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邪(校对)第2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1/1119

  “自己人。”苏景摆摆手拦住了三尸,口中问两个同伴:“还好?”
  戚东来笑了声“死不了”,跟着又将嘴巴里一口残血和一颗因剧撞碎裂的门牙吐入海水,狠狠骂道:“朔月天尊,真他娘的硬!干牛粪修炼成的精怪吧。”
  小相柳根本懒得回答,蛇目森冷望向大庙。
  苏景继续问:“邪修入庙,如何打算?”
  “宝刹近在眼前,不进去转一圈死不瞑目,你们俩请便。”戚东来应道。
  小相柳仍不吭声,脸色不是普通的难看,眯起眼睛只看摩天古刹,意思再明白不过了。
  赤目看得纳闷,又不敢直接去问蛇,只好向老大请教,低声道:“南荒时相柳被咱连斩三个头都没事,这次就断了一颗脑袋,怎么气成这副样子?”
  “这次是自内而外被斩首,那便是……便是到嘴的烤鸭子飞了不说,飞之前还咬了他一口,若是我,也会真正翻脸!”吃货自有吃货的道理,雷动天尊低声回答。
  而此刻,苏景已经招手收回诸般宝物,深深一个吐纳,全无废话、迈步向着摩天宝刹走去……
  朔月强悍惊人,不还是独目、半脸、独手、瘸脚了么?
  被邪修冲近宝刹又如何,这一架还没打完、这西海深处死得人还远远不够数!
  宝刹有两座,莲蓬台上端坐一座小庙、海床上投影一座巨寺。
  释家妙义中,有相对、合一之说,所谓“无我相、无人相”,众人是因我存在而存在,我若不在,众人便不再;反之亦然,我的存在也是因为身边众人反应而落入真实在,若是没有了众人,那我也不在了。
  莲蓬小庙、海床巨寺应该也如“我相、人相”看似分立、实则统一,根本就是一回事。虽然这是佛家的道理,但东土修家广学博涉,大都能解通海底两庙的玄机,入影子刹就是进真实刹。
  邪修都涌入了那宏伟大寺。
  苏景几人也来到那巨大寺门前,九十八枚剑羽飞旋护佑四方,凝神静心、将五感发挥到明锐极致,迈步走入大庙!
  才一入庙,三尸同时面露惊诧,雷动的神情专注,喉结上下滚动:“这……摩天宝刹正办庆典么,果然了得!”
  赤目愣愣盯住前方,眼睛红得几近淌血:“陨天金玉佛陀大像……太乙金精罗汉金身……三果沉阴木大龛……”
  拈花神君面现桃花、左顾右盼,说道:“苏锵锵,你以前也没和咱们仔细讲过,我还道摩天古刹是和尚庙,哪知道是座尼姑庵啊……啧啧,老尼姑挑徒儿的眼光不得了、不得了。”
  踏入庙门,雷动眼中不见佛,只有连片宴席、素斋景致香气勾人;赤目眼中倒是有佛,可佛不值一提、那些铸就金身的宝贝才是惊人之处;拈花神君看来,大小尼姑忙碌往来,佛门秀色简直妙不可言了……
  小相柳闻言,冷冷开口:“胡说的什么东西?破破烂烂一口庙罢了……和淡大师那座一模一样。”来中土后小相柳也没怎么四处游览,更没登过释家宝刹,但在无足城时他去淡和尚的小庙看过,妖孽不懂东土人间,在他以为天下所有庙宇都如淡和尚的破庙差不多。
  苏景和戚东来对望了一眼。
  他俩都是汉家儿郎,见识相若,是以两人眼中大庙差不多的样子,入门一座大王大殿、其后诸座佛陀神阁栉比鳞次,绵延直至大雄宝殿、气象磅礴辉煌灿灿……
  三尸和小相柳都说完,彼此也都觉不对劲了,拈花反应快得很,急忙去拉扯苏景的袖子,而后长出一口气,告知同伴:“苏锵锵是真的。”
  小相柳问道:“怎么回事?”
  苏景应道:“有古怪法术,心内所想、即为眼前所见。”
  戚东来接口:“也许不是法术,宝刹本就无相,所以心内所想,便化眼前所见。”
  两人后半句说的一样,前半句却天差地别,能懂的自然会懂,不懂的千言万语解释也是白搭。
  三尸和小相柳都是“不懂的”,有人眨眼睛有人皱眉头,同时开口:“什么意思?”
  苏景闭目,一道定心咒加持,再开目做智慧观,眼前景色就此变化了,什么大殿、什么神佛,统统都不见了……
  戚东来知道他在定心,问:“现在又看到了什么?”
  “偌大一片地方,空空如也,只有……”苏景如实回答:“七丈外、地面上摆着个破蒲团。”
  “你以为你没想,没准还是想了呢?”戚东来的话莫名其妙,苏景却能明白他的意思,谁敢肯定这空空、那蒲团,不是他的想象呢?
  苏景点点头,干脆闭上了眼睛,玄虚既是混乱,眼不见反倒清静些,随即灵识远远溢出……四下里只有死般沉寂!
  充其量先于他们盏茶功夫冲入大庙的邪修,没有了丝毫声息。
第三百三十三章
佑世真君,尼姑豆腐
  离山之中,晨雾飘扬。
  沈河真人立于律水峰上,率领门中一众长老,合掌、躬身:“恭送师叔,祝师叔、三位师弟一路顺风。”
  贺余微一点头,没多说什么,带上三位长老遁剑飞起,片刻后划做四道流光,向着西方急行而去……莫名钟声传遍中土世界,虽不能确定钟声出处,但修行道上有识之士还是能猜到答案。
  离山高人简单商议过后,由贺余领人赶赴西海查探。
  目送同门,直到他们消失于天际,沈真人才收回目光,正想要离开此星峰,忽有当值负责看守山门的执事赶来:“启禀掌门,山外有人求见。”
  “是什么人?”
  执事应道:“大洪,白瑞。”
  白瑞,正是当朝万岁,大洪九五之尊,按辈分计较的,这一代真龙天子是白羽成的七代玄孙。
  皇帝微服而来,身边只带了几个随从。
  以常人的念头,万岁爷来的全无排场,就这样到山门外递上信物和名帖拜山,未免无礼;殊不知,修宗不是凡间的释家、道门,求真清静,若皇帝大张旗鼓地来参访那才是真正不敬。
  掌门人真微微一愣,旋即摇头,甚至都不问对方来意,应道:“修行门宗不问凡间之事,离山也不会和洪家帝王有什么牵扯,请他回去吧。”
  离山立宗三千余年,白瑞不是第一个来拜山的皇帝,但管他什么朝代,对这些凡间贵人,离山一向敬而远之。
  掌门谕令已下,可那位执事却不肯领命离去:“白瑞说,他知晓离山规矩,但有一件大事,非得要请示过掌门才好定夺。”
  不等沈河再开口,同来送行师叔的红长老就好奇问道:“他有没说什么事情?”
  “白瑞说,苏师叔两次除魔真页山,白家深感大恩……”说到这里,那位执事面色变得古怪起来。
  沈河笑道:“直接说,不用吞吞吐吐。”
  “大洪朝想奉苏师叔为‘佑世真君’。要在各州府广建‘威德祠’,广传仙义永侍香火。”执事把事情说明白了,若非事关小师叔,他也不会因为一个凡间皇帝拜访就来打扰掌门人,直接就请对方吃闭门羹了事了。
  “啊?”沈河没办法不诧异,转回头和龚、红等长老对望一眼。
  帝王家为“普通人”奉祠建庙自古有之,忠勇名将、一代贤臣等等,供奉他们的庙祠中土各出可见,倒算不得奇怪。
  这次万岁“请”苏景做“佑世真君”,奉得是神位,自然不会让苏景朝上听宣、从此伴君护驾,苏景还是离山小师叔,他们自去供奉他们的。
  说穿了、皇帝此举两重意思:奉神君建神位,和当初白翼请人写《屠晚》一样,送苏景万世美名,以报匡护大恩;
  另则,更要紧的……于今日百姓来说,苏景不是横空出世之人,《屠晚》早在两百多年前就传遍大江南北,且洪朝崛立前的乱世里,“他老人家”的长生祠保佑真个灵验,即便到了现在,还有无数百姓家中供奉着“侠剑仙祖苏景长生永奉”的牌位。
  于汉家凡间,苏景声名远播。百姓大都知晓此人,更以为苏景和大洪有什么深厚渊源,毕竟是白家为苏景著书立传、乱世时只要奉了他的牌位白家兵马也绝不会碰……其势如此,为何不好好利用,大洪将苏景奉为神君,将“佑世真君”举为国之大教,何尝不是稳固了自家皇廷的好办法。
  皇帝的那点小小心思,怎么可能瞒得过离山高人,不过沈河才不会去深究他们,掌门人神情啼笑皆非,对身后的师弟、师妹们笑道:“小师叔,佑世真君啊。”
  随即沈河真人对那位执事道:“传知白瑞,他想如何做便去如何做,无需请示离山,我们也不会过问半字,见面也不必了。”
  这便等若默许白瑞所为,龚长老闻言立刻皱眉:“此事不成体统,我离山弟子怎么能去做凡间帝王家的仙神,别家修宗闻之,怕是会……”
  沈河真人摇头:“管他们如何,是笑是骂,与我离山何干。”
  龚长老不退让,又道:“修行门宗不应干涉凡间事务,小师叔被帝王家鼓吹为仙神,百姓叩拜信奉,影响何其深远……”
  不等龚长老说完,沈河笑了:“师弟自己也说,我辈不应干涉凡间事情。又不是师叔自己跑去要皇帝为他建庙修祠的,白瑞自己要这么做,我们去拦下岂不正是干涉凡间。”
  “这……”龚长老一时无言。
  “修士皆从凡间来,修宗千万,谁家的徒弟不是从凡间来得?见到好材料、引他入门修行,又算不算得干涉凡间?凡人为凡人建庙就是理所当然,修家被百姓立祠便是大逆不道了?哪有这样的道理。”掌门继续笑着:“修宗不理凡间事情,话不错,但不可绝对以论。心里有一道线,晓得什么样的事要管,什么样的事不管就好了。”
  言罢,沈真人闪身离去,那位执事也返身山门,将掌门之意传达白瑞。
  听说“随你便”万岁心中欢喜,但未能得见高人又不免有些失落,白瑞于山门前行大礼,遥遥拜上自己先祖与掌门真人。离山弟子看在眼中,自也随得他拜,无人回去理会……
  ……
  “佑世真君”大仙此刻正在古刹内,灵识四起、却搜探不到邪修的丝毫气息。
  真正实力以论,只凭一个天尊,抵挡苏景几人联手都不落下风,何况他还有大群手下,进入大庙之后断不会怕了苏景逃入深处去,应该就在门口伏击杀灭几个仇敌才对。
  苏景又把心念一转,狐地妖雾散出,跟着他又叹了口气,将其收敛。
  果然,在这庙内雾气更没半点效用。
  戚东来自袖中摸出了一块乌黑的泥巴,双手一边捏着泥巴,迈步向前走去,媚声笑道:“进去逛逛吧!”
  无需多言,苏景迈步跟上。自踏入三方便门,苏景的一段心神就不停召唤屠晚,可剑魂全无回应。
  三尸与本尊心意相通,免不了又要数落一番屠晚的不是、顺便再夸一夸自己的殷天子神奇……三尸眼中的古刹各有一番景色,跟在本尊身后走着,雷动天尊没忍住,从身边的席上抓起一块嫩豆腐放入口中,旋即痨病鬼眼光大亮:“当真有味道,当真好味道!豆腐好吃!”
  拈花则伸手,抓了下路过身旁的一位小尼姑的柔荑,触手温软滑腻,那位小姑子的脸蛋红了,稍稍用力甩开了他,加快脚步走了过去、可不久后她又转回头,怯怯地望了拈花一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1/111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