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不科学第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1622


“整个生物毒剂领域那么大,咱们没必要也做不到全部覆盖,既然如此,咱们为什么不选一种危害比较大的害虫,针对性的搞出一种特效杀虫剂呢?”
“诚然,农业上的害虫有很多,你把金针虫杀了还有灯蛾,灯蛾杀了还有棉铃,不把它们全都消灭,农产品很难彻底摆脱病虫害,但除了农业,咱们生活领域里也有不少害虫嘛,这些害虫杀一种那就是解决一个大害,性价比比农业要高的多了。”
“一旦这种新化合物能产出,某种害虫说不定就能被消灭成保护动物叻,下一代只能在动物园里看到的那种。”
“比如......”
“蟑螂!”
===第四十六章
至关重要的一大步===
蟑螂,泛指属于“蜚蠊目”的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蜚蠊目。
这种生物在地球上存活了超过3.5亿年,甚至要比恐龙还悠久。
但在整个生态体系中,蟑螂存在的意义其实并不大。
当然了,倒不是说它毫无用处——它在自然界中具备一种分解者的性质,可以加快有机物降解为无机物。
另外它在医学方面也有一定的价值,比如云南白药的活性肽牙膏里就有蟑螂提取物,可能每天你都会和蟑螂接吻。
但这些贡献和它带来的危害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蟑螂自身携带多种病原体,如痢疾杆菌、沙门氏副伤寒甲、乙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及蛔虫、钩虫等,是一大疾病传播媒介,而自身却不患病。
同时由于蟑螂的扁平身体使其善于在细小的缝隙中生活,几乎有水和食物的地方都可生存,因此它们也会钻进电脑、复印机、电子秤、饮水机和各类通讯设备、电子仪器。
一旦它们咬坏了线路或元件,引起短路,就会导致设备故障、通讯中断和其它意想不到的事故。
历史上几乎每次瘟疫的背后,都可以看到蟑螂这种生物舞动的双翼。
因此蟑螂一无是处的言论并不可取,但它的危害大于贡献是毫无疑问的。
况且蟑螂的分解者属性也不是不可取代,最起码城市内是这样:
比如面包虫就可以完美的替代蟑螂在腐化工厂内的作用,成本还更低一些。
至于自然界内的蟑螂......
那就不在徐云消灭的范围内了。
徐云之前说的很清楚,他打算消灭的是‘生活领域’内的蟑螂,也就是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东方蜚蠊这些都市内常见的害虫。
蟑螂之所以消灭不掉,很大部分原因在于雌虫一生只需要交配1次,就可以终身产卵。
雌雄蟑螂交配后,雌蟑螂的尾端便长出一个形如豆荚状的东西就叫卵鞘,卵就产在其中。
一只雌虫少则可产10多个、多则可产90多个卵鞘,一个卵鞘中,少则可孵出10只、多则可孵出50多只小蟑螂,这就是蟑螂为什么杀不完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信息素若是能与吡虫啉合成一种新型毒药,那么对于消灭蟑螂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助力。
“定向消灭蟑螂......”
办公室内,田良伟的目光有些深邃,他摸了摸下巴,对徐云问道:
“不搞广普化研究,专门针对一个物种,小徐,你这是打算走商途了?”
田良伟的语气不算质问,但却委婉的带上了一些意见。
在当前这个年代,科研人员开公司不是什么上不了台面的事情。
恰恰相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有能力的专家几乎都会自己开个公司或者与机构合作。
用知识赚钱就跟舔自己老师一样,不寒碜。
国内差不多是以65岁为分界线,65岁以上兼顾产业的顶级学者会少一点,65岁以下的专家几乎人人都会涉及一些商业版图。
比如田良伟就与吉林大学医学部有个合作机构,专门对NK细胞进行研究,一切合法合规,不存在需要补税十几个亿的情况。
不过考虑到徐云目前的年龄,田良伟还是不太放心他这时候就去搞产业的。
在他看来,徐云可以先在科大的科研模块内锻炼个几年。
等阅历、能力以及社会人脉都摸得比较清了,再去考虑下海创业的问题。
反正科大作为国内顶尖批次的院校,科研待遇方面还是非常优厚的,三十岁靠着专利分成身价百万千万的不在少数,也不存在浪费青春之类的说法。
面对自己老师比较委婉的问话,徐云犹豫了几秒钟,最后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