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48部分在线阅读
县中小吏乃至于一些武装人员时不时的就集团下乡,去找普通农家和富农、小地主家庭敲诈勒索,相当于收保护费,挣外快,根本不会被算在正常税收里。
当然,你可以不给。
但是你要是不给,就等着穿小鞋吧。
在这一亩三分地里,强龙不压地头蛇,赵官家说话都没有这些恶霸好使,你再勤劳、再会积累财富,也会随时成为这帮恶霸眼中的肥羊,用各种稀奇古怪的理由随时随地宰你一刀。
除非奇遇,或者成了读书人考取了功名,否则你永远也别想出人头地,你会被敲诈到死,死了还要敲骨吸髓,极尽作恶之能。
苏咏霖作为一个商人,要是没有孙元起的庇护,他也是定海县地方官府嘴里的一块肥肉,大家的钱袋子、储蓄罐,什么都别想保住。
而在这里头,普通农村里的农户们作为一线生产者是失声的,是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的。
别说政治权利了,连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人身权利都不得保全,县府可以任意敲诈勒索、巧取豪夺,乃至于肉体消灭,农民们无力反抗。
所以苏咏霖觉得无论是眼下还是未来,他都要给农会行政权力。
农会一定要保证在县级政府之下不会失声,能发声,有自己的职权,能动用起来。
如此,才不会肆意被县里的官员团体欺凌、敲诈,而县府凡事都要和农会商量着来,不能随意强制指令,损害农民利益。
为了保障这样的行政权力,农会还要拥有一定的司法权力。
司法权力可以保证农会对农村的掌握,在战争时期可以随时审判破坏农会的阴谋分子,防止他们在地方搞什么颠覆性的阴谋。
而为了保证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的执行,武装权力就是基石。
农民自卫队必须要建立起来,给与一定程度的训练和武装,使得农会拥有对阴谋分子的攻击和对不法县官的反抗能力。
在金人控制的农奴村庄区域内,拥有这三个权力,农会的架构就基本完整了,可以运行了。
而在其他依旧被地主乡绅控制的地区,农会还要做一件事情——推翻地主乡绅的私人宗法权力。
这在南宋和金国部分区域是普遍存在,而在苏咏霖统治的四十一个村庄里,并不存在。
所以说金人除了烧杀抢掠鱼肉百姓之外,也并非完全没有做好事。
至少降低了苏咏霖的造反成本。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苏咏霖就很快乐,农会也可以很快乐。
农会掌握了行政司法和武装的权力之后,就是真正的基层政权组织了。
它们可以统计整个村庄的户口和土地亩数,管理处置村民们的日常纠纷,惩治犯罪,保护农民的利益,运转起来,给苏咏霖钱财、粮食和后备兵员。
当然,这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苏咏霖把权力给到了农会,可农会并没有那么多合格的农民可以成为农会的干部来行使这些权力。
如果组织关系很复杂的话,只有苏咏霖派去的四十一个担任副会长兼农民自卫队教官的特派员能担当职责,成为农村的实际掌权者,那农会基本上就是个空架子。
这并不符合苏咏霖的想法。
他不想让自己派去的人变成实际掌权者,这不好。
于是苏咏霖决定来一个临时性的简化。
他思考之后,决定把司法权单独拎出来,仿照刘邦,设立约法三章——杀人者偿命,伤人者处刑,盗窃者判罚。
农会控制地区的司法权就简化为这三点。
而这三点简单直观,涵盖了民间绝大部分司法案件类型,就算是个文盲都能执行。
如此,就能让农会的其他人至少负责一个司法权,维持日常治安,而不至于让苏咏霖派去的特派员们职权太重。
另外,农会会长和农民自卫队的队长也应该由本村人士出任。
至于是谁出任,暂时由苏咏霖签署命令委任,等局势稳定下来,则由村民公推,再由苏咏霖委任。
特派员则是作为胜捷军的代表,起到一个起码的制约、监督的作用,不至于让农会会长、自卫队队长一招掌权认不清现实,从而出现仗势欺人的事情。
而反过来,农会会长和自卫队队长也能对特派员起到一个制约的作用,不至于让特派员顶着苏咏霖本人的光环成了村子里的太上皇。
如此一来,暂时的《农会条例》就此诞生,至于之后再行更改增添新的内容,就是之后的事情。
眼下先紧急搭建起农会组织,先运行起来。
苏咏霖召集一群部下做了一番讨论之后,便确定把这个条例下发到所属四十一个村庄内,让特派员们用最快的速度前往村庄内部完成这一套组织架构。
挑选村庄内比较有人望的农民,年纪稍大的,或者勇武的、聪慧的,让他们进入农会办事。
然后在办事的同时,由特派员开设识字班和算术班,进行最起码的扫盲行动。
扫盲行动进行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就可以开始通识教育和历史教育,并且进一步展开政治教育了。
该读书读书,该懂道理懂道理,苏咏霖相信这样的努力不会辜负自己。
这些农民们经此变革之后,就再也不能忍受那般残酷的压迫与剥削了。
他们看到光了。
而在这个时代,唯一能带给他们光的,就是苏咏霖和他的军队。
如此一来,便等于把这四十一个村落与胜捷军紧紧结合,命运相连,再也无法分割,他们都将是胜捷军最忠实的支持者。
若要强行改变这种情况,就只能参考凯申物流总经理的做法了——石头要过火,人要换种。
呸!
===四十九
土办法也有大用处===
农会机构初步搭建起来之后,面临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人口统计。
任务下发之后,刚刚完成建设的农会组织是一阵手忙脚乱。
苏咏霖派下去的特派员们很郁闷的发现自己找不到几个能数数的帮手。
苏咏霖派到甘泉村里的特派员周大强写信给苏咏霖汇报工作的时候,说了一些让苏咏霖啼笑皆非的事情。
农会里的干部们很少有会数数的,大部分人的数学能力停留在用手指头掰扯,手指头不够用了就不知道该怎么计数。
他接到命令之后安排农会里的干部们出去统计人口,很多人派出去之后,再回来的时候都是攥着一手的稻草回来的。
细细一看,原来是两个指头夹着一束稻草,一只手夹着四束稻草。
周大强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他们回答说怕忘记到底是几个人,就用了土办法,一根稻草一个人,一束稻草一户人,问清楚了就用两根手指夹着一束稻草代表一户人家的数量。
就这样,他们把各家人口数量用稻草的数目报告给周大强,让周大强自己数,然后记录在案。
老藤村的特派员钱宝也写信给苏咏霖汇报工作,里面也是着重提到这件事情。
不过老藤村的农会干部们更聪明一点。
他们拿了纸笔,用画横杠杠或者圈圈的方式来计数,一个人就是一条横杠杠,一户人家就是一个圈圈,圈圈里面画杠杠,就等于一户人家有几人。
画满一张纸,一张纸画不下了就换一张纸,最后让钱宝自己数。
农民们就是如此的朴素。
尽管他们就是如此的朴素,却依然以极强的工作热情和极高的效率快速统计出了六千一百三十九户人家,让苏咏霖对自己掌握的力量有了初步的了解。
这效率比官僚们要高的太多了。
这个任务的完成算是证明了农会已经可以完成最基础的一些工作,可以运行、独立自主的完成任务,这很好。
文化上的缺失并不代表农民们不能完成最基础的治理工作,只要有人组织有人负责,给出方法,他们是可以完成类似工作的。
哪怕用的方法非常“土”。
苏咏霖对于一个地区的统治和掌握也是第一次,而第一次的成功给了他信心和宝贵的经验。
他对于在农村里建设农会作为治理机构这一尝试再也没有怀疑,今后他决定更多的推广下去这件事情。
人口统计完成之后,苏咏霖向各村下达了募兵令。
他号召各村有多余劳动力的人家出丁参加义军,同时往各村宣传“农民的军队”和“参加光复军就是保卫家园”的概念。
农民的军队,农民参加农民组成,会为农民撑腰帮、农民做主的军队。
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有人说要帮农民撑腰给农民做主。
但是这些农民并没有太多的疑虑。
因为苏咏霖是真的把土地分给了他们,自己没有要一亩地,还建设了农会,让大家熟悉的乡亲们自己做主,行使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