齐动法。我军‘天旗杀灭’也已准备妥当。”说着,亲兵捧出小小香炉,内中插了一支香,刚刚点燃。
  幽冥中攻城战最最常用的套路,肉勇在前,法攻在后。先派普通鬼卒冲城,只为消耗守城兵马的法元,反正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性命,前面死些也不打紧;待时机成熟,攻方再动法轰城破禁。
  五路盟军消息往来,约定燃香过后,大家一起动法轰城,以求一举破城!
  楚江王接过香炉,轻轻吹了一口气,香上火头燃烧突兀加快,眨眼就烧下一寸,楚江王收口,把香炉又递给手下。
  他的意思再明白不过,自家的攻城法术,要比着别家早发动“寸香”功夫。
  跟着楚江王站起身来向帐外走去,行走中他解掉了背后大氅,继续传令:“着‘不见真’出营,随本王隐于旗法、混入城去。”说话间,只见他身上衣着悄然变化,两三个功夫,就变成了滑头鬼军卒的装束,而上位王者的气势也随之消弭,他把自己扮成了再也普通不过的滑头兵。
  鬼王身后亲兵见状,略显迟疑:“大王万金之躯……”
  楚江王摇了摇头,不听劝。五位鬼王结盟,以楚江修为最深、实力最强。要抢钱、抢兵自不必说,但除此之外,他还要抢城:抢这座瓶中城。
  要夺宝,就得先抓到笑面小鬼,逼他让宝物认楚江做新主,待其他几家兵马打来时木已成舟,任他们去懊恼!
  楚江王的盘算,先动攻城法术、自己与精锐借法术掩护潜入敌城,寸香过后另外四家的攻城法术齐动,瓶中城必然大乱,趁其乱他要生擒滑头鬼王。
  他敢冒此大险,依仗得自然是自己的修持,是自信却非自大,他的本领本就远胜别家鬼王。
  大王说什么就是什么,亲兵鬼将传令下去,很快千名精锐“不见真”集结云端,见了大王的装束,无需废话吩咐,“不见真”鬼兵个个幻形变化,有的同大王一样变作守军,有的则变成普通鬼民。
  之后每人自袖中取出一面栗色旗帜,身形一晃隐入旗内……只有旗、不见人。
  待会大军发动的“天旗杀灭”,是十万盏法旗汇聚成潮,扑涌敌城,它们混行其中仙佛也难分辨。
  过不多久,香燃将尽,楚江王也取出一面旗帜,正待施法遁形,忽有手下来报:“启禀吾王,紧急军情,东方有阳身人入阵!”
  楚江王吃一惊:“浅寻来了?!”
  不等手下将军回复,突然一声龙吟响彻天地,远远不若真龙那般高亢嘹亮,但充斥怒意、满满阴丧萧杀,十六老爷的龙辇鸣啸!
  龙吟未落,阿七聚元喊喝:“九王妃驾前太子爷爷,恶人磨之主小九王驾到!”
  九王妃是九王的妃,九王的娃娃是太子爷爷。苏景忽然想笑,好像挺乱的。
  想笑就笑了,苏景冲上高空,自东方鸟瞰战场,亮相于万万敌人的目光之中。
  一行,寥寥数人,连一杆军旗都没有……又何须旗帜,随着苏景一起冲天而起的那烈烈阳火就是再醒目不过的大旗。
  金乌弟子,烈火为旗,那火焰烧灼天空的暴鸣声,便是杀伐四方的隆隆战鼓!
  苏景无旗,楚江军却有旗、有的是旗子。就在“阳身人”显身同时,楚江王的香燃至尽头。王命在先军令如山,到了时候就要发动法术,王驾没有新的命令前,大军哪管什么阳身人,主阵将军一声令下,军中浩大法术凝结。
  十万旌旗齐飞,遮蔽一方天空!
  来的不是浅寻,而是“小九爷”,这让楚江王放心不少,狠下心传令:“不必理会……”
  话还没说完,楚江王脸色骤变,一股以前从未体会的凛冽杀机,于毫无征兆中突兀降临,稳稳锁住他的云驾:东方,远处,辉煌烈焰中,阳间来的青年男子手挽长弓,满弦,遥指楚江云驾。
  洁白长弓。
  只有弓、没有箭,但这弓上荡起的杀机刺来,让楚江王心肺剧痛!
第四百七十二章
旗号越大越好
  楚江王算不得什么大势力。
  但他在幽冥拼杀了千百年,数不清打过多少硬仗、恶仗。他率兵出征十次,倒有八次敌人都妄图冲袭云驾、想要将他斩首于中军。时至今日,楚江王还活着,依旧把自己的中军大帐摆放在醒目之际的高高云上。
  楚江云驾从不曾被敌人攻破。
  云驾不是简单的飞遁法术,而是真正宝物,内蕴玄法守护主人。
  一入战场,无论是否遇险,云驾宝物的禁法都行运到十分火候、至强威力发动开来……只是这一次,楚江王也不敢确定,自己云中坚不可破的守护法篆,能不能挡住“小九王”堪堪脱手的一击!
  但鬼王性情倔强,他想要试一试。
  楚江鬼王长声厉啸,目中煞气迸现,遥望苏景戾笑:“小儿,来啊!”
  鬼吼落,狐啸刺破天地!
  来便来。
  鬼王自己都不在乎,苏景又有什么可怜惜的,松指、弦放、弓化雾、雾中生狐、神狐杀灭……
  只是苏景引弓暴射的那个瞬瞬,楚江王突然觉得周身一轻,那要命的刺痛、刺得他心肺剧痛的杀机,竟一下子消失了:确实消失了,只因苏景这一箭,并未射向天空中的楚江云驾。
  金乌感识明锐,辨得出云驾内怪力浩荡,守护森严,白弓一击能不能将其诛灭,苏景一样没有把握……但苏景探到了另一个机会,更有把握的机会。
  九尾白狐破弓而出,自九霄云上、那烈烈天火之中,直扑半空里绵延如云的旗阵!
  苏景的箭,射向了已聚力、堪堪就要发动的“天旗杀灭”。
  电光火石,白狐冲阵!
  神狐长啸忽然消散,就那么一下子收声了。
  如此响亮、如此威严、睥睨乾坤桀骜无尽的狐啸,说没就没了,之前不存丝毫征兆。这变化太突兀,以至随之降临的寂静都显得那么不真实。
  别人耳中的寂静,却是楚江王耳中的巨响狂雷,脱口怪叫:“不好!”
  寂静只一个瞬间,短暂得无以衡量,却是楚江王麾下十万飞旗精锐永远的安宁了。
  下一刻,天摇地动。浩浩荡荡的凶恶法力横扫四方,肆虐于楚江军中……十万盏饱蕴灵力的旌旗忽然炸碎开来!
  “飞旗杀灭”是法更是阵,是集结十万个通玄法、做修行的精锐鬼兵共同施展的一道宏大阵法。人间、幽冥都一样,大阵成形、威力将起的瞬间,就是这大阵最最脆弱的一刻,这个时候若遭打击被伤到阵眼,不仅是阵法废了,更会遭受阵中巨力反噬。
  阵法越强、反噬便越重。
  苏景来时,飞旗军阵成形、法将生,这么好的时机,他又哪舍得放弃?所以苏景弃了楚江王、一箭升狐杀入敌阵,摧毁阵心。
  楚江王的大军不是第一次打仗,十万飞旗鬼兵行运大阵,自有友军守护周围、有凶猛鬼将带队看护阵眼。可事先又有谁能料到,东方会突降煞星!
  更要紧的,洁白长弓是苏景手上最最凌厉霸道的宝物之一,满弦一箭曾屠灭数十里煞血阴兵,除非楚江王催动云驾、凭着自己的法宝自己的性命去挡,否则他的军中谁也挡不住那头九尾白狐!
  楚江王不敢挡,就算他敢也没用,时间来不及。
  鬼兵呈报阳身人入战、十六龙辇吟啸、尸煞阿七吼喝、金乌阳火冲天、楚江阵中十万法旗飞天、长弓满弦遥指鬼王,神箭改射大阵毁阵眼引动阵法反噬……连串变化,从苏景显身到现在也不过三两个呼吸功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8/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