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色生枭(精校)第293部分在线阅读
万民死则死,天下亡便亡,战时的人心不存慈悲只有仇恨!
宋阳的想法,谢孜濯的算计。
在得知南荒中生番躁动,很有可能会在近期冲入人间时,宋阳就生出了份狠辣心思……若浩劫真的无可避免,那么大家总得一起都跟着倒霉才好。
但只要红瑶城在,生番就难以进入燕土。由此谢孜濯传令小狗寻找反贼镇庆傅程。镇庆营以前就是红瑶卫戍三大营之一,对红瑶的防务、兵力一清二楚,若能找到此人,会对夺取红瑶大有帮助。
小狗不负所望,找到了傅程,谢门走狗和宋阳本就有恩于他,何况他是反贼,与大燕景泰生死不两立,痛快答应帮忙。不过谢孜濯还是留了个心思,并未将浩劫真相告知傅程,只说想要夺取红瑶。
接下来就是从南火中分出一支精兵,悄悄穿越大片敌境。即便有谢门走狗全力相助,这也绝不是件容易事。但燕国南侵,南境中难免空虚,给了南火可乘之机,最后一支奇兵突然出现在红瑶城外。
红瑶本身的防御谈不上如何强大,除非是外路军马入驻,郑转带人抵达时,城池附近就有一座‘镇靖’营,傅程自告奋勇充作诱饵,把敌营主力引走,郑转则一举把这座能够将生番拒之于门外的要塞拿了下来……至此,生番大军冲入燕国的门户,被南火掌握手中。
当初宋阳和瓷娃娃在燕西决定要夺取红瑶城时,许多事情都还是不确定的,那时候生番还在山中,只是越发躁动但并未冲出南荒……它们到底会不会出山、会什么时候出山、生番的规模如何、实力如何、能不能打败燕在南理的大军、是否还是会像三百年前那样向北冲来等等,但是即便这所有事情都还没有答案,宋阳和谢孜濯也必须做出一个决定:要夺红瑶,非得尽快行动不可。如果等凡事都清楚了,燕人的重兵早就进入那座城关了,还怎么把它夺下来?
是以,在镇西王的平州决战开始前,南火这边就已经向红瑶发兵了,说到了根上,宋阳和谢孜濯只是去搏一个‘可能’。郑转带队南去夺关,很可能徒劳无功,但同时也存了一份希望。
宋阳和谢孜濯的运气不错,他的想法成真、她的盘算成功……不过到了现在,若再换个角度去看此事,两个娃娃亲的‘搏运气’又何尝不是一个‘顺理成章’呢?
若燕不打南理,生番仍会出山,但南理会倾尽全力去抵抗,燕国也能早做防备,南火更不会去红瑶;若燕能宽仁些,沿途打过来不屠杀不焚城,保留住那些南理先人辛苦兴建的大城,生番仍会出山,但至少在南理的燕军还能利用城池掩护,与生番周旋一阵,拖慢它们的脚步,为大燕再多争取些准备时间;若燕不那么赶尽杀绝,不去平州摧毁那表面上看是六万人、可实际真没有太多战力的南理军队,也就不会被镇西王利用,刺激了山中的生番,加速了浩劫的到来,燕人的南征军自然也不会毁灭。
燕打了南理,燕不宽仁,燕要赶尽杀绝。所以一切都变得‘顺理成章’了。
生番自南向北浩浩荡荡冲杀而来,没有统一的调度、没有像样的组织,但这并不影响它们前进的速度,算一算时间,现在距离它们出山已经过去二十余天了,怕是用不了多久生番就会彻底打穿南理,进入大燕境内。
紧要关头,门户却被敌人把持了。事到如今还有什么可说的,十万火急的军部大令从睛城传出,南境各营兵马齐出奔赴红瑶,务必要把城关迅速抢回来。
郑转手上只有五千人,不过每一个都是百战重生的悍卒,他们就是疯狗,红瑶这块骨头被他们咬在了口中,燕人想要再夺回去又岂是件容易事。何况红瑶本就易守难攻……郑转的命令简答而明确:死守。
在抵御燕人狂攻的同时,郑转部下还在做着另外两件事:随军而来的土猴子在城内全力挖掘、士兵们在城中各处置放火油、柴木准备放火。
三天、七天、十五天,燕人攻势昼夜不息,守城南火伤亡近半,郑转终于收到了谢门走狗的消息,生番前锋北出折桥,踏足燕土,距离红瑶已经不远,郑转带人又咬牙坚守了一天后,传令儿郎纵火。
当夜红瑶城火光熊熊,城池变作一只巨大的炭火盆,映照得夜空一片昏红。残余守军则遁入土猴子匆匆挖掘的地路。
十几天功夫,就算是土猴子也挖不了太远,不过他们也不用挖多远……没有人知道的,但洪太祖留给蝉夜叉的墓葬图上,记载得明明白白,就在红瑶城西侧不足三里处,藏着一座古时君侯大墓。
土猴子开出一条短短地路,守军能进入大墓避难。
若非有这样一个庇护所,谢孜濯和宋阳说不定就不派人来打红瑶城了。否则南火精锐来了、占住此城、撑到生番到来后,岂不是也要死于浩劫中?
以瓷娃娃的掌兵脾性,只要是值得她就不会在乎付出,但想要神不知鬼不觉拿下红瑶,并在燕人的疯狂猛攻下坚持一段时间,就非得是蝉夜叉亲自出手不可……那可是蝉夜叉啊,中土世上最最凶猛的一支队伍,是宋阳和谢孜濯最大的依仗和王牌,无论因为什么,葬送掉这支军队都是不值得的。
烈焰焚城,就算没有守军抵挡,外面的燕人也进不了城,直到两天后,火势渐渐减弱,可是这个时候,生番大军也来到了城前……
红瑶城门户失守,生番的凄厉嚎叫,传入燕国腹地。
第一四九章
进兵
如今燕国的状况:北境前所未有得稳定,犬戎元气大伤龟缩到草原深处,谭归德叛军被彻底剿灭、烟消云散,两场战事让北方再无后顾之忧,毫无疑问,这是景泰的功绩;西方大军出击深入高原,结果被回鹘人坑了一下子,整支部队都陷入了被动。但也仅仅是被动而已,燕人的大军仍在、战力不容小觑,哪怕回鹘和附近藩主结成同盟,想要吞掉这支燕兵也不是件容易事情,何况藩主与来自军队势不两立。较真说起来,出兵高原只能算是景泰的一个失误;可是集结南境重兵,南下侵犯南理,就是个彻彻底底的错误了!远征军在南荒边缘彻底倾灭不算,大燕南方的防务也无可避免地变得空虚了,当红瑶门户被南火废掉,生番长驱直入,南境几乎无力抵挡……
红瑶沦陷后第七天,御书房,景泰驾前,四位大臣垂首肃立,户、兵两部尚书、武夷卫主官诸葛小玉和当朝中书令温锦迁温大人。
温锦迁这几天很忙,他和诸葛小玉合作,一头不断收集着有关生番的诸般消息、调查它们的数量,另一头埋首书库,翻阅故老典籍,查找以往生番作祟的记载,不久后他很是惊讶地得出了一个结论:就以现在了解到的生番规模来看,这一次来自南荒的浩劫,比着以往每次同样的灾难都要更可怕。
从数量和破坏力度上来看,三百年前那次浩劫只是小儿科了。
当户部把生番造成的损失估计、兵部把南方的防务和战斗等事情一一呈报过后,温锦迁也把他最近的发现禀于皇帝,不过说话时温锦迁都没注意到,自己一边说着一边还在不停摇头……他自己都觉得这件事太匪夷所思了。三百年前是地火冲冒,凶猛天灾让南荒深处的怪物感到恐慌;这次却天地安稳,根本都没有什么灾难或者异象发生,何以会惊动这么多生番闯入人间。
景泰听过也就算了,他才没兴趣去追究根由,如何应对这浩劫才是当务之急,当即问道:“眼下情形,有什么想法?”
户部、兵部两位大人不开口,温锦迁则直言,这是他的本分:“如今遭逢生番作乱的是南境,但真正堪忧的却是中陆和东疆。”
燕南境被生番攻入,虽然当地驻军奋力抵抗,可是不难预见的,南境被打穿是迟早之事,到时候大燕根基核心所在的富饶中陆、东疆,便会暴露在生番巨大的威胁之下。
景泰没应声,转目望向了兵部尚书,后者立刻开口作答,燕国的西征南讨,基本都是从西、北两地抽调、集结的兵力,对中、东影响不算太大,特别中陆是睛城的所在之处,卫戍更加坚固,以兵部尚书的意思,他们的实力足够应付劫难,不必太担心。
武夷卫大掌柜诸葛小玉却摇了摇头,冷脸冷口:“我大燕南境中的生番,现在还不如南理国内的生番多,另外据探,如今南荒中还有怪物在陆陆续续地走出来,具体山中还藏了多少……不得而知。”
尚书闻言十足吃了一惊,失声道:“怎会这么多?”
进入燕国南境的生番,还只是前锋罢了,按照现在的情势发展下去,仍在山中、还在南理的生番迟早会涌入大燕,现在看来还算稳固的中陆、东疆,到时候是否还能安全依旧,可就不好说了。
听到兵部尚书的惊呼,景泰对他冷哂道:“锦迁刚刚才说过,这次浩劫远胜以往,生番规模惊人庞大,怎么,你没好好听么?”
尚书大人不敢应声,温锦迁及时另起话题,算是打了个圆场,燕国讨伐草原的大军主力已经回到国内,北境中兵力充足,为今之计当把这股力量尽快调遣过来,南疆算是没得救了,不用再理会,只要加强中、东防卫,保证生番不会再进一步突破,燕国的根基就不会被动摇。待坚守上一阵子,等生番躁动平息,它们自然就会退走。
这些怪物吃人、杀人,但毁不掉沃土良田,也不会带走金银财富,只待它们撤走,到时候无论是南境还是南理,依旧还是大燕的。
温锦迁的话依旧不好听:“只凭北方军队,也不一定能挡住生番、保住中、东。”
兵部尚书接口道:“为求万全,是不是把高原上的兵马也撤下来?”
以西征燕军所处的形势来看,大军回撤肯定会被回鹘人追打,损失在所难免,但家国有难也实在顾不得太多了,没什么事情比着保住大燕的根基腹地更重要。
对兵部尚书的提议,御书房中其他几人都点头复议,可是景泰皇帝却不置可否,低下头开始自顾自地思索起来……
好半晌过去,景泰才重新抬头,说的话却和现在的局面不相干:“我原本的打算是,待平定南理之后,把那支大军再派到高原上去,让穆桐去增援周景,两军联手,稳稳当当打破仁喀,之后再长驱直入、攻袭回鹘。至于北方撤回的兵马,留于国内添做后备,随时有事他们随时都能出征。”
说到这里,景泰问温锦迁:“锦迁,我问你,回鹘在高原上的兵力,和他的国力比、和我们的兵力比,到底是个什么状况?”
万岁的问题不怎么清楚,但温锦迁完全能明白,回答得仔仔细细:“回鹘打进高原的兵力,无论人数上还是实力上,比起陛下派去吐蕃的大军还要逊色几分,不过被他们占了个先机,才让我们被动了些。”
“至于国力相较,也明白得很,回鹘打去高原的人马,占去了大漠全疆快五成的兵力,我们的西方远征兵马,主力只是来自西疆本部驻军,在我神州邦国的整体军力中,充其量两成多些。”
景泰笑了笑,略显自豪:“我大燕的两成多些,就是回鹘的快五成。”
温锦迁点头应是,景泰则长长地呼出了一口气,语气飘忽稍带贪婪:“高原上,有回鹘差不多半国之兵啊……要是能把它打垮了,回鹘的大半座天就塌了,我军再长驱直入,击破天关、进军大漠……倒不是说一定就能活捉大可汗,但这一仗打下来,回鹘元气大伤是免不了的。如此一来……南理亡了、吐蕃乱了、犬戎不足为患、回鹘也遭重创,中土大局初定……剩下来的就是细节功夫了,朕和大伙再努把力,我大燕定能制霸天下,再现中土世界大一统之盛景。朕与燕、与诸位一起留名青史,岂不快哉!”
喋喋不休,景泰把原先的好算计一股脑说了出来,跟着话锋一转,摇头叹道:“可惜啊!千思万想,就没能想到南荒里的怪物跑出来搅局……派去南理的士兵全军覆没、怪物在我南境作乱、迟早还会杀到中陆和东疆,将来少不得一场旷日持久、血腥凶残的恶战,等怪物们退去后……大燕怕是也会伤得不轻吧!”
皇帝说的是实情,打仗会死人、打仗得花钱,以现在生番的数量就不难推断未来恶战的规模。
大燕富庶甲天下是没错的,但承担下这么一场大战,伤筋动骨在所难免。
景泰说了不少话,小虫子乖巧,及时捧上一杯药茶献与皇帝请他润一润喉咙,景泰对小太监笑着点了点头,以示谢意,对待自己人的时候,他哪还是那个疯狂皇帝,分明就是个周到亲切的长辈。
喝了口水,景泰的目光重新望回兵部尚书:“国家有难,在外军马应立刻撤回来参与布防,这个说法是没错的,可是让周景回来,便等若把高原拱手让给了回鹘。我们和生番的恶战……先按照两年来算吧,恶战持续两年,生番退走、燕国千疮百孔;回鹘却在吐蕃享受胜果、慢慢把胜利变成实惠,不断壮大……此消彼长,到那时我们还打得过回鹘儿么?”
打仗会消耗国力,大燕和生番作战更是只赔不赚的事情。而侵略战、比如现在的回鹘打吐蕃,则是另外一回事,回鹘打赢了,哪怕死了不少战士、花费了大笔军费,将来也一定能赚得回来,但是这其中有个关键之处:时间。
不是说回鹘在吐蕃打了胜仗、占了土地,就会立刻变得强大富强,还需要一个过程、慢慢把胜利果实消化掉、从而变成自己的财富和实力。
现在、刚刚打下仁喀的回鹘,肯定比着他出兵高原前更虚弱;但假以时日,容他转化胜果,两年之后的回鹘一定会比原来更强大。
皇帝的说法没有错,兵部尚书无言以对。
并非尚书昏庸,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想不到,而是征西的大军回不回来,本就是个两难的选择,要怪就只能怪那些天杀的生番。
皇帝已经大概说出了自己的意思,以他的脾气,重臣们大都不敢再去劝,唯独温锦迁坚持着自己的本分,有话就要说,哪怕有悖于圣意:“西军不回,等将来生番主力来袭,防务上怕是不牢固的。”
“不是不让他们来,是晚回来些时候、等他们摧毁了回鹘主力再赶回来救国。”景泰摇着头笑了起来:“你也说是‘等将来生番来袭’了,浩劫还在‘将来’,我们还有时间。”
温锦迁先是一愣,以高原上的局势,远征军想要自保或许还能勉强做到,想要在短时间里打垮回鹘人,那是痴人说梦。
但到底是心腹臣子,温锦迁很快就猜到了景泰的想法,愣住片刻后,脸色又猛地一变。
景泰还是那副表情,但语气却悄然加重了些:“朕在北方不是还有大军么?你们算一算,来不来得及。”
两位尚书大人偷眼对望,目光中都有迷茫,算一算?算什么?什么来得及来不及?
温锦迁也显出少许迷惘,躬身问景泰:“陛下是要我们算……算一算燕北方的大军,如果先杀上高原,助周景一部击破仁喀的回鹘儿,然后再赶回来驰援国内,时间上是不是能来得及?是不是能赶在生番主力抵达前赶回来?”
景泰没什么表情,应了句:“不错!”说完后,他忽地又笑了下,转目望向两位尚书:“还不谢谢温大人,他是在自己装糊涂,为了你们解惑。”
温锦迁已经猜到了皇帝的想法,但是见两位尚书仍自不解,他又不好当着皇帝的面直接去提点,干脆也就摆出一副不确定的模样,表面上是向皇帝求证,实际里则是在告诉同僚,皇帝到底让他们去算什么。
兵部尚书表情骇然,正想再说什么,可景泰看得出他的想法,根本不容他开口,冷冷道:“朕让你算,没让你劝,那些没点味道更没点用处的话,都给朕烂在肚子里!”
皇帝的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了,他要自己的大军和生番抢时间。
并非昏庸,只是疯狂吧。
之前景泰已经把道理说得很明白了,撤兵防御是中规中矩的法子,但燕在对抗生番时,回鹘在发展壮大,经此一劫后,燕之前占据的优势便会荡然无存,再不是中土最强大的国家,争雄天下的梦想彻底破灭……这是景泰无论如何也不能忍受的。
是以皇帝想要兵行险招,浩劫无可避免,燕国损伤在所难免,但是在这之前,他要先重重打击回鹘,让他们在几年之内都难以翻身!
若真能成功,灭掉了大漠人在高原的远征军,回鹘遭此重创,三年五载休想复原,待大燕这边撑过浩劫,大燕仍是中土世上最强大的国家。
可是这个险冒得未免太大了!不仅不把西进的军队撤回来,还要把用来增强防御的北方大军派出去,万一两支大军没能及时回来怎么办?战场事情瞬息万变,又怎么可能提前计算出精确日期。
谁也不能保证,西、北两路大军会迅速击垮回鹘的远征军、并抢在生番主力抵达燕中陆前及时回防到位;不过一模一样的,谁也不能就此肯定这两路大军一定就完不成任务。是冒险,但也的确有机会……
毕竟现在生番只是前锋抵达南境,距离它们主力汇聚、冲到大燕中、东要地还会有一段时间,且大燕的中、东地区本来就有精兵驻防,当浩劫席卷而来时,也能努力支持上一阵;毕竟,当北方大军进入高原、汇合友军后,燕人就会形成明显优势,只要战术运用得当,未必不能毕其功于一役、一举击破回鹘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