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亮剑生涯第1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3/547


不远处一名三十来岁,胡子邋遢的老兵见状也开始吼了起来:“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
哥哥你出村口,小妹妹我有句话儿留,走路走那大路的口,人马多来解忧愁。”
说实话,老兵模样邋遢,相貌也很是粗狂,但配合着他那带着沙哑的嗓子和仿佛看透了尘世的情感,这首凄凉中带着哀怨的小调却有一股格外引人的粗狂味道,瞬间便引来了周围不少士兵的倾听。
“紧紧地拉着哥哥的袖,汪汪的泪水肚里流,只恨妹妹我不能跟你一起走,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苦在心头,这一走要去多少时候,盼你也要白了头。”
不少即便是面对着枪林弹雨甚至受面临死亡也没有哭泣的士兵听着听着眼泪突然忍不住从眼眶里流了出来。
是啊,谁的心里没有一个难忘的女孩,这个女人可能长相平凡甚至脾气也很粗暴,可在他们的心里那个她就是世上最美的女人,或许此时此刻那个她正在村口盼着他们平安回家。
看到哼唱的士兵越来越多,马占福有些担心继续唱下去会影响士气,用眼神请示了一下自家营长,但农添财却摇了摇头,低声道。
“弟兄们这些天打得太苦了,让他们发泄一下也好。”
马占福点点头,刚想说点什么,突然愣了一下,侧耳听了听随即脸色一变,高声吼了起来:“炮击……快隐蔽……快隐蔽……”
“轰……”
马占福的话音刚落,第一枚炮弹就落了下来发出巨大的爆炸声,随即便是第二第三枚……
经过这些日子炮火的洗礼,四营的兵们被锻炼得敏捷无比,这些兵们能从炮声迅速判断出炮弹的落点,而且还能在炮弹落下之前做上一个俯卧撑再窜进掩体。
没办法,就是这么敏捷机灵,因为战场上不机灵的人要么去了后面的野战医院,要么去了天堂。
接二连三的炮弹落在四营的阵地前扬起了漫天的尘土和火光,四营的兵们全都躲在了防炮洞或是战壕里,缩着身子祈求不要被炮弹直接命中。
这场炮击的时间很短,只持续了两三分钟。
当漫天的硝烟和尘土慢慢消散,马占福这才钻出了防炮洞,开始大声招呼着士兵们出来进入阵地。
“你们他娘的都快点……机枪……机枪呢……赶紧给老子架起来……”
很快阵地上就响起了马占福以及各个班排长的吼骂声。
几乎是全套德国装备的民团也继承了一部分的德国战术,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是以g42机枪为核心,98k步枪和p40冲锋枪为辅。
“滴滴答答滴滴……”
就在这时,被尘烟遮挡的前方突然传来了阵阵冲锋号,紧接着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也响了起来。、
“不好……是骑兵……鬼子的骑兵!”马占福的脸色突然变了颜色。
伴随着浓烟渐渐散去,从前方突然冒出一大片黑压压的骑兵,举着三八式骑枪高呼着“半载!”,自山坡下犹如倾斜的洪水般向四营的阵地发起了逆袭。
这些马背上的日军骑兵先是一轮排枪,随即挥着闪着寒光的马刀冲了过来,一边策马狂奔一边挥舞着马刀的他们口中发出兴奋的呼喊声。
“快开火……开火……”
不仅是马占福,农添财也吃了一惊。
日军发起冲锋不稀奇,但令他感到吃惊的是这次发起攻击的居然是骑兵,而且看规模应该是联队级别的冲锋,这就了不得了。
在日军的编制里,一个的标准的步兵联队应该是三千八百人左右,但骑兵联队就没有那么多人了,一般来说也就在1400到1700人之间。
虽然骑兵联队的人数要少于步兵,但他们的攻击力比起步兵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由于缺乏机械化力量,在整个二战期间,日本军队的甲级师团和乙级师团,都装备了大量的骑兵部队,他们在华北平原上,这些骑兵的机动性在面对国军时拥有非常明显的机动优势。
日军突然出动了日军,也大大出乎了高洪明的意料。
在他生活的二十一世纪,骑兵这个兵种可以说近乎消失了,偌大的华夏几百万的军队里,除了象征性的保留着一支骑兵营以外,其他的骑兵部队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就全部撤销了。
所以不客气的说,高洪明对于骑兵的概念是非常模糊的,加之在来到这个时空这大半年的时间里,他也从来跟日军的骑兵交过手,所以他也从未想过日军会出动骑兵攻击他的阵地。
不过……高洪明虽然对骑兵很陌生,但这并不妨碍他明白骑兵的威力,情急之下的他大声吼了起来,“迫击炮……赶紧支援四营……决不能让他们冲上四营阵地。”
“哒哒!……哒哒哒!……咔咔咔……咔咔咔……”
四营士兵虽然被突如其来的的冲锋吓了一跳,但是在发现骑兵的瞬间他们立即条件反射般扣动了扳面,刚架设好的十多挺g42机枪以及数十支p40冲锋枪提供的自动火力是阻滞骑兵进攻最好的武器,步枪手们在射出枪膛内的子弹之后,纷纷从腰间取出腰间的24长柄手榴弹甩了出去。
望着如山洪狂泄一般涌来的骑兵,马占福连忙冲到通讯兵旁边一把抓起话筒。
“喂……我是三连长马占福,用迫击炮……迫击炮……”
当发现敌情的时候,这些趁着炮击的声音和烟雾摸到阵地前的骑兵距离四营阵地只有不到三百米的距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3/5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