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16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01/2260


“村里蒙学堂教认字,就让家里孩子去认字,结果邻居家孩子一天回来就能认三五个字,我家的三五天都不认得一个字,现在邻居天天拿着个事情笑话我,我真是恨不得抽他一嘴巴子!”
中午休息时分,苏咏霖端着饭碗和民工们一起坐在工地上吃蒸麦饭和腌菜炒肉丝,大口大口扒饭,觉得挺香。
民工们的烦心事儿他都听着,听的很认真,然后发现都是些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情,他便很开心。
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成了他们的烦恼,便说明大环境好了,他们没了饥馑之忧,有心思关心这些小事了。
这对于他自己和明国来说,便是最好的事情。
所以他也乐得和民工们谈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升到国家层面,那就是国家政策范围内的大事了。
所以他非常乐于从自己的角度给这些人们一些处理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虽然不一定有用就是了,但是他该做到的事情他必须要做到。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个事情我小时候也听人说起过,吃肉这个事情吧现在确实也不太好弄,饲料问题还挺大的,但是我正在想办法扩大养猪场的数量,再过个五六年吧,猪肉的价格会有一个明显的下降。”
“酱油好啊,我平时在宫里吃饭也喜欢搁酱油烧,这东西吧要豆子酿制,不便宜的原因就是大部分土地都用来种粮食了,能用来种豆子的就不多,不过我现在正在安排辽东那一块新开垦的土地种豆子,大概也要个三五年,价格会有个明显的下降。”
“借钱不还这种性质就很恶劣了,跟你说啊,千万别不好意思去要,你是债主,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哪有那么不要脸的?明说,说了还不行,就去找农会指导员,大明律法里有对付欠债不还钱的,可不能惯着这种人。”
“这孩子的纠纷确实不好搞,先去和人家家里说说吧,关系好,一定会顾及你们,事情很好解决,要是解决不好,就得想想以后还要不要和这家人处了,一件衣服是小事,但是小事见人心。”
“认字这个事情倒也不能图快,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学得快,但是记不住,有些人学得慢,但是记得牢,对于那些喜欢嘚瑟的家伙,别睬他,让他自己嘚瑟去,没人睬他,他很快自己也就觉得没啥意思了。”
===一千二百二十三
集体农庄===
苏咏霖端着饭碗,一边扒饭一边和民工们就他们感到烦恼的小事进行交谈。
这边说说,那边说说,不断转换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话题上,一会儿就和一伙民工打的火热。
民工们完全不木讷,他们很开朗,很有的说,有些甚至可以算作话痨,叽里呱啦讲个不停,但是讲的内容还真是有些东西。
苏咏霖和他们谈起了农业生产的事情,谈起了国家税收政策的事情,谈起了农会组织和农会干部的事情,还有集体农庄的事情。
乍一听上去这都是小事,只和他们个人产生一些联系的小事情,可真要搞起来,那绝对是大事。
就比如集体农庄的事情。
集体农庄目前还不是一个全国性质的政策。
最开始,集体农庄只在燕云地区的中都周边划定试验区,搞集体农庄的试验,规定试验期是三年,看看结果如何。
后来因为黄河工程区出现了农业用劳动力和工程用劳动力之间的矛盾,且农会组织无法解决,苏咏霖就决定在黄河工程用工地区也实行集体农庄政策。
大家的土地一盘棋,一帮人外出做工,一帮人下地,改变原先的小农生产模式为集体生产模式,农庄会组织劳动力按计划统一耕种每一户人家的土地。
轮到分配的时候,就根据一套比较复杂的计算方式,大家按照所得工分分配农业生产所得,公开公平公正,童叟无欺。
一开始对于这个计划,燕云地区的农户们是一样的感觉。
他们不太理解,感到疑惑,怀疑朝廷是不是要把给他们的土地收回去,变成朝廷的而不是他们自己的土地,对此有较强的抵触情绪。
苏咏霖要求地方各级农会组织和复兴会分部成员全面下乡,对农民们好言好语苦口婆心的劝说,讲述集体农庄的优点和分散生产的小农经济的缺点。
把该说的都说了,说明白说透彻,至于农民是否愿意加入集体农庄,则完全按照自愿原则来,不准强迫,不设定kpi,完全遵从农民个人的意愿。
因为这套体制设计出来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解决国家建设初期的工程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至于改变农业生产属性还有以集体力量抵抗自然灾害的准备,这些都是之后的目标。
最直接的摆在台面上的矛盾就是地方用工和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农民想要兼顾工程和土地的难以调和的矛盾。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所以搞出了集体农庄,具有针对性意义。
为了让农庄内留下来的劳动力全心全意耕种大家的土地,就不能使用简单的分配制度,而要创造一套全新的工分制度来分配所得。
这样可以避免他们对自己的土地精耕细作,而对他人的土地草草了事。
一旦发生这种事情,集体农庄可以说是基本告吹了。
苏咏霖不打算使用强制手段要求农民全部支持加入集体农庄,因为他很清楚这对于农民来说本来就是一种未知的挑战,有极大的风险。
最开始胜捷军打土豪分配土地的时候,苏咏霖还没有规定土地国有制度,烧毁原有地契发给土地所有凭证之后,在实际操作之中允许农民自由买卖土地。
这一点也是苏咏霖的实际体验。
他在南宋的时候家中广有土地,他和农民接触过,知道农民的普遍想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01/22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