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4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1/2260


太诡异了,太妖孽了,把天下霸主打的跟孙子一样,太吓人了。
谁受得了?
就是太快了,所以大家都没有准备,所以才要腆着一张脸来中都求田问舍啊!
孔拯现在一点都不恨苏咏霖,就恨完颜亮,就恨金国。
一群废物,两年都扛不住,一点准备的时间都不给我们,就跟赶着投胎一样,亡国亡的那么快,孔拯都感觉完颜亮和赵恒是孪生兄弟了。
可事已至此,又能怎么办呢?
孔拯只能腆着脸吹捧苏咏霖是天上人,是天上的神仙下凡来救苦救难的,是来帮助中原汉人推翻金国残暴统治的。
然后话锋一转,就提到了苏咏霖需要的“帮手”上。
“古人云治大国若烹小鲜,话虽如此,但治理大国也需谨小慎微,一步错,则步步错,步步错,则国家危亡,这是金国之所以覆亡的原因,而将军反其道而行之,自然能够取而代之。”
“嗯,说得好!继续。”
苏咏霖点点头,看起来很满意,心里却在骂孔拯你跟我隔这儿搁这儿呢?
说重点!
于是孔拯就开始说重点了。
“将军所面临的问题,其实古人也遇到过,古人为选拔人才,也是费尽心思,想方设法从万民之中选择有才之人,所以先有察举,又有科举,皆为朝廷取士。
到如今,无论是曾经治理中原的宋国,还是后来治理中原的金国,都以科举取士来选拔人才,治理国家,通过科举考试选择精通经典之儒士,以儒术治国,方能长治久安。”
苏咏霖点了点头。
“元济的意思,是要我开科举取士?”
孔拯一阵激动。
“正是,中都已下,金国已亡,将军何不顺应天意,建国称帝,并开科举,昭示天下,以为新朝天威浩荡?”
苏咏霖看着孔拯眨巴眨巴眼睛,沉默了一会儿。
“你说得很好,但是我没打算现在称帝啊。”
“啊?”
孔拯张大了嘴巴,一愣。
“现在称帝不是把我架在火上烤吗?刚刚灭了金国,西边还有关中没拿下,东边还有辽东没拿下,还有夏国,还有宋国,都在虎视眈眈。
我不做皇帝,各方还会有所忌惮,不会立刻出兵与我为敌,我要是现在做了皇帝,不就是四面临敌吗?元济,这个局面,难道你看不懂?”
苏咏霖一脸惊讶地看着孔拯,摆出一副嫌弃的姿态。
孔拯悚然一惊,心想着不能让苏咏霖怀疑他的能力,于是立刻补救。
“看得懂!看得懂!只是……只是在吾辈心中,将军之伟业,无人可比,当为天下第一人!”
苏咏霖连连摇头。
“别这样说了,元济,我跟你说实话,当前这个情况下,我什么都缺,根本没有底气做皇帝,更别说开科举了,我就算开了科举,到时候没人来参加,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吗?”
孔拯很想告诉他你这样装逼实在是有点过分,但是他接受过的教育让他没有说出这样的话。
“那将军以为,何时举办科举比较合适呢?”
他还是不愿意放弃这个重要使命的答案。
苏咏霖知道这是士大夫们的核心利益,必然不可能相让,便开口道:“等我平定中原、彻底消灭金国之后吧,那个时候,应该我也能让天下人都认同我的功绩了。”
孔拯听后,松了口气,总算是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答案。
虽然眼下不得科举,但是苏咏霖总归是这样想的,那就好。
但是他的使命还没有就此完结。
科举一时举办不起来,那就要通过其他的方式抢占资源,避免被先来者把所有的政治资源都抢光了,连口汤都喝不上。
官场上论资排辈抱团取暖的现象十分严重,若不能抢占先机,一步慢,步步慢,届时就算做了官,也要给人家端茶递水卑躬屈膝不得抬头,那么山东士大夫们的处境堪忧。
想了想苏咏霖方才的表态,孔拯决定主动出击。
“将军之前说缺乏治理地方的人才,若将军不弃,孔某愿为将军举荐一二,为将军分忧。”
“太好了,我现在正缺少人手为我打理事务,若能得到元济举荐,一定是大才!”
孔拯笑道:“大才不敢说,但是为将军分忧之心天地可鉴,还请将军明察。”
一阵交谈之后,孔拯推荐了十二三个“为将军分忧之才”给苏咏霖,苏咏霖也“笑纳”,表示让他们尽快来中都,他好安排他们做事,为他“分忧”。
===五百零七
我将誓死追随===
孔拯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非常高兴,离开皇宫之后就派人返回山东老家,安排人北上。
同时,也让被举荐的家族把各自的“心意”送到中都来。
苏咏霖可是说得很清楚了。
他“没钱”。
没钱两个字需要掰开来细细品读,到底是什么层面上的没钱,然后针对这个真正的含义给出苏咏霖需要的到的利益,才能让苏咏霖“有钱”,苏咏霖“有钱”了,当然不会吝啬官位。
孔拯离开之后,一直藏在苏咏霖身后屏风内侧的田珪子绕了出来,走到了苏咏霖身边。
“阿郎,真就这样便宜了孔拯?”
苏咏霖叹了口气,点了点头。
“当然,我需要人办事,需要很多很多很多人来办事,而且朝廷里政治势力越多,对于我们而言好处越大。”
“您的意思是?”
“中原汉人一直都瞧不起燕云汉人,觉得他们身上胡风重,不是华夏苗裔,而燕云汉人则瞧不起中原汉人,觉得他们懦弱,是被征服者,而他们又一起瞧不上契丹人、奚人、渤海人等族群。
另外还有新晋官僚和原先金国的旧官僚之间也会存在争端,我只要稍微一挑拨,就能让他们彼此不对付,互相争斗,他们争得激烈,就能把水搅浑,这中都的水越浑,咱们才能浑水摸鱼,从中得利。”
苏咏霖眯着眼睛看着孔拯远去的背影,开口道:“他们都不是咱们的一路人,但是为了稳定,为了建国,少不得他们的加入和出力,咱们自己还是根基太浅了,珪子,咱们要夯实基础啊。”
田珪子抿抿嘴,心中多少有些不快。
但是苏咏霖把话敞开了讲,一点也没有保留,让他感觉到情况的确如此。
大战获胜之后,苏咏霖就在济南召开过复兴会中央会议,在会议上作了报告,说了他对现在和未来形势的判断,其中就提到了未来建立国家少不得这些上等人的加入。
没有他们的加入,光复军根基浅薄,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建立稳固的政权,必然陷入混乱之中。
到时候等金国缓过劲儿来,南宋和西夏方面也看出了光复军政权的实质,他们必然面对重重危机,这对于新生的光复军政权来说危险太大。
所以苏咏霖提出了这个建议,让复兴会总部讨论。
不过该说不说,当时反对的人不少,很多人都觉得这样做非常危险。
他们觉得既然要和上等人作斗争,就应该斗争到底,而不需要和上等人虚与委蛇,否则斗争还有什么意义呢?
苏咏霖和这些持有反对意见的人进行辩论,用自己手头的资料和数据表明了光复军政权目前浅薄的根基和面对的实际危险,认为现在发起决战必然会引发新一轮的大乱。
届时内外敌人一起发力,组织大军进攻,光复军将面临极其严重的危险,甚至是倾覆之忧。
不要觉得光复军现在屡战屡胜就所向披靡,两线作战从来都是兵家大忌,苏咏霖再怎么善于指挥,在两线作战的问题上也非常谨慎。
更不要说大战之后光复军人数扩充,大量原来的金兵投靠了光复军,十几万的精锐主力一下子扩充到了近五十万,各支军队鱼龙混杂,战力不一。
苏咏霖提出整军计划为的就是整肃军队,各兵团未必要满编,在整军过程之中把不合格的人淘汰掉,留下合格的士兵,这才是最主要的。
如果不进行一波严肃的整顿,军队数量上升和战斗力下滑就是必然的,这样的军队如何应付内外敌人的合力进攻?
还有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粮食,缺少粮食。
本来燕云、河北与山东就因为战乱影响了春耕,燕云土地几近荒废,如果不能及时恢复稳定与生产,来年,很有可能会爆发严重的饥荒,会死很多人。
饿肚子的人可不管什么上等人和牛马,他们要吃饭,想的就是两个字,就是要吃饭。
况且现在很多加入光复军的士兵最根本的原因一是金国完蛋了,二就是为了吃饱饭,吃不饱饭,届时更有可能爆发民间和军队中的双重叛乱,到那个时候,光复军该怎么办?
苏咏霖用严峻的事实告诉所有人,在实现理想之前,要先生存下来。
最后除了少数几个人依然不支持苏咏霖的看法,大部分人都支持了苏咏霖的看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1/22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